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大纲版高三一轮复习生物配套月考试题二(B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
    [     ]
    A.正常生长
    B.增殖并分化成多种血细胞
    C.分泌抗体
    D.杀死各种病原菌
  • 下列关于人体内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ATP有提供能量和改善患者新陈代谢状况的作用
    B.在线粒体中产生ATP时,可能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C.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和ATP的含量都较多
    D.细胞内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都是以ATP为中心环节的
  • 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     ]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 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曲线Ⅰ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Ⅱ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照
    B.曲线Ⅰ作为实验对照
    C.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D.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Ⅱ的顶点上移
  • 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 某植物(其叶片如图一所示)放在黑暗中两天后,跟去图二所示,处理其中一块叶片。然后将整株植物置于阳光下4小时,取该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棕黄色)显色,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实验后的结果显示出X为蓝色,Y为棕黄色 ②W和X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③X和Y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④Y和木塞夹着的叶片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     ]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 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 下图曲线1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或向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的分别是
    [     ]
    A.4,2
    B.3,2
    C.2,4
    D.3,4
◎ 2012届大纲版高三一轮复习生物配套月考试题二(B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
    B.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
    C.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
    D.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
  • 下图各曲线是用过氧化氢作为实验材料,根据有关实验结果绘制的。其中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
    [     ]
    A.
    B.
    C.
    D.
  • 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图为该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对此描述不准确的是
    [     ]
    A.B点时,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的量等于A点释放量
    B.B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若将温度调节到25℃,则A点应向上移动
    D.若将温度调节到25℃,则B点向左移动
  • 下列关于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接种对数期的菌种,调整期将缩短
    B.进入对数期的微生物代谢旺盛,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
    C.进入稳定期后不再产生新细胞,活细胞数目维持相对恒定
    D.进入衰亡期后部分细胞解体,可释放出抗生素等代谢产物
  • 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     ]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 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 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时间单位、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9:30~11:00之间,花生净光合率下降的原因是暗反应过程减缓
    B.在11:00~12:30之间,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的多
    C.在17: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释放O2速率相同
    D.在18:30时,玉米既能进行光反应,也能进行暗反应
  • 下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B.6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2012届大纲版高三一轮复习生物配套月考试题二(B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图表示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种子质量和有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大量糖类输入并参与代谢,导致种子质量不断增加
    B.细胞代谢利用大量糖类,导致淀粉含量降低
    C.糖类不断转化为脂质,导致脂质含量持续增加
    D.糖类不转化为蛋白质,导致含氮物质含量不变
  • 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施肥与CO2吸收量无关
    B.与A点相比,B点条件下限制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C.与D点相比,限制C点玉米吸收CO2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D.与C点相比,A点施肥过少,限制了CO2吸收量
  •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对该图示解释正确的是

    [     ]

    A.影响图甲中曲线上的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
    B.图乙中的数据需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测量
    C.图丙中,若大棚内温度始终处于37.5℃的恒温,每日光照12h,植物体干重将减少
    D.用大棚种植该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照为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35℃最佳
  • 下图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代谢过程。以下表达正确的是
    [     ]
    A.X代表的物质是ADP、Pi
    B.B在线粒体的基质中进行
    C.A过程产生的O2用于C过程的第一阶段
    D.B过程实现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 某生物小组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材料:新鲜肝脏研磨液、新鲜血浆、pH分别5.0、6.0、7.0、8.0的缓冲液、恒温培养箱、10%H2O2溶液、试管等。
    步骤:
    请回答:
    (1)该实验的实验组为______________试管;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____。
    (2)如果下图表示的是在pH=7.0的试管中过氧化氢的量随时间的变化,请在图中画出氧气生成总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标注曲线1)和酶量增加一倍的时候过氧化氢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标注曲线2)。
    (3)如果用淀粉代替过氧化氢,并用斐林试剂检测结果,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 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
    (1)依图1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__________(填“有”或“无”)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___________;此时段_____(填“有”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10~16时无明显CO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
    (2)从图2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______________,以利于其较快生长。此外,由于蝴蝶兰属阴生植物,栽培时还需适当______。
    (3)蝴蝶兰的种苗可利用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此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回答下列问题。有人通过实验探究某海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以获得最大生物量(注:生物量指单位体积的藻体干重)。
    (1)在有光条件下培养海藻时,培养液中必须含有_______________,还需定时向培养液通入空气,目的是提供______。海藻光合速率随不同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上图所示,图中B点表示最佳的________培养条件。
    (2)该海藻在无光条件下仍能生长,但需在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等有机物,目的是提供____________。
    (3)向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配成不同浓度的培养液,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培养该海藻,测定海藻的生物量如下表:
    要确定培养海藻的最佳葡萄糖浓度,还需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
    (4)综合上述实验,获得该海藻最大生物量的培养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下表。
    回答问题:
    (1)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________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__________的光解。
    (2)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________,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___,后者是通过________产生的。与组2相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入N2,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________(有、无)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