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高三生物常考基础题练习二十 生物育种方法及应用的第一部分试题
  • 某农科所通过如下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a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只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b过程需要通过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 已知水稻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现有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两个品种,要想选育出抗病无芒的新品种,生产中一般选用的育种方法是
    [     ]
    A.诱变育种
    B.多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
  •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某些技术可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则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细胞融合、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
◎ 新课标高三生物常考基础题练习二十 生物育种方法及应用的第二部分试题
  • 现有甲、乙两种植株(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要利用甲、乙两种植株各自优势,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不可行的是
    [     ]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四倍体杂种目的植株
    B.将乙种植株耐盐基因导入到甲种植株的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C.两种植株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可较快获得纯种的目的植株
    D.诱导两种植株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 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 二倍体水稻高秆对矮秆呈显性,在矮秆品种田中发现了一株高秆植株,用这高秆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了多个植株,这些植株有可能是
    [     ]
    A.不能开花结子的矮秆植株
    B.能开花结子的矮秆植株
    C.能开花结子的高秆和矮秆植株
    D.能开花结子的高秆植株
◎ 新课标高三生物常考基础题练习二十 生物育种方法及应用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图甲、乙、丙表示生物个体或结构,①~③表示相应过程,下列叙述与图示不符的是
    [     ]
    A.甲为成熟哺乳动物个体,乙为配子,丙为受精卵,基因重组发生在②过程中
    B.甲为植物体一部分,乙为愈伤组织,丙为丛芽,①过程通常在避光的条件下进行
    C.甲为二倍体植株,乙为花粉粒,丙为单倍体,③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
    D.甲为成年母羊,乙为去核的卵母细胞,丙为重组细胞(胚胎),③过程的核心技术是胚胎移植
  • 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迄今为止,杂交育种仍然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
    B.诱变育种具有大幅度改变某些性状,快速、定向等优点
    C.单倍体育种是作为其他育种方式的中间环节来发挥作用的
    D.多倍体植物细胞通常比二倍体细胞大,有机物的含量高
  • 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②和⑥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⑤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
  • 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果是将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
    (1)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使其可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普通小麦♀AA×♂aa的杂交中,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这种情况下,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
    (2)把偃麦草基因导入小麦体内需要_________酶和_________酶。假若将偃麦草某基因成功导入小麦的一条染色体上,该新品种小麦自交后代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