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年级元月物理调研测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若物体在某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大小和方向不变(不为零),则在该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改变
    B.物体的速度方向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C.物体的动能可能总不改变
    D.物体的动量可能总不改变
  • 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从半 球形容器最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F缓慢增大
    B.F缓慢减小
    C.FN缓慢增大
    D.FN缓慢减小
  • 如图所示为电饭锅的温控部分示意图,感温磁体在常温下具有铁磁性,但温度升高到103℃时便失去了铁磁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材料的“居里温度”或“居里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开始煮饭时,用手压下开关按钮,永磁体与感温磁体相吸,手松开后,按钮不再恢复到图示状态
    B.如果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电饭锅烧水,水在沸腾后会自动断电
    C.如果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电饭锅烧水,水沸腾后不会自动断电,即使水烧干后,也不会自动断电
    D.饭熟后,水分被大米吸收,锅底温度升高,当温度升至“居里点”103℃时,感温磁体失去磁性,在弹簧作用下,切断电源
  • 如图所示,M、N是竖直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R0为定值电阻,R1、R2为可调电阻,用绝缘细线将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悬于电容器内部。闭合开关S,设法让小球做小角度摆动,测得周期为T,调节R1、R2,关于该摆做小角度摆动的周期的判断,正确的是(小球摆动时不会碰极板)
    [     ]
    A.保持R1不变,增大R2时,周期小于T
    B.保持R1不变,增大R2时,周期大于T
    C.保持R2不变,增大R1时,周期小于T
    D.保持R2不变,增大R1时,周期大于T
◎ 2011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年级元月物理调研测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法拉第曾做过如下的实验:在玻璃杯侧面底部装一导体柱并通过导线与电源负极相连,直立的细圆柱形磁铁棒下端固定在玻璃杯底部的中心,往杯内加入水银,在玻璃杯的正上方O点吊一可自由摆动或转动的直铜棒,铜棒的上端与电源的正极相接,下端浸入玻璃杯中的水银中。由于水银的密度比铜大,铜棒会倾斜地与水银相连,此时铜棒静止,如图所示。这样,直铜棒、水银、导电柱和电源就构成了一个回路。闭合开关S,则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铜棒与闭合S前相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且仍静止
    B.铜棒与闭合S前相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会增大些但仍可静止
    C.铜棒与闭合S前相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会减小些但仍可静止
    D.铜棒会以磁铁棒为轴转动
  • 如图所示,地球半径为R,a是地球赤道上的一栋建筑,b是与地心的距离为nR的地球同步卫星,c是在赤道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与地心距离为0.5nR的卫星。某一时刻b、c刚好位于a的正上方,经过48 h,a、b、c 的大致位置是下图中的
    [     ]
    A.
    B.
    C.
    D.
  • 如图所示,电子台秤放置于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台秤上,框架内有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顶部,下端系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下方用竖直细线与框架下部固定,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今剪断细线,物体开始振动,且框架始终没有离开台秤,弹簧不超出弹性限度,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台秤示数最小时弹簧一定处于原长位置
    B.当台秤示数最小时物体一定处在平衡位置
    C.振动过程中台秤的最大示数一定大于(M+m)g
    D.细线剪断前,其张力不可能大于(M+m)g
  • 如图所示,一带电微粒,从A点射入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实线代表电场线,电场方向未知),微粒恰沿直线AB运动,AB与水平方向夹角θ=30°,已知带电微粒的质量m=l.0×10-7kg,电荷量,A与B 相距L=40 cm,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微粒一定带负电
    B.微粒可能始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AB两点间电势差的大小为2.0×103 V
    D.要使微粒能从A点运动到B点,微粒射入电场时的速度至少为4 m/s
◎ 2011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年级元月物理调研测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如图(a)所示的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____mm;图(b)的游标卡尺的读数是____mm。
  • 利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实验器材有:浓度为0.05%(体积分数)的油酸酒精溶液、最小刻度为0.1 mL的量筒、盛有适量清水的45×50 cm2浅盘、痱子粉、橡皮头滴管、玻璃板、彩笔、坐标纸。
    (1)下面是实验步骤,试填写所缺的步骤C:
    A.用滴管将浓度为0. 05%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滴入1 mL酒精油酸溶液时的滴数;
    B.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浅盘内水面上,用滴管吸取浓度为0. 05%的油酸酒精溶液,从低处向水面中央一滴一滴地滴入,直到油酸薄膜有足够大的面积又不与器壁接触为止,记下滴入的滴数n;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坐标纸上边长为l cm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 cm2
    (2)用已给的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单个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单位:cm)。
  • 现有一量程为3V的电压表,内阻约为5~6 kΩ,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其内电阻,在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电路,按此电路可以测出电压表的内电阻。
    (1)试根据图(a)所示的电路图,完成如图(b)所示的实物电路的连线。
    (2)若电源E、滑动变阻器R2、电阻箱R1各有两组可供选择:
    电源E:①电动势4.0 V,有内阻;②电动势8.0 V,有内阻
    滑动变阻器R2:①最大阻值20 Ω;②最大阻值1 700Ω
    电阻箱R1:①0-999.9 Ω;②0~9999.9 Ω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电源E应选____,滑动变阻器R2应选____,电阻箱R1应选____(均填序号“①”或 “②”)。
    (3)该同学在开关都断开的情况下,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接通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置于______端。后续必要的实验操作步骤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记录R1的阻值并整理好器材。(请按合理的实验顺序,选填下列步骤前的字母)
    A.闭合开关S1
    B.闭合开关S2
    C.断开开关S1
    D.断开开关S2
    E.调节R2的阻值,使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
    F.调节R2的阻值,使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
    G.调节R1的阻值,使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
    H.调节R1的阻值,使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
    (4)按正确的实验步骤操作完成后,如果所得的R1的阻值为5 400.0Ω,则图(a)中被测电压表V的内阻rV的测量值为____Ω,该测量值____(填“略大于”“略小于”或“等于”)实际值。
  • 一辆长为l1=14 m的客车沿平直公路以v1=8 m/s的速度匀速向东行驶,一辆长为l2=10 m的货车由静止开 始以a=2 m/s2的加速度由东向西匀加速行驶,已知货车刚启动时两车前端相距s0=240 m,当货车的速度达到v2=24 m/s时即保持该速度匀速行驶,求两车错车所用的时间。
  • 一质量为M=0.8 kg的中空的、粗细均匀的、足够长的绝缘细管,其内表面粗糙、外表面光滑;有一质量为m=0.2 kg,电荷量为q=0.1 C的带正电小滑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进入管内,如图(a)所示。细管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细管的空间能让滑块顺利地滑进去,示意图如图(b)所示。运动过程中滑块的电荷量保持不变。空间中存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水平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l.0 T(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g=10 m/s2)。
    (1)滑块以v0=10 m/s的初速度进入管内,则系统最终产生的内能为多少?
    (2)滑块最终的稳定速度vt取决于滑块进入细管时的初速度v0,请以滑块的初速度v0为横坐标,滑块最终稳定时的速度vt为纵坐标,在图(c)中画出滑块的vt-v0图像(只需画出v0的取值范围在0至60 m/s的图像)。
       
  • 如图所示,粗糙斜面与光滑水平面通过半径可忽略的光滑小圆弧平滑连接,斜面倾角θ=37°,A、C、D滑 块的质量为mA=mC=mD=m=1 kg,B滑块的质量mB=4 m=4 kg(各滑块均视为质点)。A、B间夹着质量可忽略的火药。K为处于原长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住B和C。现点燃火药(此时间极短且不会影响各物体的质量和各表面的光滑程度),此后,发现A与D相碰后粘在一起,接着沿斜面前进了L=0.8 m时速度减为零,此后设法让它们不再滑下。已知滑块A、D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取g=10 m/s2,sin37°=0.6,cos37°=0.8,求:
    (1)火药炸完瞬间A的速度vA
    (2)滑块B、C和弹簧K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p(弹簧始终未超出弹性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