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2007学年度山东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政治期末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在                   和西藏拉萨市同时隆重举行
    [     ]
    A.唐古拉火车站
    B.北京西客站
    C.青海西宁市
    D.青海省格尔木市
  • 2006年7月28日,是唐山抗震_____周年纪念日,河北各界干部群众隆重集会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 
    [     ]
    A.35
    B.40
    C.30
    D.50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并于2006年            起实施。 
    [     ]
    A.7月1日
    B.8月1日
    C.9月1日
    D.10月1日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8日-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民主与法制社会
    C.全面小康社会
    D.公平正义社会
  •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8月24日通过决议,将地位备受争议的           “开除”太阳系行星之列,从而太阳系行星数降为      颗。
    [     ]
    A.海王星 8
    B.天王星 9
    C.冥王星 9
    D.冥王星 8
  • 作为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种责任来自
    [     ]
     ①老师和家长的命令 ②法律的规定  ③道德原则 ④公民身份 ⑤分配的任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 地震后,领导到现场指挥,消防人员在灭火,医生在救伤员,学生组织捐款,材料说明了 
    [     ]
    A.不同的角色要承担不同的责任。
    B.责任是人们应该做的事情。
    C.责任是人们应履行的义务。
    D.责任是人们可以做的事情。
◎ 2006-2007学年度山东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政治期末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23 岁的大学生洪战辉——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在家庭屡遭变故的情况下,从12岁开始,就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家庭负担。他克服种种困难,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赚来的钱,照顾患病的父亲,养活弟弟,供自己读书,并把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一手养大。虽然生活异常艰辛,但他仍然多次婉言拒绝好人的捐助。回答1-2题 
    1、洪战辉能够赢得荣誉和尊重,是因为
    [     ]
    ①他能够对自己负责 ②他承担责任,不言代价和回报 ③他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④他能够坚决抵制身边的不良诱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教育部号召我们向洪战辉学习
    [     ]
    A、是为了帮助洪战辉克服困难
    B、是为了增强我们的荣誉感
    C、有助于我们做负责的公民
    D、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 下列表格表明我国: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亿元) 
     1952年  679.00  19.40  (未统计)
     1978年  3624.10  206.38  343.40
     2005年  182321  14221  10493
    [     ]
    ①综合国力不断增强②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③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增强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⑤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⑥城镇居民收入不平衡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⑥
  • 党和政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免书本费、杂费、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政策、废止农业税条例等。这些重大举措体现了:
    [     ]
    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②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③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2005年3月11日,奥凯航空首次航班从天津起飞,宣告我国内地首家民营航班开通。这标志着我国国有航空企业对民航市场的垄断地位被打破。这表明:
    [     ]
    A.民营企业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B.非公有制经济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我们必须抑制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
    D.私有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向 
  • 2005年3月,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汇聚北京,共商国是。代表们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表明: 
    [     ]
    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B.我国是由人民制定法律
    C.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D.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 2006年3月5日至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和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通过了其他一些重要报告、决议。这表明: 
    [     ]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C.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D.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2005年9月,历时两年的中法文化年活动圆满结束。鉴于法国人学习中文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中国政府在法国成立了“孔子学院”。中法文化年活动的积极意义是

    [     ]

    ①消除了东西方文化之间差异 ②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③促进两国各具特色民族文化的发展
    ④推动两国平等互利关系的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2006-2007学年度山东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政治期末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当前各地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内容。
    [     ]
    A.科学文化建设
    B.思想道德建设
    C.民主建设
    D.法制建设
  • 据报道,2006年“两会”代表和委员使用的16000支环保铅笔全部是用废报纸经过特殊处理后做成;记者招待会的请柬使用的是再生纸。这说明:
    [     ]
    A.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只是国家和政府部门的责任
    B.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观念已经被全体人民所接受
    C.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应该从代表和委员做起
    D.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
  • 2005年8月22日,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一批爱好科技、勇于创新的大、中、小学生受到表彰。回答1-2题:
    1.我国之所以重视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工作,其原因有: 
    [     ]
    ①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②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③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④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从小培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2.我们中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创新型人才就要:
    [     ]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②放弃学业,专心搞发明创造 ③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④ 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
    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 世界上可以被人类利用的150多种矿产资源中,我国就拥有137种。但是我国人均耕地、淡水、煤炭的储量、森林储积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24%、47%、13%。针对以上情况,我国应该:
    [     ]
    ①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②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 ③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④致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材料一:“十五”时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改善情况表。     
    人均可支配收入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城镇居民 6860元 7703元 8472元 9422元 10493元
    农村居民 2366元 2476元 2622元 2936元 3255元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二:2005年12月31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 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阅读上述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对材料一中反映的问题有什么作用?
                                                                                                                                                                   
                                                                                                                                                                  
  •      林秀贞,河北省栆强县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从1976年起,30年总共义务赡养6位孤寡老人,资助14名贫困学生。为解决资金问题,她以 300元起家,办起了小型玻璃钢厂,并将村里8名残疾人安排到厂里工作,并且在生活上给予照顾。2006年9月被全国妇联授予“十大杰出母亲”的称号,同 时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等6部委评为2006年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许多媒体对她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
         1、在林秀贞身上表现出了哪些高尚的道德品质?
                                                                                                                                                                
                                                                                                                                                                

         2、媒体报道林秀贞的事迹,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以其对“炭\炭复合材料”发明的杰出贡献,荣获了连续6年空缺的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周末和节假日几乎都在实验室度过。当实验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时,他从不退缩。在科研经费有限和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他从心里迸发出一个誓言:“中国人不仅应该自行研发新产品,而且在技术上要争第一。”凝聚他20年的心血,中国飞机依赖进口刹车片才能“落地”的历史被改写了。 
    (1)请你列举黄伯云艰苦创业的两个表现。
                                                                                                                                                             
                                                                                                                                                                   

    (2)请你谈谈对黄伯云的“誓言”的认识。
                                                                                                                                                              
                                                                                                                                                                   
                                                                                                                                                                   

    (3)你打算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 2005年9月20日是我国《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四周暨第三个 “公民道德宣传日”,全国城乡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北京开展了“首都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上海黄 浦区开展了“法德伴我行,诚信在黄浦”的主题教育活动,南昌实施道德建设实践工程,重庆江津市组织农民进行道德评议……在互联网上,网民展开公民道德大讨 论,广大干部群众为公民道德建设献计献策,形成了人人为公民道德建设出力、人人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责的良好氛围。
    借此机会,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准备以 “提升公民道德,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举办一次主题班会活动。为保证活动顺利举行,同学们分成了几个活动小组,现在请你积极参加,帮忙完成相关任务。     
    (1)宣传组: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评论组:运用学过的观点谈谈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3)调查组:调查整理身边存在的道德缺失现象。
                                                                                                                                                                   
    (4)建议组: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几条合理可行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