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1课时走近法律的第一部分试题
  • 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_____________的活动。
  • 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_____________有很多种。
  • 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体社会成员的_____________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_____________,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_____________。
  • 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 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_______________。                                  
    [     ]
    A.活动          
    B.利益          
    C.纪律          
    D.准则
  • “无规矩不成方圆”,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规则是秩序的前提和基础
    B.公共生活需要有共同规则
    C.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时时有规则
    D.人人都可以按自己的规则办事
  • 社会生活准则有不同的种类,其中唯一由国家制度认可的准则是        
    [     ]
    A.法律        
    B.道德          
    C.纪律            
    D.规章
  • 按本单位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是                       
    [     ]
    A.道德和法律  
    B.法律和纪律    
    C.纪律和规章      
    D.道德和规章
  • 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主要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来发挥作用的是 
    [     ]
    A.道德
    B.纪律
    C.规章
    D.法律
◎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1课时走近法律的第二部分试题
  • 南京某市民在端午节花11.2元买的粽子,回家食用时发现有异味。后经消费者协会调解,最终商家按照《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中“十倍赔付”条款的规定,向该市民支付了112元的赔偿金及来回路费和医疗检查费。该案例说明
    [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具有强制性
    C.犯罪必受惩罚
    D.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 材料一:2008年2月5日,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原山东省委书记兼青岛市委书记杜世威无期徒刑。
    材料二:四川广元市剑阁县民政局职工赵某因抢占抗震救灾物资,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材料三:山西洪洞矿难案中17名相关责任人被判无期或一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1)对上述案件的处理,体现了法律的一个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以上三个案件的处理体现了这一法律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法律。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道德,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社会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这些规则有            
    [     ]
    A.道德              
    B.法律            
    C.纪律            
    D.规章
  • 社会公共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这种准则                          
    [     ]
    A.人人都应该自觉遵守
    B.部分人遵守,部分人可不遵守
    C.对自觉遵守的人来说,他将得到保护
    D.既给人以约束,又给人以保护
  • 每个公民来到世间,首先要有法定的人身权利、抚养教育权利;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享有受教育权、劳动权等权利,这表明
    [     ]
    A.没有法律的保护,公民的权利也没有保障
    B.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C.法律只对公民有约束作用而无保护作用
    D.法律伴随每个公民度过其一生
◎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1课时走近法律的第三部分试题
  • 在我国,法律对社会全体成员的普通约束力主要表现在
    [     ]
    A.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国家法律
    B.任何人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C.权大于法,情高于法
    D.职位高、功劳大的人违法,可以不追究法律责任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B.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 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分别是
    [     ]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通约束力
    D.法律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和利益
  • 国家强制力主要指的是暴力机关,即 
    [     ]
    A.军队            
    B.警察          
    C.法庭            
    D.监狱
  • 概括:请用简洁语言概括下列各题蕴含的道理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通约束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律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近年来,“一元钱官司”大有越来越多之势,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某班政治老师以《“一无钱官司”该不该打》为主题,组织了一次辩论会。在辩论中,反方的观点如下:打“一元钱官司”既费时又费力,不如忍了算了,就算打嬴,也根本起不到惩戒作用。
    请你以正方辩手的身份对反方观点进行辩驳,并对正方观点作简要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说明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天下午,小齐放学回家,看见同班同学王某与宋某正在发生口角,便不分青红皂白上前为王某助威,并打了起来。宋某知道自己打不过他们俩,便约定“明天下午在某公园见”。第二天下午,小齐和王某约上张某,宋某约土黄某、马某,准时赶往公园。双方一见面,便厮打起来。殴斗中,双方人员都有损伤。王、宋二人因小事发生口角,由争吵发展到纠集多人打群架,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双方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结伙斗殴的首要分子王某和宋某给予公安拘留10天的处罚,对其他参与斗殴者分别给予警告处分。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如果路遇同学与别人发生纠纷,你该怎么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小齐的行为是见义勇为,够朋友,你是怎样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某和宋某等同学的违法行为受到法律的惩罚,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这一事例,你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某校开展“我最深恶痛绝的生活陋习”评点活动,如:
    ①乱倒垃圾、污水;
    ②随地吐痰擤鼻涕;
    ③咳嗽喷嚏不掩饰;
    ④饭前便后懒洗手;
    ⑤公厕卫生不维护;
    ⑥随地便溺传疾病;
    ⑦混用餐具共饮食;
    ⑧滥捕食野生动物;
    ⑨喝酒劝酒比节制;
    ⑩愚昧迷信讳医药;
    手蘸唾液点钱物;
    公用毛巾洗脸盆;
    赤膊外出随地卧;
    公共场所吐烟雾;
    大声喧哗扰他人。
    结合材料,请回答:
    (1)上述陋习中最令你深恶痛绝的是什么?请指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所指出的陋习为什么会让你深恶痛绝?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解决这些陋习?请从道德与法律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