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课时4 拥抱美好未来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关于21 世纪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21 世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学科涌现  
    B.21 世纪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  
    C.21 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  
    D.21 世纪是一个更注重自然资源开发的时代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一代青年人要
    [     ]
    ①敢于创新
    ②善于创新
    ③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④等长大以后再去创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2008年8月13日,在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子团体比赛中,中国队以188.900分击败世界冠军美国队,夺得金牌。1984年,首次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体操女团就获得铜牌,但此后再也没有取得突破,2004年在雅典更是只取得第七的历史最差成绩。2008年,家门口作战的中国体操女团将这一历史扔进垃圾箱,女团姑娘们用不懈的努力,实现了中国人20多年来的梦想,这也是中国女子体操队历史上的第一个奥运团体冠军。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事业的成功需要发挥团队力量  
    B.有了强大的实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C.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成功的条件之一  
    D.要积极应对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扩大开放,提升创新能力,把“中国制造”的产品转变为“中国创造”。这是因为
    [     ]
    A.创新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B.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C.创新是立国之本  
    D.创新是成才的前提和标准
  • “你被耍了,每当我扣篮,砍下30、40分,你还真以为,那是我一个人干的。不过说真的,比赛,是五个人的!信不信由你。”这是阿迪达斯曾推出的一则广告,最近阿迪达斯又推出了广告:“来吧!兄弟,把手放上来。我知道这段时间不容易,这里只有‘我们’,没有‘我’,你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从这里获得了足够的信心,记住这些吧,兄弟!你们会用得上的!现在我最想说的就是来吧!和你们的兄弟一起!无兄弟不篮球!”据此回答1—2题。
    1.这则广告强调了
    [     ]
    A.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B.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   
    C.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   
    D.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2.这种精神 
    [     ]
    A.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展示个人才华   
    B.有利于壮大集体的力量   
    C.既有利于个人才能的发挥,也有利于集体的进步   
    D.虽然不利于个人才能的发挥,但是能够促进集体的进步
◎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课时4 拥抱美好未来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边的图片告诉我们
    [     ]
    ①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②学习是人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③学习应是人一生的追求  
    ④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发展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 有人说,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这种新的形势,某班同学形成了下列认识,你认为有道理的是
    [     ]
    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强生存能力
    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补充“新鲜营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③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④要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努力学习;若只想成为一名普通劳动者,就没必要努力学习了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1世纪对我们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我们要具备创新精神,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B.我们要具备团队精神,不搞个人表现,不提自身价值  
    C.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D.我们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成才之路
  • 作为马上要毕业的九年级学生,更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
    [     ]
    ①掌握知识
    ②增强获取知识,自主判断与选择的能力
    ③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④养成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材料一: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是电视系列片《知识改变命运》的赞助者。片中每一节的主人翁都因知识改变了自己,影响了社会,看完之后让人产生无限的感慨。
    材料二:教育部作出规定,进一步放宽参加高考的条件,取消年龄和婚否的限制。结果,当年全国就出现25岁以上的考生16265人,最大的73岁,实际录取25岁以上考生1924人,其中50岁以上的有2人。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位背着书包的老人,他就是当年全国年龄最大的新生,73岁的汪侠老人。
    请回答:
    (1)李嘉诚十分富有,却不教人赚钱的“秘诀”,而是赞助拍摄电视系列片《知识改变命运》,大力倡导让人拥有知识,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课堂学习,你还通过哪些途径、方式来学习?试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中73岁的汪侠老人还要上大学,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课时4 拥抱美好未来的第三部分试题
  • 神仙找到一个贫困却很聪明的孩子,想帮助他。神仙用手一指旁边的一个小石子,小石子立刻变成了小金块,孩子摇头表示不要。神仙顺手便把一块大石头变成一个大金块,孩子还是不要。这时神仙又把对面的一座小山变成了金山,觉得这回孩子该满足了,可孩子仍然不要。神仙便责问道:“给你金山都不要,那你要什么?”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要你的手指,要你的点金术。”   
    (1)孩子为什么不要金山,而要点金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一位小孩对父亲说:你发现了吗,苹果里面有一颗小星星。父亲漫不经心地说:那怎么可能?儿子拿了一个小水果刀,费力地切开了,但他不是从茎部到底部这样切,而是横向拦腰切了下去。儿子把切开的苹果放在父亲面前:看,多漂亮的星星!父亲惊呆了。 
    材料二:森林里失火了,为了逃生,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那噼里啪啦的烧焦声,是最外层的蚂蚁用自己的躯体开拓求生之路时的呐喊,是奋不顾身、无怨无悔的呐喊。然而,大多数蚂蚁却能够大难不死。
    请回答:
    (1)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材料一中小孩的做法,你会怎么说?这个词有什么意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故事给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谈一谈:“创”同学和“新”同学分别谈了自己对创新的理解,请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评论,再把你的看法填到上图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一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创新型人才,你认为最需要具备哪四种基本素质?结合你的看法,完成下面的等式:创新人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我国人口多、资源少,如果能形成芬兰那样的发展模式,人口也将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那么,我国怎样才能借鉴芬兰的经验走出自己创新发展之路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9年1月8日,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年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市县镇及企业家代表共聚一堂,共商创新型国家发展宏图。
    (1)请你探究:请你探究一下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谋略:请你为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出几个金点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9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  技术奖的王忠诚、徐光宪颁发奖励证书。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
    [     ]
    ①坚持把发展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③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2008年以“体验·创新·成长·”  为主题的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我国大力鼓励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是因为
    [     ]
    ①要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先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②发展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③发展科技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④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已处于世界首位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两则故事
    故事一:我们不是因为年老而停止玩乐,我们是因停止玩乐才会变老!!开学第一天,教授自我介绍后,要每位同学主动去结交一位新朋友。当我站起来环视四周时,有人轻轻拍我的肩膀。我转过头,看见一位满脸皱纹,个子矮小的老妇人对着我微笑,那笑容光亮璀璨。她说:“嗨!帅哥,我叫萝丝,今年87岁。我可以抱你一下吗?”我笑起来,热切地答道:“当然可以。” 她果真紧紧地将我抱个满怀。我开玩笑地问她:“你年纪这么小,怎么就来上大学了?”她也调皮地回答道:“我准备来这钓个金龟婿,生几个孩子,然后退休去云游四海。…此话当真?”我明知故问。我很好奇,到底是何动机,促使她年届古稀,还来上大学。她告诉我说:“我一直梦想要受大学教育,如今终于得偿夙愿。”下课后,我们散步到学生联合大楼,两人分享了巧克力奶昔。从此我们成了挚友。往后三个月的每一天,我们总是一起离开教室,天南地北地聊个没完。她像一部“时光机器”将智慧和经验与我分享,而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学期结束时,萝丝应邀到我们为足球队举办的晚宴中演讲。我永难忘怀当晚她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主持人介绍她给听众之后,她碎步走向讲台,正当要开始演讲时,她手中的演讲稿不慎掉落地上。有几秒钟时间她显得有点懊恼和腼腆,不过立刻就幽默地对着麦克风淡淡地说:“抱歉,我最近老喜欢掉东西,刚刚我本想喝杯啤酒壮胆,却喝了威士忌,没想到那玩意儿简直要我的命。看来我是记不得事先准备的东西了,那我就讲最熟悉的事情吧。”在大家的笑声中,她清了一下喉咙,然后开始说:“我们不是因为年老而停止玩乐,我们是因停止玩乐才会变老。只有一种秘诀能使人青春永驻,快乐成功。就是你们必须经常笑口常开,幽默风趣;你们必须时时怀抱梦想。当你们失去梦想时,你们就形同死亡。我们的周围有许多人像是行尸走肉,却不自觉。”“变老和长大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任何人都会变老,但不一定每个人都会长大。长大的意思是,你必须不断在蜕变中找寻成长的机会而善加利用。要活得无怨无悔:上了年纪的人,通常不会因做过的事后悔;却常因在年轻时,未曾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遗憾。只有心怀悔恨的人,会恐惧死亡。”那年底,萝丝终于完成她的大学学业,毕业后一星期,她在睡梦中安详去世。超过两千名同学参加她的葬礼。我们聚在一起,向这位以身教导我们“只要下定决心,不管年纪多大都可以实现梦想”的伟大女性致敬。
    故事二:有一只老鼠,非常聪明,听到猫的声音就会躲起来。有一天这只老鼠听到猫声,赶紧躲藏,不久,老鼠听到狗吠,心想,猫怕狗,狗来了,猫就会落跑,于是老鼠便大摇大摆走出来。没想到一出来就被猫逮到,老鼠还不清楚怎么回事,猫说:“这年头不会第二语言还能混吗?”
    想一想:这两则小故事对你的学习、你的人生有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