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物理综合能力测控(一)(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不定项选择
    下面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B.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来测量
    C.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存在的
  • 利用速度传感器与汁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 m/s
    C.小车的位移一定大于6m
    D.小车做曲线运动
  • 如图所示为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5s后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约为
    [     ]
    A.1.6m/s2
    B.2.2m/s2
    C.5.1m/s2
    D.8.0m/s2
  •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60周年跳伞表演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1时刻速度达到最大值v1;此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2时刻以较小速度v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该空降兵在0-t1和t1-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
    A.0-t1时间内,
    B.t1-t2时间内,
    C.t1-t2时间内,
    D.t1-t2时间内,
  •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外壳质量为m,弹簧及挂钩的质量忽略不计,挂钩上吊一重物。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外力拉弹簧测力计,当弹簧测力计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示数为F1;若让弹簧测力计以加速度a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重力加速度为g)
    [     ]
    A.mg
    B.F1+mg
    C.F1+ma
    D.
  • 在建筑工地上有时需要将一些建筑材料由高处送到低处,为此工人们设计了一种如图所示的简易滑轨:两根圆柱形木杆AB 和CD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把一摞瓦放在两木杆构成的滑轨上,瓦将沿滑轨滑到低处。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瓦滑到底端时速度较大,有可能摔碎,为了防止瓦被摔坏,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
    A.增大两杆之间的距离
    B.减小两杆之间的距离
    C.减少每次运送瓦的块数
    D.增多每次运送瓦的块数
  • 在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中,龙清泉以302公斤的总成绩获得冠军,并以169公斤超该级别挺举世界纪录。设龙清泉所举杠铃的总重为G,杠铃平衡时每只手臂与竖直线所成的夹角为30°,则他每只手臂承受的力为
    [     ]
    A.G/2
    B.G/3
    C.G/2
    D.G
◎ 人教版高一物理综合能力测控(一)(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如图所示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汽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摆锤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可以自由转动,安全带能被拉动。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摆锤由于惯性绕轴摆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安全带不能被拉动。若摆锤从图中实线位置摆到虚线位置,汽车的可能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是
    [     ]
    A.向左行驶、突然刹车
    B.向右行驶、突然刹车
    C.向左行驶、匀速直线运动
    D.向右行驶、匀速直线运动
  • 质量为0.6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图中的两条斜线分别是物体受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的v-t图象,则
    [     ]
    A.斜线①一定是物体受水平拉力时的图象
    B.斜线②一定是物体不受水平拉力时的图象
    C.水平拉力一定等于0.2 N
    D.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可能等于0.2 N
  • 如图所示,A、B两木块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力是
    [     ]
    A.A和B对地面的压力之和
    B.只有B对地面的压力
    C.B的重力
    D.A和B的重力之和
  • 用30 N的水平力F,拉一个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20 kg的静止的物体,力F作用3s后撤去,则运动到5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     ]
    A.v=7.5 m/s,a=0
    B.v=7.5 m/s,a=1.5 m/s2
    C.v=4.5 m/s,a=1.5 m/s2
    D.v=4.5 m/s,a=0
  • 一小石子自楼顶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落到地面时的速度为v,则小石子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所用的时间和瞬时速度分别为
    [     ]
    A.
    B.
    C.
    D.
  • 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 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m,由此可以求得
    ①第一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②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③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④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     ]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质量为m的物体沿倾角为α的粗糙斜面以加速度a下滑,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
    [     ]
    A.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为a=g(sinα+μcosα)
    B.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为a=g(sinα-μcosα)
    C.若物体质量增至2m而材料没变,则沿斜面加速度下滑的加速度仍为a
    D.若物体质量增至2m而材料没变,则沿斜面加速度下滑的加速度仍为2a
◎ 人教版高一物理综合能力测控(一)(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质量为1kg的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从t=0开始以初速度v0沿水平地面向右滑行,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F=1N的恒力作用,取向右为正方向,g=10m/s2,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
    A.
    B.
    C.
    D.
  • 如图所示,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固定于墙上O点,拉力F通过一轻质定滑轮和轻质动滑轮作用于绳另一端,则重物m在力F的作用下缓慢上升的过程中,拉力F的变化为(不计一切摩擦)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计数点A、B、C、D、E、F,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域出,各点到A 点的距离依次是2.0cm、5.0cm、9.0 cm、14.0 cm、20.0 cm。
    (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点的速度为vB=________m/s,CE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以打B点时为计时起点,建立v-t坐标系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3)根据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
  • 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上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作a与_________的图象。
    (3)如图(a)所示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线,此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
    (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_________ 。
  •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为θ。质量为m的光滑球B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和B都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1 m/s。A出发后5s,B物体从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0.4m/s2,且A、B运动方向相同,求:
    (1)B出发几秒后能追上A?
    (2)A、B相遇前它们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 一辆汽车在恒定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4s内通过8m的距离,此后关闭发动机,汽车又运动了2s停止,已知汽车的质量m=2×103kg,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不变,求:
    (1)关闭发动机时汽车的速度大小;
    (2)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3)汽车牵引力的大小。
  • 如图所示,一平直的传送带以速度v=2m/s匀速运动,传送带把A处的工件运送到B处,A、B相距L=10m。从A处把工件无初速地放到传送带上,经过时间t=6s能传送到B处。欲用最短的时间把工件从A 处传送到B处,求传送带的运行速度至少多大。
  • 表演“顶竿”杂技时,一人站在地上(称为“底人”),肩上扛一长6 m、质量为5 kg的竹竿。一质量为40 kg的演员在竿顶从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竿底时速度正好为零。假设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总时间为3s。问这两个阶段竹竿对“底人”的压力分别为多大?(g=10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