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2课时法不可违的第一部分试题
  • 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_____________,尤其不能_____________。
  •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_____________,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_____________,都是违法行为。
  •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_____________,是犯罪行为。
  • _____________上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 欠债不还,拾获他人遗失的钱物不还,损害别人的名誉等行为,属于
    [     ]
    A.民事违法行为
    B.不道德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
  • 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
    [     ]
    A.严重违法性
    B.严重危害性
    C.刑事违法行为
    D.刑罚当罚性
  •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     ]
    A.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D.宪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 根据刑法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
    [     ]
    A.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
    B.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
    C.有期徒刑和死刑
    D.主刑和附加刑
  • 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     ]
    A.打击一切违法行为
    B.惩治犯罪,保护人民
    C.打击坏人,保护好人    
    D.增加人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 刑事违法行为,也叫犯罪,是指
    [     ]
    A.违反刑法的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
    C.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D.违反《治安管理条例处罚法》的行为
◎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2课时法不可违的第二部分试题
  • 有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知法犯法,明知故犯,应该受到处罚。”这似乎给人这样一种感觉:“不知法者违法可免于处罚。”这种说法    
    [     ]
    A.对,因为不知者不为罪
    B.不对,因为不管是否了解法律,只要违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C.对,因为法律只与违法犯罪有关
    D.不对,统治阶级成员不受法律制裁
  • 愚人节那天早上,小刚给电信大楼的值班员打电话说:“今天你们不要上班了,有人要炸你们的大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愚人节开再大的玩笑也不受法律限制
    ②这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③谎报险情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④人民法院有权对这种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处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正读初中的魏某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自从结识了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开始小偷小摸,继而发展到偷盗同学家的财物,最后在行窃时被当场抓获。这说明
    [     ]
    ①青少年要依法律己  
    ②一个人如果法制观念淡薄,就很容易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  
    ③一般违法与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材料一:青年李某与中学生张某在台球室为一个球台发生争执,李某用球杆儿打伤张某,张某经医治无效而死亡。
    材料二:苏某在工厂浴室洗完澡后,忘了把自己的手表带走,被朱某拾获。苏某要求朱某归还手表,朱某却借故不给。
    材料三:王某等三名青年,在电影院看电影时起哄、吹口哨,周围观众和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三人置之不理。
    (1)材料中所反映的三种行为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违法行为?当事人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李某的行为与材料二中朱某的行为和材料三中三名青年的行为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国法律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违法必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犯罪才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一般要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违法行为所违犯的法律类别上,可以把违法行为划分为
    [     ]
    A.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 下列属于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的是
    [     ]
    A.拾获他人遗失的钱物不还
    B.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
    C.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
    D.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行为
◎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2课时法不可违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属于主刑的有
    [     ]
    A.管制、拘役
    B.拘留、罚金
    C.有期徒刑、死刑
    D.无期徒刑、罚款
  • 下列属于附加刑的有
    [     ]
    A.罚款
    B.剥夺政治权利
    C.没收财产
    D.罚金
  •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一般违法和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B.犯罪行为必然是违法行为,而违法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为
    C.违法行为必然是犯罪行为,而犯罪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 对《偷税有方》理解正确的是
    [     ]
    A.这是偷税行为,是违法的
    B.这种行为损坏了国家和社会利益
    C.这种做法可以实现“双赢”,是合法妙招
    D.这样做对社会没有多大危害,不必追究
  • 概括:请用简洁语言概括下列各题蕴含的道理
    1.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人说:“我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气死公安局,法院没法办。”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学生李某、王某在街上买来一辆很便宜的新变速车。当地派出所经过调查后收缴了这辆变速车,并对李、王二人进行了处罚。
    (1)李某、王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行为具有哪些危害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戎某,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在明知银行自动取款机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多次恶意从自动取款机中窃取人民币,后被当地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追缴非法所得。
    (1)本案中戎某的行为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可以从戎某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行为一:中学生马某原来表现较好,自从与社会上有不良行为的人来往后,逐渐变得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有一次为了和“哥们”聚会,他借了同学张某200元钱,拒绝返还,张某只好把他告上了法庭。法院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判决马某限期归还欠债。
    行为二:马某还经常与“哥们”在电影院看电影时起哄,吹口哨,周围观众和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始终置之不理。他们的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违反了法律的有关规定,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公安机关对马某等人给予了相应处罚。
    行为三:马某不思悔改,一天晚上,持刀爬进李大娘家,企图盗窃财物,被发现,马某将李大娘打昏,偷走现金1000元。人民法院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判处马某有期徒刑三年。
    分析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马某违反了哪些法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某的这些行为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其危害程度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某的行为分别应承担什么责任或受何种处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某的第三种行为有什么基本特性?请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某校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开展对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查和研究,该小组由6人组成,拟请你担任组长。
    (1)就研究活动的程序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自已的一些建议:①采访少年法庭庭长;②撰写活动计划;③写小论文;④交流分析资料。
    请你按正确的活动顺序排序。(只要将数字代号重新排序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组长,请你简要说明这次课题研究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次研究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访少年法庭的王庭长,见到庭长后,你准备提哪些问题?请列一个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采访调查,你们发现法律意识淡薄、家庭教育不当、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等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请你根据调查结果,就我国如何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