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课时 财产属于谁的第一部分试题
  • 赵强将自已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捐献给希望工程,是对自已合法财产行使使用权。
    [     ]
  •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已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     ]
  • 捡拾到他人遗失物,可以据为已有,不违法。
    [     ]
  • 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
    [     ]
  • 社会上的财产都属于国家所有。
    [     ]
  • 当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
    [     ]
    ①排除侵害②返还原物③确认财产所有权④赔偿损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是
    [     ]
    A.民事法律
    B.刑事法律
    C.宪法
    D.国家赔偿法
  • 我国宪法修正案在规定“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同时,又规定了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宪法的这一规定表明
    [     ]
    A.公有财产将逐步转为私人财产
    B.我国公民的一切财产受法律保护
    C.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D.私有财产只受宪法保护、不受民法保护
  • 下列关于公民财产的处分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处理其财产的权利
    ②财产所有人有决定其财产的命运的权利
    ③包括事实上的处分权和法律上的处分权
    ④公民购买吃、穿、用的东西属于法律上的处分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课时 财产属于谁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属于侵犯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是
    [     ]
    ①借了同学的书拒不归还
    ②村民张某家的羊把郭某家的麦苗吃光
    ③某私营企业老板偷逃税款2万元
    ④某校高年级学生王某强行向低年级学生索要“保护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社会上的财产,按照归属划分为
    [     ]
    ①个人所有②共同所有③集体所有④国家所有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已的财产享有_________的权利。
    [     ]
    A.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B.占有、使用
    C.收益和处分
    D.占有、收益、处分
  • 某县文具厂的技术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新型文具,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特征,市场前景很好。该厂准备尽快上市该项目,进行批量生产。在该厂的营销会上,该厂的销售人员提出,如果在该文具表面绘上“蓝猫”、“唐老鸭”、“米老鼠”等卡通图画,少年儿童一定会喜欢,销量一定会更好。与会的同事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假设你是该厂的法律顾问,你准备提出哪些方面的建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学生许重宁发明了“新型组合救援医用服”获得专利后,其父母代表她与某服装厂协议,每卖掉一套衣服,许重宁可获得2-4元的提成。这表明,许重宁对自已的合法财产
    [     ]
    A.享有收益权
    B.享有使用权
    C.享有占有权
    D.享有处分权
  • 小王将自已的私有住房合法出租获得租金,租金体现小王对自已财产的
    [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 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小明把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零用钱200元捐献给希望工程基金会。小明的行为是行使自己对合法财产的
    [     ]
    A.处分权
    B.占有权
    C.收益权
    D.使用权
  • 公民利用自己的电视机收看新闻联播,利用家中洗衣机洗衣服等,都属于财产所有人对自己财产的
    [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 下列哪些属于公民的合法财产
    [     ]
    ①教育存款的利息
    ②工资收入
    ③在路边捡到的财物
    ④贪污受贿所得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①②③④
◎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课时 财产属于谁的第三部分试题
  • 公民于某恶意欺骗他人钱财,且数额巨大,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年。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
    B.刑事法律手段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锐利武器
    C.我国公民的财产受法律保护
    D.君子爱财,应该取之有道
  • 2010年10月24日,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广东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238.25元,同比增长1.1倍。(居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是居民通过存款储蓄、出租房屋等获得的收入)对上述财产性收入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它是居民的合法收入
    B.它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
    C.它不受国家法律保护
    D.它属于公民个人所有
  • 公安机关依法没收了王某所购买的赃车,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
    A.公安机关侵犯了王某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B.王某有权购买该车,应依法维权
    C.该车为王某所购买,是王某的合法财产
    D.公安机关是依法办事,严格执法
  •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可以成为公民财产的有
    [     ]
    A.公民的房屋、储蓄
    B.公民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
    C.公民的林木、牲畜
    D.公民房屋附近的矿藏、山林
  • 下列财产受我国法律保护的有
    [     ]
    A.妮妮把压岁钱存入银行获得的税后利息25元
    B.九年级学生清清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获得的稿费50元
    C.丹丹获得邻居张奶奶去世前立遗嘱赠送的一个银手镯
    D.钱科长为单位采购办公用品时接受供货商贿赂的一块名牌手表
  • 下列不属于公民合法财产的有
    [     ]
    A.施工发现的所有入不明的埋藏物
    B.捡拾到的他人的遗失物
    C.农民王成院里果树上结的果子
    D.李智见义勇为后获得的政府奖金
  • 在现实生活中,侵犯公民财产所有权的事件时有发生,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
    [     ]
    A.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依法赔偿
    B.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C.找社会上的“追讨公司”强行索回
    D.将对方的财物强行拿走,以补偿自己的损失
  • 当公民的合法财产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据民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
    [     ]
    A.确认财产所有权
    B.排除妨碍
    C.恢复原状
    D.赔偿损失
  • 张先生是市财政局的一名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都很忙,下面是他一天的记录。早晨,他先到银行,从工资账户中取出存款的利息为孩子购买了几本课外辅导书。到单位后,他联系了两家比较大的公司,同他们签订了两份大的采购协议。下班前,他接到通知,到财务室领取了奖金500元。下班后,他和几个客户一起出去吃饭,客户为了感谢他,私下里给了他2000元的“回扣”。晚上,在回家的路上,他捡到一只走失的名种小狗,就把它抱回家给孩子玩。晚上临睡前,他打开单位的笔记本电脑,完成了本季度的工作报告。
    (1)在这一天中,张先生接触的财物中,哪些属于其合法财产?哪些不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对自已的这些合法财产都行使了哪些权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6月的一天,李某乘出租车不慎将装有各种证件和两万元现金的皮包丢在了车上,被司机张某拾得,后李某找到司机张某……
    (1)请你预测可能会出现的场景。(至少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对预测的场景和李某可能采取的对策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学生杨某在放学路上多次被无业青年张某拦截,共被勒索人民币1000元。最近,杨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协助公安机关将张某抓获,拿回了1000元钱。张某因多次敲诈勒索被判处有期徒刑。
    (1)张某的行为主要侵犯了杨某的什么权利?公安机关抓获张某,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又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某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