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理综物理部分)的第一部分试题
  • 物理学中的许多规律是通过实验发现的,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光电效应
    B.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C.波意耳首先通过实验发现了能量守恒定律
    D.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 加图所示的电容式键盘,是通过改变电容器的哪个因素来改变电容的
    [     ]
    A.两板间的距离
    B.两板间的电压
    C.两板间的电介质
    D.两板的正对面积
  •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把浸有乙醚的一小块棉花放在厚玻璃筒内底部,快速压下活塞时,棉花燃烧起来,此实验说明(   )

    A.做功使管内气体热量增加
    B.热传递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做功改变了管内气体的内能
    D.热传递改变了管内气体的热量
  • 速率相同的电子垂直磁场方向进入四个不同的磁场,其轨迹照片如图所示,则磁场最强的是(   )

    A.
    B.
    C.
    D.
◎ 2011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理综物理部分)的第二部分试题
  • 如图所示为点电荷a、b所形成的电场线分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a、b为异种电荷
    B.a、b为同种电荷
    C.A点场强大于B点场强
    D.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
  • 多选
    我国科学家研制“两弹”所涉及的基本核反应方程有:

    关于这两个方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程(1)属于α衰变
    B.方程(2)属于轻核聚变
    C.方程(1)中k=10,方程(2)中d=1
    D.方程(1)中k=6,方程(2)中d=1


  • 人在距地面高h、离靶面距离L处,将质量m的飞镖以速度v0水平投出,落在靶心正下方,如图所示。只改变h、L、m、v0四个量中的一个,可使飞镖投中靶心的是
    [     ]
    A.适当减小v0
    B.适当提高h
    C.适当减小m
    D.适当减小L
  • 如图所示,释放光滑水平桌面上一端露出桌面边缘垂下的链条,则链条
    [     ]
    A.做变加速运动
    B.动能增加
    C.动量守恒
    D.重力势能增加
◎ 2011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理综物理部分)的第三部分试题
  • 要使卫星从如图所示的圆形轨道1通过椭圆轨道2转移到同步轨道3,需要两次短时间开动火箭对卫星加速,加速的位置应是图中
    [     ]
    A.P点
    B.Q点
    C.R点
    D.S点
  •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
    (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有关内容:
    A.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绑上两根细线。
    B.在其中一根细线挂上5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使橡皮筋拉伸,如图甲所示,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将步骤B中的钩码取下,分别在两根细线上挂上4个和3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用两光滑硬棒B、C使两细线互成角度,如图乙所示,小心调整B、C的位置,使 _______________记录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那么图乙中=_________________。
  • 如图丙所示的电路,金属丝固定在两接线柱a、b上,锷鱼夹c与金属丝接触良好,现用多用表测量保护电阻R0的阻值,请完成相关的内容:
    A.将转换开关转到“Ω×1”挡,红、黑表笔短接,调节______________, 使指针恰好停在欧姆刻度线的_______________处。
    B.先_____________,再将红、黑表笔分别接在R0的两端,测量结果如图丁所示,则R0的阻值为________________。
  • 如图甲所示的螺线管,横截面积为S、匝数为N、电阻为r,螺线管与一根电阻为2,的金属丝连接,向右穿过螺线管的匀强磁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求0至t0时间内:
    (1)通过金属丝的感应电流大小和方向;
    (2)金属丝中感应电流产生的焦耳热量;
    (3)金属丝辐射出的光子数。(设金属丝产生的热量全部以频率为v的红外线辐射出来、普朗克常数为h)
  • 如图所示的凹形场地,两端是半径为L的光滑1/4圆弧面,中间是长为4L的粗糙水平面,质量为3m的滑块乙开始停在水平面的中点0处,质量为m的滑块甲从光滑圆弧面顶端A处无初速度滑下,进入水平面内并与乙发生碰撞,碰后以碰前一半的速度反弹。已知甲、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且μ1= 2μ2。甲、乙的体积大小忽略不计,求:
    (1)甲与乙碰撞前的速度。
    (2)碰后瞬间乙的速度。
    (3)甲、乙在O处发生碰撞后,刚好不再发生碰撞,则甲、乙停在距B点多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