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陕西省渭南市高三物理教学质量检测(一)的第一部分试题
  • 如图所示,斜面体M上的物块m在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在此过程中,斜面体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则水平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
    [     ]
    A.等于零
    B.方向水平向右
    C.方向水平向左
    D.方向不能确定
  • 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从该时刻开始计时,得到两车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1时刻甲车从后面追上乙车
    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从0时刻到t1时刻的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 不定项选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进行了“月一地检验”,说明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
    B.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公式,可以推导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m为行星质量,r为行星运动半径)
    C.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D.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通过上百次实验得到,只要斜面的倾角一定,小球从不同的高度开始滚动,小球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 如图所示,一只玩具电动机用一节干电池供电,闭合开关S后,发现电动机转速较慢,经检测,电动机性能完好;用电压表测a与b间电压,只有0.6 V;断开开关S,测得a与b间电压接近1.5 V,电动机转速较慢的原因是

    [     ]

    A.开关S接触不良
    B.电动机接线接触不良
    C.电动机两端接线短路
    D.电池过旧,内阻过大
  • 如图,垂直矩形金属框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导体棒ab垂直线框两长边搁在框上,ab长为l,在△t时间内,ab向右匀速滑过距离d,则
    [     ]
    A因右边面积减小ld,左边面积增大ld,则△φ=2Bld,E=
    B因右边面积减小ld,左边面积增大ld,减小磁通量与增大磁通量相互抵消,△φ=0,E=0
    C.
    D.因ab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不能用计算感应电动势,只能用E=Blv计算感应电动势
◎ 2011陕西省渭南市高三物理教学质量检测(一)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一个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周期为T,从中性面开始计时,当t=1/12T时,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为2 V,则此交变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     ]
    A.
    B.2 V
    C.
    D.
  • 质量为60KG的消防队员从一根竖直的长直轻绳上由静止滑下,经2.5 s落地,轻绳上端连接力传感器,它记录轻绳受到的拉力变化情况如图所示,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消防队员下滑过程中最大速度为l m/s
    B.消防队员下滑过程中落地速度为4 m/s
    C.消防队员下滑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3 450 J
    D.消防队员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3 420 J
  • 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圆盘水平放置,圆盘中心有一小孔,P、Q是过圆孔中心的直线,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从P、Q连线上的H点由静止释放,当小球下落到圆盘上方h处的M点时,小球的加速度为零,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小球运动到圆盘下方h处的N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g
    B.小球运动到圆盘下方h处的N点时的电势能与在M点时相等
    C.小球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与电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D.小球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 有一待测电阻R,其阻值在1000~1100Ω之间,实验室准备用来测量该电阻值的实验器材有:
    电压表V(量程0~15V,内电阻约20kΩ)
    电流表A1(量程0~30mA,内电阻约20Ω)
    电流表A2(量程0~300mA,内电阻约40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20Ω,额定电流为1A))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300Ω,额定电流为0.1A)
    直流电源E(电动势为9V、内电阻约为0.5Ω)
    开关及导线若干
    实验要求电表读数从零开始变化,并能多测几组电流、电压值,以便画出电流电压的关系图线,为了实验能正常进行,减少测量误差,还要求滑动变阻器便于调节,则
    (1)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_____(填实验器材的代号);
    (2)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______(填实验器材的代号);
    (3)甲、乙、丙、丁四个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______________图。 
  • 物理学规律的发现离不开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可以分为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下面我们追寻科学家的研究足迹,用两种方法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
    I.理论探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有关运动学公式,推导在恒定合外力的作用下,功与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探究:
    (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滑块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在实验中还应该采取的两项措施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F是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时间间隔为T,则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滑块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____;要验证合外力的功与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除钩码质量、滑块质量、速度外,还要测出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均正确。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和速度的关系图线,即W-v图,如图甲,并由此图线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乙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与速度平方的关系图线,即W-v2图,如图乙,并由此也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关于甲、乙两位同学的分析,你认为
    [     ]
    A.甲的分析正确,乙的分析不正确
    B.甲的分析不正确,乙的分析正确
    C.甲和乙的分析都正确
    D.甲和乙的分析都不正确
◎ 2011陕西省渭南市高三物理教学质量检测(一)的第三部分试题
  • 如图甲所示,一对平行放置的金属板M、N的中心各有一小孔P、Q,PQ连线垂直于金属板;N板右侧的圆A内分布有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圆半径为r,且圆心O在PQ的延长线上,现使置于P处的粒子源连续不断地沿PQ方向放出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带电粒子的重力和初速度忽略不计,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忽略不计),从某一时刻开始,在板M、N 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周期为T,电压大小为U,如果只有在每个周期的0~T/4时间内放出的带电粒子才能从小孔Q中射出,求:
    (1)带电粒子到达Q孔可能的速度范围;
    (2)带电粒子通过该圆形磁场的最小偏转角θ。
  •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开始时长木板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铁块(视为质点)以相对地面的初速度v0从长木板的中点沿长木板向下滑动,同时长木板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始终做速度为v的匀速运动(v>v0),小铁块最终跟长木板一起向上做匀速运动。已知小铁 块与木板、木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μ>tanθ),试问:
    (1)小铁块在长木板上滑行时的加速度为多大?
    (2)长木板至少为多长?
    (3)小铁块从中点开始运动到最终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拉力做了多少功?
  • 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从水面下射向A点,光线经折射后合成一束光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B.用a、b光分别做单缝衍射实验时它们的衍射条纹宽度都是均匀的
    C.在水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速度小
    D.在水中a光的临界角大于b光的临界角
  • 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是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和t=0.06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在t=0时刻,x=l.5m处的质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
    (1)判断该波的传播方向;
    (2)求该波的最小频率;
    (3)若3T<t<4T,求该波的波速。
  • 多选
    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
    C.已知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v0,则当频率为2v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hv0
    D.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能够产生光电流,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增大,应改用紫光照射
  •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甲、乙两物质的质量分别为m1、m2,它们分别沿东西方向的一直线相向运动,其中甲物体以速度6 m/s由西向东运动,乙物体以速度2m/s由东向西运动,碰撞后两物体都沿各自原运动方向的反方向运动,速度大小都是4 m/s,求:
    (1)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
    (2)通过计算说明这次碰撞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