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新人教版福建省安溪一中、惠安一中、养正中学高三物理期中联考的第一部分试题
  •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以下几位科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A.笛卡尔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B.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
    C.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D.开普勒研制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 根据某学生的描述,在同一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交通工具沿同一方向运动,运动过程有两次相遇(没有碰撞),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下图。由此可判断 

    [     ]

    A.时间t=0时甲在前,乙在后
    B.时间t=0时乙在前,甲在后
    C.第一相遇发生在时间t0
    D.第一相遇发生在时间t0之后
  • 2008年4月28日凌晨,山东境内发生两列列车相撞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其中一列列车转弯时超速行驶造成的。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高速列车,当它转弯时,车厢会自动倾斜,产生转弯需要的向心力;假设这种新型列车以360 km/h的速度在水平面内转弯,弯道半径为1.5 km,则质量为75 kg的乘客在拐弯过程中所受到的合外力为

    [     ]

    A.500N
    B.1000N
    C.500N
    D.0
  • 从“神舟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可以预见,随着航天员在轨道舱内停留时间的增加,体育锻炼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列器材适宜航天员在轨道舱中进行锻炼的是(    )

    A.哑铃
    B.跑步机
    C.单杠
    D.弹簧拉力器 
  •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人,用绳子通过滑轮拉质量为M的物体。不计绳的质量和滑轮摩擦力,当人拉绳子向右走过一小步,系统仍保持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对地面的压力减少
    B.地面给人的摩擦力增加
    C.人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D.绳子的拉力变大
  • 如图所示,一架在500 m高空以200 m/s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用两枚炸弹分别炸山脚和山顶的目标A和B。已知山高180 m,山脚与山顶的水平距离为600 m, 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则投弹的时间间隔应为

    [     ]

    A.2s
    B.3s
    C.5s
    D.6s
◎ 2012届新人教版福建省安溪一中、惠安一中、养正中学高三物理期中联考的第二部分试题
  •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不变的速度v向右运动。将质量为m的物体Q轻轻放在水平传送带的左端A处,经t秒,Q的速度也变为v,再经t秒恰好到达右端B处,则

    [     ]

    A.前t秒物体作匀加速运动,后t秒物体作匀减速运动
    B.前t秒A的位移与后t秒A的位移之比为1:1
    C.物体由从A运动到B的平均速度为
    D.物体由从A运动到B的平均速度为
  • 如图所示,MN是流速稳定的河流,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恒定,自A点渡河,第一次小船沿AB航行,到达对岸B处;第二次沿AC航行,到达对岸C处。设两次航行的时间分别为tB、tC,若AB与AC跟河岸垂线AD的夹角相等,则 

    [     ]

    A.tB=tC
    B.tB>tC
    C.tB<tC
    D.无法比较tB、tC的大小
  • 一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着两个小球A和B(中央有孔),A、B间由细绳连接着,它们处于图中所示位置时恰好都能保持静止状态。此情况下,B球与环中心O处于同一水平面上,A、B间的细绳呈伸直状态,与水平线成30°夹角。已知A、B球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则

    [     ]

    A.mA>mB
    B.mA<mB
    C.mA=mB
    D.无法比较mA和mB的大小
  • 在上海世博会最佳实践区,江苏城市案例馆中穹形门窗充满了浓郁的地域风情和人文特色。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穹形光滑支架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轻质滑轮悬挂一重物G。现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点,另一端从B点沿支架缓慢地向C点靠近(C点与A点等高)。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

    A.先变小后变大
    B.先变小后不变
    C.先变大后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0~6s内其速度与时间图象和拉力的功率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取g=10m/s2
    [     ]
    A.
    B.
    C.
    D.
  •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一倾角的斜面,有一质量为1kg的小物体以初速度v0=10m/s从斜面底端向上滑动,已知斜面足够长,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小物体经2s正好通过斜面上的A点(图中未画出),g取10m/s2,sin37°=0.6,cos37°=0.8。则2s内小物体

    [     ]

    A.位移的大小为16m
    B.克服重力做功为40J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8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2m/s
◎ 2012届新人教版福建省安溪一中、惠安一中、养正中学高三物理期中联考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为了用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A和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你认为方案________更易于操作,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当甲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b示数为110N,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____。
  •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有关做功的问题。

    (1)在此实验中,此同学先接通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纸带,如图是在m=100g,M=1kg情况下打出的一条纸带,O为起点,A、B、C为过程中的三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标出,有关数据如图所示,则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m/s2,打B点时小车的动能为EK=_________J,从开始运动到打击B点时,绳的拉力对小车做功W=_________J。(答案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g=10 m/s2
    (2)在第(1)中绳的拉力对小车做功W和小车获得的动能EK不相等,请你举出一个导致不相等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国通信卫星的研制始于70年代331卫星通信工程的实施,到1984年4月,我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并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从研制转入实用阶段。现正在逐步建立同步卫星与“伽利略计划”等中低轨道卫星等构成的卫星通信系统。
    (1)若已知地球的平均半径为R0,自转周期为T0,地表的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R;
    (2)有一颗与上述同步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的低轨道卫星,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行,其运行半径为同步轨道半径R的四分之一,试求该卫星的周期T是多少?(计算结果只能用题中已知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 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点,从t=0时刻开始,物体在受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第3s末物块运动到B点时速度刚好为零,第5s末物块刚好回到A点,已知物块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m/s2。求:
    (1)AB间的距离;
    (2)水平力F在5s时间内对小物块所做的功。

  • 如图所示是放置在竖直平面内的游戏滑轨,有一质量m=2kg的小球穿在轨道上。滑轨由四部分粗细均匀的滑杆组成:水平直轨道AB;倾斜直轨道CD,长L=6m,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37°;半径R1=1m的圆弧轨道APC;半径R2=3m的圆弧轨道BQED。直轨道与圆弧轨道相切,切点分别为A、B、D、C,E为最低点。倾斜直轨道CD与小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5/32,其余部分均为光滑轨道,取g=10m/s2,sin37°=0.6,cos37°=0.8。现让小球从AB的正中央以初速度V0=10m/s开始向左运动,问:
    (1)第一次经过E处时,轨道对小球的作用力为多大?
    (2)小球第一次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多大?

  •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与物体A连接,物体A又与一跨过定滑轮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相连,绳另一端悬挂着物体B,B的下面又挂着物体C,A、B、C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剪断B和C之间的绳子,在A、B运动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物体A质量为3m,B和C质量均为2m)试求:
    (1)物体A的最大速度;
    (2)轻绳对物体B的最大拉力和最小拉力。
  • 在水平长直的轨道上,有一长度为L的平板车在外力控制下始终保持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轻放到车面的中点,滑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1)已知滑块与车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滑块质量m=1kg,车长L=2m,车速v0=4m/s,取g=10m/s2,当滑块放到车面中点的同时对该滑块施加一个与车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要保证滑块不能从车的左端掉下,恒力F大小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2)在(1)的情况下,力F取最小值,要保证滑块不从车上掉下,力F的作用时间应该在什么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