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的人单元检测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条古训,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其含义是
    [     ]

    ①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准则,按自己的准则办事
    ②做事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③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准则
    ④人的社会生活少不了规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广东省安监局原副局长胡某因收受矿主曾某贿赂,违规发证,间接造成兴宁特大矿难,被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 期徒刑5年,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这体现了
    [     ]
    ①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法律具有制裁功能 
    ③严厉惩处腐败犯罪分子,是维护社会正义的需要 
    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A.①②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 每个公民来到世间,首先享有法定的人身权利,抚养教育权利;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享有受教育权、劳动权等权利。这表明
    [     ]
    A.没有法律的保护,公民的权利也有保障
    B.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C.法律只对公民有约束作用而无保护作用
    D.法律伴随每个公民度过其一生
  • 初中学生丁某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筹措上网费用,偷盗了别人的财物,结果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丁某的行为
    [     ]
    A.属于犯罪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触犯了刑法
    D.是一般违法行为 
  • 年仅15岁的小陈因考试成绩不理想 ,被父亲严厉训斥后,只因口角之争就将邻家6岁小孩用石头打晕后沉入粪坑淹死。小陈投案自首后,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小陈之所以被判刑是因为他的行为
    [     ]

    ①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②违反了《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③违反了我国宪法
    ④触犯刑法、应依法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 被媒体称为“警界败类自组黑帮案”范泽忠涉黑团伙案由云南省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法院一审宣判首犯范泽忠数罪并罚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此案中对范泽忠判处的刑罚中,属于主刑的是
    [     ]
    A.死刑 
    B.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C .没 收个人全部财产 
    D.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 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的人单元检测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社会是复杂的,要谨慎交友 
    B.经常犯错误必然会跌入犯罪的深渊 
    C.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D.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
  •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我市广大中小学开设“大课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 某市四名未成年人因没钱上网,遂合伙持刀抢劫。共抢劫钱物1万多元。当地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不公开审理,对四人进行了依法判决。不公开审理此案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
    [     ]
    A.学校保护
    B.家庭保护
    C.司法保护
    D.社会保护 
  • 某市四名未成年人因没钱上网,遂合伙持刀抢劫钱物1万多元,当地人民法院对四人进行了依法判决。四位未成年人之所以被依法判决,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属于
    [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一般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 
  • 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     ]
    ①机智求助他人抓住歹徒
    ②记住不法分子的特征和行为,及时拨打“110”报警
    ③不畏强暴,以死相拼
    ④巧妙周旋,趁机逃脱后及时报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下边漫画《都得奖》说明
    [     ]
    A.法律提倡和鼓励未成年人见义智为
    B.国家表彰不顾一切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公民
    C.见义勇为者比见义智为者更有资格得奖
    D.见义勇为者嘲笑见义智为者胆小
◎ 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的人单元检测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该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1.社会保险法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十七次会议通过,表明法律是
    [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2.《社会保险法》的颁布与实施 
    [     ]
    ①为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提供进一步的法制保障 
    ②体现了全体人大代表的意志和利益 
    ③是国家治理的需要 
    ④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了社会和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10年10月16日晚,在河北大学新校区易百超市门口,一辆牌照为冀FWE420的黑色轿车撞倒两名穿着轮滑鞋的女生。肇事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淡定地继续开车,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但该男子却高喊“我爸是李刚!”肇事者是李启铭,他父亲是保定市北市区公安局副局长,李启铭后被判处有期徒刑。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法不可违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我们要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更要守法
    ④依法治国很难实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某校八年级学生周某,不遵守学校纪律,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 经常与同学打架,顶撞侮辱老师,成了学校有名的“刺头”。学校老师找其家长协助教育,帮其改掉不良习惯,但其父母不肯配合且袒护其子,说谁不犯错误,孩子小,树大自直。为凑集上网的费用,他多次持刀抢劫小学生的钱物1500多元。一次,周某在网吧与同学打架,将同学用刀子刺成重伤。被抓获后,当地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对周某进行了不公开审理,判处其有期徒刑4年。
    (1)分析周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析学校家长、法院对周某的态度和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年12月26日,制造河南平舆特大杀人案的杀人恶魔黄勇终于被依法执行死刑。黄勇从2001年起采用多种欺骗手段,先后将17名青少年从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场所诱骗至家中折磨杀害。学生张翔(化名)在网吧里被黄勇骗至家中,一次次遭到捆打折磨。为了生存,张翔多次恳求黄勇放了他,最终打动了罪犯,得以逃脱。逃出后,张翔在家人的陪同下,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黄勇才得以被抓获。
    (1)张翔是用什么方法同罪犯作斗争的?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方式、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翔成功逃出后,为什么要立即去报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案例给我们青少年学生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个12岁的小女孩小丹在亲生父亲的逼迫和操控下沿 街乞讨。“滚远一点!”面对30多岁阿姨的呵斥,12岁的小丹呆呆地站在那里。过了几秒钟,她才回过神来,继续纠缠其他路人乞讨。小丹每天都到汽车站附近乞讨,而其父亲则坐在附近的公园草坪上打盹。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上述案例 中小丹父亲的行为违反《_____________法》中有关_____________的规定。
    (2)请从国家的角度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出谋划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使我们同龄人的合法权益少受侵害 ,请提出你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据报道某市一名18岁的高中毕业生林青在从其姥姥家回家的路上,路遇两名歹徒欲抢劫其手机,为此,这个刚烈的18岁青年同歹徒展开了殊死博斗,在博斗中被歹徒刺中11刀而身亡。”
    材料二:中学生小玲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痞子青年先说要与她交朋友,后又要她资助一些零用钱。小玲见敌不过对方,就说:“我刚放学回来没带钱,要不你跟我回家去吧。”小玲利用痞子青年不熟悉路的弱点,带着他兜圈子,积极思考应对之策。最后把他带到公安局的后门。就说到了,进来吧,这就是我家。痞子青年被公安人员抓获,小玲安全脱险。
    (1)上述材料中的林青和小玲,他们的表现有什么共同之处?你赞同谁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林青和小玲的做法,你从中得到哪些重要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你还能说出哪些行之有效地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