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2010年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生物第一次摸底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将特定的培养基装入锥形瓶,培养酵母菌。由于操作不慎,培养基受到污染,不仅长出了酵母菌,还长出了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瓶中的一切构成了一个
    [     ]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种群
    D.不构成生命系统
  • 下列与元素和化合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耐旱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生物体内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有机物一定不含S元素
    C.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低,但是却不可缺少,如叶绿素的组成就离不开Mg元素
    D.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构成骨骼、牙齿
  • 植物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力逐渐增强。下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变化关系图。请根据图推断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根系的吸水量减少,组织的含水量下降
    B.冬季来临过程中,自由水明显减少是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C.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D.随温度的缓慢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逐渐减弱,有利于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物理模型包括实物或图画,不包括照片
    B.对照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变量,包括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C.对比实验中也存在对照
    D.假说的提出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不需要实验和观察为前提
  • 某条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80,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如考虑终止密码子,则编码该多肽的基因长度至少是
    [     ]
    A.90对碱基
    B.93对碱基
    C.96对碱基
    D.99对碱基
  • “黄金搭档”含多种维生素及钙、铁、锌、硒等矿物质,因具有改善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保障儿童青少年体格和智力正常发育等保健功能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下面能正确体现其保健作用的叙述的是

    [     ]

    A.人体对钙、铁、锌、硒等无机盐的吸收与水关系不大
    B.补铁将有助于对缺铁性贫血及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治疗
    C.维生素不是能源物质,但对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起调节作用
    D.血钙过高会出现肌肉抽搐等症状
  • 酶和ATP在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以下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具有催化功能的酶都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
    B.ADP合成ATP时,能量储存在远离A的第三个高能磷酸键内
    C.寒冷时,ATP可以水解成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维持体温
    D.酶在合成时需要ATP,ATP在水解和合成时也需要酶
  • 真核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以下细胞核孔数目最少的是
    [     ]
    A.胰岛B细胞
    B.口腔唾液腺细胞
    C.口腔上皮细胞
    D.浆细胞
  •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核是活细胞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衰老细胞的体积变小,但是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
    C.原核细胞没有具核膜的细胞核,真核细胞只有一个具核膜的细胞核
    D.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通过复制数目加倍
  • 下列与叶绿体和线粒体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与线粒体相同
    B.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叶绿体利用至少需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C.叶绿体产生的O2除供自身利用外,还可被线粒体利用
    D.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酶都分布在基质中
  • 下列细胞或细胞结构中能合成多糖的有
    ①叶绿体 ②肝细胞 ③S型肺炎双球菌细胞 ④核糖体 ⑤骨骼肌 ⑥高尔基体

    [     ]

    A.①②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⑥
  • 运用“人工膜技术”制作的携有单克隆抗体的磷脂微球体药物如图所示。当药物被注射到实验鼠血液中一段时间后,首先在某种癌细胞内检测到药物已经进入。据此认为,药物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

    [     ]

    A.抗体与细胞识别后诱发膜融合或细胞内吞
    B.药物分子透过微球体与细胞膜的自由扩散
    C.药物分子通过识别细胞膜载体的主动运输
    D.抗体与细胞识别后诱发微球体的主动侵染
  • 现有如下两个装置,如图所示,装置①中,倒置的长颈漏斗内是50%的蔗糖溶液,水槽内是20%的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在漏斗内加入蔗糖酶,观察现象;装置②中半透膜两侧是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半透膜允许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液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1)装置①漏斗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之后下降
    (2)装置①漏斗内液面稳定后,漏斗内蔗糖溶液的浓度与水槽中蔗糖溶液的浓度相同
    (3)装置②液面先是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
    [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 下列哪一项试剂在两个实验中的作用是相同的
    [     ]
    A.CuSO4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的作用
    B.酒精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
    C.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观察叶绿体”中的作用
    D.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
  • 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128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转换物镜后,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8个,则转换的物镜的放大倍数是
    [     ]
    A.160×
    B.100×
    C.80×
    D.40×
◎ 2009—2010年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生物第一次摸底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对圆形滤纸中央点的叶绿体色素滤纸进行色素分离,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圈色素环,排在最内圈的色素对应的选项是
    [     ]
    A.橙黄色
    B.溶解度最大
    C.含量最多
    D.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 科学家提供35S标记的氨基酸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量细胞合成并分泌乳腺蛋白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选项表示a、b、c所代表的膜结构名称以及放射性标记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

    A.a核糖体→b内质网→c高尔基体
    B.a内质网→b高尔基体→c细胞膜
    C.a内质网→c高尔基体→b细胞膜
    D.a高尔基体→c内质网→b细胞膜
  • 下图表示过氧化氢被分解的曲线,可说明酶具有
    ①专一性 ②高效性 ③催化特性 ④在温和条件下进行

    [     ]

    A.①②
    B.②
    C.②③
    D.①②④
  • 酶A、B、C是大肠杆菌的三种酶,每种酶只能催化下列反应链中的一个步骤,其中任意一种酶的缺失均能导致该菌因缺少化合物丁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现有三种营养缺陷型突变体,在添加不同化合物的基本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如下表:

    由上可知:酶A、B、C在该反应链中的作用顺序依次是

    [     ]

    A.酶B、酶C、酶A
    B.酶A、酶C、酶B
    C.酶A、酶B、酶C
    D.酶C、酶B、酶A
  • 对下列曲线图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图(1)纵坐标可以是K+吸收量,横坐标可以是呼吸作用强度
    B.图(2)纵坐标可以是酶活性,横坐标可以是温度
    C.若图(3)中横坐标表示底物浓度,纵坐标表示反应速度,则①②可表示等量酶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度曲线
    D.若图(3)中横坐标表示底物浓度,纵坐标表示反应速度,①表示正常情况下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则③④可表示加入抑制剂后的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
  • 硝化细菌合成糖类物质时需要的能量,以及合成蛋白质时所需直接能源的能量分别来自于
    [     ]
    A.都来自于氧化无机物
    B.氧化无机物和氧化有机物
    C.氧化无机物和ATP水解
    D.都来自于ATP水解
  • 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a条件下,呼吸产物CO2来自线粒体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1/5
    C.c条件下,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呼吸作用消耗葡萄糖总量的2/5
    D.d条件下,产生的ATP全部来自线粒体
  •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都能产生能量,但是能量的多少不同
    B.有细胞呼吸就一定产生丙酮酸
    C.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D.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甜菜块根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以下与染色体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在没有复制的时候为染色单体
    B.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每条染色体上具有1个DNA分子
    C.进行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中不存在染色体的形态
    D.由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所以染色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 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⑤与⑥的基因型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B.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就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
    C.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D.若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蛋白质
  • 下图表示某种活性物质在一个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的含量变化曲线。这种物质可诱导

    [     ]

    A.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
    B.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
    C.染色质螺旋化缩短成染色体
    D.染色体的复制
  •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气孔关闭,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
    B.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C.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到此时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 如图是一晴朗夏日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C点与B点相比较,叶肉细胞内的C3、C5、ATP和[H]的含量发生的变化依次是
    [     ]
    A.升、升、升、升
    B.升、升、降、降
    C.降、降、降、降
    D.降、升、升、升
  • 下列①~④曲线图均表示光合作用与某些影响因素的关系。下列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
    A.①图中的X因素可表示CO2浓度,植物在较强光照时的a点值一般要比在较弱光照时的高
    B.②图中Y因素有可能代表温度
    C.④图中Z因素(Z3>Z2>Z1)可以表示CO2浓度,当光照强度小于c值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③图中,阴生植物的b点值一般比阳生植物的低
  • 某科学家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他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
    ①本实验的实验组是曝光区,对照组是遮光区 ②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 ③“饥饿”处理后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 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
    [     ]
    A.①②③④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③
    D.只有②③④
◎ 2009—2010年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生物第一次摸底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以测定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B.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C.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不相等
    D.5℃时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消耗的有机物的3倍
  •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罕见细菌,这种细菌内有许多集光绿色体,每个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正是这些叶绿素使得细菌能够同其他生物争夺阳光,维持生存。这种细菌是人们迄今发现的第一种含有集光绿色体的喜氧微生物。下列有关该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由该细菌可知,细菌不一定都是分解者,也可以是生产者
    D.该菌是光能自养细菌,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 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的叶片分成4等份,在不同的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质量的变化,得到如下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     ]
    A.30℃的实际光合速率为2mg/h
    B.27-29℃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C.第三组的氧气产生量为0
    D.该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9℃
  • 生物体的生长离不开细胞的增殖,下列与细胞增殖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减数分裂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存在
    B.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为5对
    C.幼龄个体的细胞增殖旺盛,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D.不是所有增殖的细胞都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有关
  • 人体内某细胞正进行减数分裂,其内有44条常染色体与2条X染色体,此细胞不可能是
    ①初级精母细胞 ②次级精母细胞 ③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
    [     ]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④
  • 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B.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 以下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核和卵细胞的核融合,受精作用前后卵细胞的活跃状态不同
    B.联会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未必相同
    C.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每个精细胞的染色体和DNA含量与精原细胞相比都减半
    D.人的初级卵母细胞在联会时期含有92条染色单体,四分体时期含有23个四分体
  • 下图为绿色植物细胞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代谢过程。以下表达正确的是
    [     ]
    A.X代表的物质是ADP、Pi
    B.乙过程将能量转存在有机物中
    C.乙在线粒体的基质中进行
    D.甲过程产生的O2用于丙过程的第一阶段
  • 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
    A.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只存在于丙中
    B.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增多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乙组细胞处于分裂的后期
  • 2005年1月的《Nature》杂志上一篇报告指出,在老鼠的胚胎干细胞中,p53基因能关闭细胞的自我更新功能,启动干细胞的分化功能。以前的研究还表明p53基因与肿瘤的形成有关,当DNA受到损伤,p53基因编码的P53蛋白会阻止DNA复制,以提供足够的时间使损伤DNA修复,如果修复失败,p53基因编码的P53蛋白会引发细胞凋亡,阻止细胞进行不正常的增殖。根据以上资料分析下列选项,其中正确的是
    [     ]
    A.p53基因只存在于干细胞中
    B.p53基因只与细胞凋亡有关
    C.p53基因属于原癌基因
    D.p53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 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表示图1中结构1的局部放大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图1特有的结构是_____(填标号),该结构与11的共同点是都不具有_____结构。
    (2)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图1中会周期性解体消失和重建的结构有__________(填标号)。
    (3)与图2所示跨膜运输方式有关的④结构具有__________性。
    (4)图2中所示结构的基本支架合成的场所是图1中的_____________(填标号)。
    (5)图1中的结构6与某种单链物质的合成有关,该物质经由7进入2时,需要经过____层图2所示的结构。
    (6)图2中的①代表的物质在该生物体内合成所需的能量的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
  • 在完成了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2份资料。
    资料一:一份“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
    (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5c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
    (三)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四)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
    资料二:全班20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汇总表(注:各小组计数50个细胞,实验条件与观察计数方法相同)

    (1)请改正“资料一”操作中的3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已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0h,请根据“资料二”可推知前期所占的时间为______h。
    (3)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因而对整个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取材时间 ②根尖培养温度 ③解离时间长短 ④载玻片厚度 ⑤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 ⑥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是否准确

  • 图1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增殖某时期模式图,图4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1)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___________,a点的变化可表示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_____。
    (2)图1中含有____________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图1所示细胞对应图4的时期是__________,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
    (4)如果图1中结构3上某位点有基因F,结构4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f,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
    (5)图3是某同学绘制的曲线图,但是忘记了标明纵坐标,只记得时期C对应图2中的时期11,那么图3纵坐标最可能代表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 植物较长时间在黑暗中生长,节间特别长,侧枝不发育,叶子很小,呈黄色或者呈白色,即“黄化现象”。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花菜豆幼苗在暗处放置了7~8天,使之黄化后,每天给予如下光照,比较其恢复正常形态的情况,结果如下: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较长时间在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叶片呈黄色或黄白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叶绿素的形成和从黄化恢复正常形态的原因是不同的:从黄化恢复正常状态与_____________有密切关系,而叶绿素的形成则与_____________有密切关系。
    (4)由此进一步推出,从黄化恢复正常形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关?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 图1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玻璃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2所示。试管中二氧化碳浓度适宜。
    (1)从图2可以看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每小时需要氧气_______毫升。若此时图1中植物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司,则2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________毫升。消耗不同底物呼吸商(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和吸收的O2的分子比)不同,若此时植物叶片的呼吸商为0.8,则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中____所占比例较大。
    (2)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红色液滴所在位置为初始标记位置。实验时,在30分钟内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司(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在此过程中,当光照强度为______时,液滴所在位置离实验初始标记位置最远。此时液滴位于初始标记位置的________侧;这时,我们测得试管内气体体积发生了变化,此体积变化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a、b、c、d、e、f六个箭头表示气体的进出,则C点的光照强度下,对应下图中存在的箭头有_________。
    (4)假设二氧化碳浓度的改变不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度,将图1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维持在一个较高且适宜的条件时,图2中B点将________(不动、左移或右移),C点对应的光强值将_________(不动、左移或右移)。
    (5)为了防止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在图6的基础上只需将其中的新鲜叶子换成死叶片。如果对照组放置6分钟后,刻度管中的红色液滴较之实验初始标记位置向左移了4毫升并静止不动,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以此为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图1装置中红色液滴较之实验初始标记位置右移1毫升,则光照强度为__________。此时若将图6中二氧化碳缓冲液换成蒸馏水,实验测得的数据指标是______________。
  • 图1表示土壤中甲、乙两种元素浓度变化与植物生长速率的关系。
    据图回答:
    (1)植物生长所需甲元素与乙元素的量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土壤中乙元素的浓度分别为A、B、C时,其中在_________浓度下施含有乙种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3)一项专门研究发现,若乙元素为磷元素(P),该植物根系对P的吸收速率与P的浓度关系如图2所示,该植物根系对P的吸收方式为__________,请设计简单实验判断该植物根系对P的吸收方式。备选材料和用具:同种植株若干,各种浓度的含P培养液,呼吸抑制剂,蛋白质活性抑制剂,离子吸收速率测试仪
    (4)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测结果及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