◎ 人教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三讲 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选修3-1)的第一部分试题
  • 如图所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mm。
  • 某同学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薄的金属圆片的直径和厚度,读出下图中的示数,游标卡尺所示的金属圆片的直径的测量值为________cm,螺旋测微器所示的金属圆片的厚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_mm。
◎ 人教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三讲 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选修3-1)的第二部分试题
  • 某同学做“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
    (1)需要通过实验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名称和符号)。
    (2)这位同学在一次测量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由图中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可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为________Ω。
  • 有一待测电阻R,其阻值在1 000~1 100 Ω之间,实验室准备用来测量该电阻值的实验器材有:
    电压表V(量程0~15 V,内电阻约20 kΩ)
    电流表A1(量程0~30 mA,内电阻约20 Ω)
    电流表A2(量程0~300 mA,内电阻约40 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20 Ω,额定电流为1 A)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300 Ω,额定电流为0.1 A)
    直流电源E(电动势为9 V、内电阻约为0.5 Ω)
    开关及导线若干
    实验要求电表读数从零开始变化,并能多测几组电流、电压值,以便画出电流-电压的关系图线,为了实验能正常进行,减少测量误差,还要求滑动变阻器便于调节,则
    (1)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填实验器材的代号)。
    (2)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填实验器材的代号)。
    (3)甲、乙、丙、丁四个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________图。
       
◎ 人教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三讲 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选修3-1)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图甲为测量电压表内阻r的电路原理图。图中两个固定电阻的阻值均为R,S1、S2是开关,E是电源(内阻可忽略)
    (1)按电路原理图将图乙中的实物图连线; 
    (2)开关S1保持断开,合上开关S2,此时电压表的读数为U1;再合上开关S1,电压表的读数变为U2。电压表内阻r=________(用U1、U2和R表示)。
  • 某兴趣小组在做“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通过粗测电阻丝的电阻约为5 Ω,为了使测量结果尽量准确,从实验室找到以下供选择的器材:
    A.电池组(3 V,内阻约1 Ω)
    B.电流表A1(0~3 A,内阻0.012 5 Ω)
    C.电流表A2(0~0.6 A,内阻约0.125 Ω)
    D.电压表V1(0~3 V,内阻4 kΩ)
    E.电压表V2(0~15 V,内阻15 kΩ)
    F.滑动变阻器R1(0~20 Ω,允许最大电流1 A)
    G.滑动变阻器R2(0~2 000 Ω,允许最大电流0.3 A)
    H.开关、导线若干
    (1)实验时应从上述器材中选用________(填写仪器前字母代号)。
    (2)测电阻时,电流表、电压表、待测电阻Rx在组成测量电路时,应采用电流表________接法,将设计的电路图画在下面方框内。                  
    (3)若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d的读数如下图,则读数为________ mm。
    (4)若用L表示金属丝的长度,d表示直径,测得电阻为R,请写出计算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ρ=________。
  • 如图,一热敏电阻RT放在控温容器M内:A为毫安表,量程6 mA,内阻为数十欧姆;E为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3V,内阻很小;R为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 Ω;S为开关。已知RT在95℃时的阻值为150 Ω,在20℃时的阻值约为550 Ω。现要求在降温过程中测量在95 ℃~20 ℃之间的多个温度下RT的阻值。
    (1)在图中画出连线,完成实验原理电路图。
    (2)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依照实验原理电路图连线;
    ②调节控温容器M内的温度,使得RT的温度为95 ℃;
    ③将电阻箱调到适当的初值,以保证仪器安全;
    ④闭合开关,调节电阻箱,记录电流表示数I0,并记录____________;
    ⑤将RT的温度降为T1(20 ℃<T1<95 ℃),调节电阻箱,使得电流表的读数____________,记录_______________;
    ⑥温度为T1时热敏电阻的电阻值RT1=________________;
    ⑦逐步降低T1的数值,直至20℃为止;在每一温度下重复步骤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