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四章单元回眸(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哪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
    [     ]
    A.m、N、kg
    B.kg、km、km/h
    C.J、N/m、cm/s2
    D.m/s2、g、N/cm2
  • 不定项选择
    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力后可以改变运动状态,所以作用力可以改变惯性
    B.快速行驶的汽车,刹车时困难,因而速度大时惯性大
    C.满载货物的汽车比不载货时刹车困难,故满载时比空载时惯性大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 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处由静止释放后竖直下落,在某时刻受到的空气阻力为Ff,加速度为,则Ff的大小是
    [     ]
    A.
    B.
    C.
    D.
  • 小车以3m/s的初速度在水平面上做无动力的滑行,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1倍,那么4s末小车的速度是
    [     ]
    A.0
    B.-1m/s
    C.1m/s
    D.2m/s
  • 如图所示,在水平轨道的车厢里,用细绳悬吊一个小球A,当车厢匀速运动时,悬线保持竖直方向,现发现悬线偏斜,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车做匀加速运动
    B.车做匀减速运动
    C.车的加速度方向向右
    D.车的加速度方向向左
  • 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拴一个钢球P,球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球施加一个方向向右的外力F,使球缓慢偏移,在移动中的每一个时刻,都可以认为钢球处于平衡状态,若外力F方向始终水平,移动中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90°且弹簧的伸长量不超过弹性限度,则下列给出的弹簧伸长量x与cosθ的函数关系图象中,最接近的是
    [     ]
    A.
    B.
    C.
    D.
  • 如图所示,一物块位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一大小为F、方向如图所示的力去推它,使它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而增大力的大小,则
    [     ]
    A.a变大
    B.a不变
    C.a变小
    D.因为物块的质量未知,故不能确定a的变化趋势
  • 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
    [     ]
    A.等效替代
    B.实验归纳
    C.理想实验
    D.控制变量
  •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用细绳连接后放在斜面上,如果两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都为μ,则它们下滑的过程中
    [     ]
    A.它们的加速度a=gsinα
    B.它们的加速度a<gsinα
    C.细绳中的张力FT=0
    D.细绳中的张力FT=mAg(sinα-cosα)
  • 如图所示,A、B两条直线是在A、B两地分别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质量是mA和mB的物体,实验得出的两个加速度a与F的关系图线,由图分析可知
    [     ]
    A.mA<mB
    B.两地重力加速度gA>gB
    C.mA>mB
    D.两地重力加速度gA=gB
  • 一个人在沼泽地赤脚行走时,容易下降,下陷时
    [     ]
    A.此人对沼泽地地面的压力大于沼泽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
    B.此人对沼泽地地面的压力等于沼泽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
    C.此人对沼泽地地面的压力小于沼泽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
    D.无法确定
  • 原来做匀速运动的升降机内,有一被伸长的弹簧拉住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A静止在地板上,如图所示,现发现A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由此可判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
    A.加速上升
    B.减速上升
    C.加速下降
    D.减速下降
  • 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个球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sinθ
    B.B球受力的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
    C.A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gsinθ
    D.弹簧有收缩的趋势,B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
  • 如图所示,把球夹在竖直墙AC和木板BC之间,不计摩擦,球对墙的压力为FN1,球对板的压力为FN2。在将板BC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FN1和FN2都增大
    B.FN1和FN2都减小
    C.FN1增大,FN2减小
    D.FN1减小,FN2增大
  • 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

    A.
    B.
    C.
    D.
  • 将一个物体以某一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设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物体

    [     ]

    A.刚抛出时的速度最大
    B.在最高点的加速度为零
    C.上升时间大于下落时间
    D.上升时的加速度等于下落时的加速度
  • 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一定为零
    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
    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
    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等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
  • 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秤称得其体重为490 N。他将弹簧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至t3时间段内,弹簧秤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梯运行的v-t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
    [     ]
    A.
    B.
    C.
    D.
◎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四章单元回眸(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
    D.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
  • 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
    [     ]
    A.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μ>tanθ,滑块将下滑
    B.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μ<tanθ,滑块将减速下滑
    C.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如果μ=tanθ,拉力大小应是2mgsinθ
    D.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块向下匀速滑动,如果μ=tanθ,拉力大小应是mgsinθ
  • 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     ]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 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4s内受到力F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F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质点在
    [     ]
    A.第2s末速度改变方向
    B.第2s末位移改变方向
    C.第4s末回到原出发点
    D.第4s末运动速度为零
  • 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 
  • 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
    举例: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滑块A放在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的滑块B放在A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相对地面的加速度,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
    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该项
    [     ]
    A.当θ=0°时,该解给出a=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B.当θ=90°时,该解给出a=g,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C.当M>>m时,该解给出a≈gsin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D.与m>>M时,该解给出,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 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     ]
    A.向右做加速运动
    B.向右做减速运动
    C.向左做加速运动
    D.向左做减速运动
  • 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     ]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
  • 如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
    [     ]
    A.a1=0,a2=g
    B.a1=g,a2=g
    C.a1=0,
    D.a1=g,
  • 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下图中v、a、F和x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图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 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从t=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物体在t=0至t=12 s这段时间的位移大小为

    [     ]

    A.18 m
    B.54 m
    C.72 m
    D.198 m
  • 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     ]
    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
    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
    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的最大拉力为

    [     ]

    A.
    B.
    C.
    D.
  •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若用v1、v2、v3、v4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     ]

    A.v1
    B.v2
    C.v3
    D.v4
  • 关于牛顿运动定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故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B.牛顿运动定律仅适用于宏观物体,只可用于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
    C.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为零,物体的加速度a=0条件下的特例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一性质的力,它们产生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
  • 两个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所示,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m,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两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滑下,滑块B受到的摩擦力
    [     ]
    A.等于零
    B.方向沿斜面向上
    C.大小等于μ1mgcosθ
    D.大小等于μ2mgcosθ
  •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课上,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根据自己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在同一个a-F坐标系中画出了四条不同的a-F图线,如图所示,试根据此图完成以下各题:
    (1)实验中有两位同学忘记了一个重要实验步骤,此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位同学是___________;其余两位同学中,对本实验步骤操作恰当的是___________,另一同学的失误是使长木板的倾角___________(选填“过大”或“过小”)。
    (2)实验中___________三位同学所用小车的质量相等,而___________同学所用小车的质量_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 “较小”)。
    (3)若实验中小车受到的阻力Ff与小车的质量m满足的关系式为Ff=μmg,则甲同学实验中的μ与丁同学实验中的μ之间的关系为μ___________μ(选填“>”、“<”或 “=”)。
  • 为了测定木板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木板上固定一轻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质量不计),弹簧测力计下端固定一光滑小球,木板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释放木板,使其沿斜面匀加速下滑,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
    (1)实验中还需测出的数据是___________;
    (2)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μ=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四章单元回眸(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t。
    (1)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___________;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一种即可);
    (2)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秤示数F1的关系,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___________;
    (3)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_。
    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
  • 为了探究受到空气阻力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采用了“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后,在小车上安装一薄板,以增大空气对小车运动的阻力。
    (1)往砝码盘中加入一小砝码,在释放小车___________ (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2)从纸带上选取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得出各计数点的时间t与速度v的数据如下表,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小车的v-t图象。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该同学认为: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小车所受的空气阻力将变大。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根据v-t图象简要阐述理由。
  • 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米尺。
    (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①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
    ②用米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x,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
    ③用米尺测量A1相对于A2的高度h,设小车所受重力为mg,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___________;
    ④改变___________,重复上述测量;
    ⑤以h为横坐标,l/t2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
    (2)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
    ①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测量此时A1点相对于斜面底端A2的高度h0
    ②进行(1)中的各项测量;
    ③计算与作图时用(h-h0)代替h。
    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
    A.方案正确可行
    B.方案的理论依据正确,但利用所给的器材无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
    C.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所受摩擦力与斜面倾角有关
    其中合理的意见是___________。
  • 如图所示,在前进的车厢的竖直后壁上放一个物体,物体与壁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要使物体不致下滑,车厢至少应以多大的加速度前进?(g=10 m/s2
  • 如图所示,用一细绳将球挂在车厢光滑的侧壁上,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车厢在水平直轨道上向左行驶,当车厢向左加速运动,加速度为g/4时,球对车厢壁的压力为F。则当压力变为2F时,车厢运动的情况怎样?加速度为多大?(sin37°=0.6,cos37°=0.8)
  • 质量为10 kg的物体在100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在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达16 m/s时位移为16 m,2.5s后撤去拉力,求拉力撤去后再经11 s的位移。
  • 将金属块用压缩的轻弹簧卡在一个矩形的箱中,如图所示。在箱的上顶板和下底板安有压力传感器,箱 可以沿竖直轨道运动。当箱静止时,上顶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6.0N,下底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10.0N,取g=10m/s2
    (1)若上顶板传感器的示数是下底板传感器的示数的一半,试判断箱的运动情况;
    (2)要使上顶板传感器的示数为零,箱沿竖直方向的运动可能是怎样的?
  • “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返回时,开始阶段通过自身制动发动机使飞船进行竖直减速下降,这一过程若返回舱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从某时刻起开始计时,返回舱的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AE是曲线在A点的切线,切线交横轴于一点E,其坐标为(8,0),CD是AB的渐近线,返回舱质量m=400 kg,g取10 m/s2,试问:
    (1)返回舱在这一阶段做什么运动?
    (2)设在初始时刻vA=120 m/s,此时它的加速度多大?
    (3)写出空气阻力系数k的表达式并计算其值。
  • 如图所示,在升降机中,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θ、质量为M的斜面上,木块与斜面保持相对静止,分别求以下两种情况中,木块所受到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f、斜面体对升降机底板的压力F'。
    (1)当升降机以速度v匀速上升时;
    (2)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匀减速上升时。
  • 倾角为45°的光滑斜面体固定在平板小车上,将质量为10 kg的小球用轻绳挂在斜面的顶端,如图所示。
    (1)当小车以加速度a=1/3g,沿图示方向运动时(向右),求绳中的张力;
    (2)当小车以加速度a=g,沿图示方向运动时(向右),求绳中的张力。(g取10m/s2
  • 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g取10 m/s2,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水平推力F的大小;
    (3)0~10 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 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求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 kg,吊椅的质量为15 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正以速度a=1 m/s2上升时,试求:
    (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 科研人员乘气球进行科学考察。气球、座舱、压舱物和科研人员的总质量为990kg。气球在空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发现气球漏气而下降,及时堵住堵住时气球下降速度为1m/s,且做匀加速运动,4s内下降了12m。为使气球安全着陆,向舱外缓慢抛出一定的压舱物。此后发现气球做匀减速运动,下降速度在5分钟内减少了3m/s。若空气阻力和泄漏气体的质量均可忽略,重力加速度g=9.89m/s2,求抛掉的压舱物的质量。 
  • 一个质量为4 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从t=0开始,物体受到一个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力F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求83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g取10 m/s2
  • 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 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物块放在正沿平直轨道向右匀加速行驶的车厢地板上,并用竖直细绳通过光滑的定滑轮连接质量为m1的小球,与小球连接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求地板对物块的摩擦力。
  • 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v=2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将一物体轻放在传送带一端,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物体由传送带一端运动到另一端所需时间为11 s,求传送带两端的距离。(g取10 m/s2
  •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间的倾角为θ=37°,A、B之间的长度为L=16 m,传送带以速率v=10 m/s逆时针运动,在传送带上A端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m=0.5 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求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需要多长时间?(g取10 m/s2,sin37°=0.6,cos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