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新课标版北京市高三物理高考模拟系列试卷(二)的第一部分试题
  • 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库仑最先提出了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的观点
    B.法拉第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C.楞次得出了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D.密立根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
  • 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B.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守恒
    C.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间和落地时的速度只与抛出点的高度有关
  • 一条向东匀速行驶的船上,某人正相对船以0.6m/s的速度匀速向上升起一面旗帜,当他在15s内将旗升到杆顶的过程中,船行驶了28.5m,则旗相对于岸的速度约为
    [     ]
    A.0.6m/s        
    B.1.9 m/s          
    C.2m/s            
    D.2.5m/s
  • 如图所示,在某一电场中有一条直电场线,在电场线上取AB两点,将一个电子由A点以某一初速度释放,它能沿直线运动到B点,且到达B点时速度恰为零,电子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B点场强一定小于A点场强
    B.电子在A点的加速度一定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
    C.B点的电势一定低于A点的电势
    D.该电场若是正点电荷产生的,则场源电荷一定在A点左侧
  • 有一种家用电器,图甲是其电路工作原理图,当电阻丝接在(V)的交流电源上后,电阻丝开始加热,当其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自动控温装置P启动,使电阻丝所接电压变为图乙所示波形(仍为正弦波),从而进入保温状态。不计电阻丝阻值的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P启动后,电阻丝的功率变为原来的一半
    B.P启动后,电阻丝所接交变电压的频率变为原来的一半
    C.P启动后,电压表的读数大约是原来的0.5倍
    D.P启动后,电压表的读数大约是原来的0.7倍
  •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道可近似为圆形,若它的运行周期T的平方与其轨道半径r的立方之比为k,不计其他天体对 地球的作用力,则下列关于k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k的数值只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B.k的数值只与地球的质量有关
    C.k的数值与地球和太阳的质量都有关
    D.只要知道k的数值就能求出太阳的平均密度
◎ 2012届新课标版北京市高三物理高考模拟系列试卷(二)的第二部分试题
  • 如图所示,在一个质量为M的斜面上固定一物块,斜面倾角为θ,物块质量为m,当斜面按照以下方式运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若斜面向左匀速移动距离x,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做功(M-m)gx
    B.若斜面向上匀速移动距离x,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做功mgx
    C.若斜面向左以加速度a移动距离x,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做功max
    D.若斜面向下以加速度a(a<g)移动距离x,物块的机械能减少m(g-a)x
  • 如图所示,LOM为一45°角折线,折线内有一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沿垂直于OM的方向以速度v作匀速直线运动,在t=0的刻恰好位于图中所示位置。以逆时针方向为导线框中电流的正方向,在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电流-时间(I-t)关系的是(时间以为单位)
    [     ]
    A.
    B.
    C.
    D.
  • 某同学要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他根据老师提供的以下器材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原理图。
    ①电压表V(15V,10kΩ)
    ②电流表G(量程3.0 mA,内阻Rg=10Ω)
    ③电流表A(量程0.6 A,内阻约为0.5Ω)
    ④滑动变阻器R1(0~20Ω,10 A)
    ⑤滑动变阻器R2(0~100Ω,1A)
    ⑥定值电阻R3=990Ω
    ⑦开关S和导线若干
    (1)为了能准确地进行测量,同时为了操作方便,实验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___。(填写器材编号)
    (2)该同学利用上述实验原理图测得以下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绘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根据图线可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___V(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电源的内阻r=___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某种布料上的运动情况。他将长木板置于水平桌面上,将其左端适当垫高,并在长木板的右半部分平整地铺上一块布料,该同学将小车以适当的初速度释放后,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通过反复调整木板左端的高度,他得到一系列打上点的纸带,并最终选择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附有刻度尺)进行测量。取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重力加速度g=10m/s2
    (1)请将A、B、C……J各点对应的刻度值,按照正确的读数方法填写在下表内(单位cm)。
    (2)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AE两点间做___________运动,在EJ两点间做___________运动。J点对应的小车速度为___________m/s。
    (3)该同学测出长木板左端与桌面间的高度差为4cm,木板长度为80cm,则小车在布料上运动时的阻力与在木板上运动时的阻力之比为___________。
  • 一个平板小车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右端恰好和一个光滑圆弧轨道AB的底端等高对接,如图所示。已知小车质量M=3.0kg,长L=2.06m,圆弧轨道半径R=0.8m。现将一质量m=1.0kg的小滑块,由轨道顶端A点无初速释放,滑块滑到B端后冲上小车。滑块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取g=10m/s2)试求:
    (1)滑块到达B端时,轨道对它支持力的大小;
    (2)小车运动1.5s时,车右端距轨道B端的距离;
    (3)滑块与车面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内能。
  • 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xOy平面内有一矩形区域MNPQ,矩形区域内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在y0的区域内有垂直于坐标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半径为R的光滑绝缘空心半圆管ADO固定在坐标平面内,半圆管的一半处于电场中,圆心O1MN的中点,直径AO垂直于水平虚线MN,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从半圆管的O点由静止释放,进入管内后从A点穿出恰能在磁场中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当粒子再次进入矩形区域MNPQ时立即撤去磁场,此后粒子恰好从QP的中点C离开电场。求
    (1)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2)矩形区域的长度MN和宽度MQ应满足的条件?
    (3)粒子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
◎ 2012届新课标版北京市高三物理高考模拟系列试卷(二)的第三部分试题
  • (选修3-3选做题)
    在某一密闭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设此状态为甲),现设法降低气体的温度同时增大气体的压强,达到状态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气体在状态甲时的密度比状态乙时的大
    B.气体在状态甲时的分子平均动能比状态乙时的大
    C.气体在状态甲时的内能比状态乙时的大
    D.气体从状态甲变化到状态乙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多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
  • (选修3-3选做题)
    如图所示,在一端封闭的U形管中用水银柱封一段空气柱L,当空气柱的温度为14℃时,左臂水银柱的长度h1=10 cm,右臂水银柱长度h2=7 cm,气柱长度L=15 cm; 将U形管放入100℃水中且状态稳定时,h1变为7 cm。求末状态空气柱的压强和当时的大气压强(单位用cmHg)。
  • (选修3-4选做题)
    如图甲所示为一简谐波在t=0时刻的图象,图乙所示为x=4m处的质点P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这列波的波速是2m/s
    B.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沿x正方向
    C.t=3.5s时P点的位移为0.2m
    D.从t=0时刻开始P点的振动方程为m
  • (选修3-4选做题)
    如图所示,MNPQ是一块截面为正方形的玻璃砖,其边长MN=30 cm。一束激光AB射到玻璃砖的MQ面上(入射点为B)进入玻璃砖后在QP面上的F点(图中未画出)发生全反射,恰沿DC方向射出。其中BMQ的中点,∠ABM=30°,PD=7.5 cm,∠CDN=30°。
    (1)画出激光束在玻璃砖内的光路示意图,求出QP面上的反射点FQ点的距离QF
    (2)求出该玻璃砖的折射率。
    (3)求出激光束在玻璃砖内的传播速度(真空中光速c=3×108m/s)。
  • (选修3-5选做题)
    如图所示,N为钨板,M为金属网,它们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各电池的电动势和极性如图所示,已知金属钨的逸出功为4.5eV。现分别用不同能量的光子照射钨板(各光子的能量已在图上标出),那么下列各图中,没有光电子达到金属网的是_________(填入选项前的字母代号),能够到达金属网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是________eV。
  • (选修3-5选做题)
    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上有AB两艘小船,A船的左侧是岸,在B船上站着一个人,人与B船的总质量是A船的10倍。两船开始时都处于静止状态,当人把A船以相对于地面的速度v向左推出,A船到达岸边时岸上的人马上以原速率将A船推回,B船上的人接到A船后,再次把它以原速率反向推出……,直到B船上的人不能再接到A船,试求B船上的人推船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