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级人教版重庆市第23中学高一生物第一次月考试题(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关于ATP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中含有脱氧核糖
    B.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
    C.T表示胸腺嘧啶,因而ATP与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
    D.1摩尔ATP水解时,释放出的30.54kJ的能量是贮存在两个高能磷酸键中
  • 某种抗癌药可以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据此判断短期内使用这种药物对机体产生最明显的副作用是

    [     ]

    A.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
    B.影响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造成糖代谢紊乱
    C.影响血细胞生成,使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
    D.影响脂肪的合成,减少脂肪的贮存
  • 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板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
    B.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分裂前期
    C.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D.在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 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 在叶绿体中,ATP和ADP的运动方向是 
    [     ]
    A.ATP与ADP同时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
    B.ATP与ADP同时由叶绿体的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
    C.AT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则正好相反
    D.AD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ATP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
  • 下图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
    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7℃
    B.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增大
    C.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pH不变
    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 下列几中微生物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蓝藻 ⑤烟草花叶病毒
    [     ]
    A.从结构和成分看,①具有成形的细胞核,⑤的遗传物质中不含胸腺嘧啶
    B.从同化作用类型看,②是厌氧型,③④是需氧型
    C.从异化作用类型看,①②异养型,③④是自养型
    D.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看,①②③是分解者,④是生产者
  • 下图示植物根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纵坐标表示吸收的速率,横坐标表示某个条件,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则a、b、c三幅图的横坐标表示的条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
    A.载体数量、温度变化、氧气浓度
    B.氧气浓度、温度变化、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氧气浓度、温度变化
    D.温度变化、载体数量、氧气浓度
  •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
    A.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2倍。
  • 下式表示细胞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过程只发生在叶绿体中
    B.乙过程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C.甲过程不可以表示化能合成作用
    D.乙过程不可以表示无氧呼吸作用
◎ 2011级人教版重庆市第23中学高一生物第一次月考试题(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 有关氮循环的内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土壤中的氮在有氧的条件下,经过硝化细菌的作用,最终转化成硝酸盐
    B.土壤中的反硝化细菌在缺氧的条件下,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并最终转化成氮气
    C.植物只能利用土壤中的硝酸盐,而直接不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
    D.自生固氮菌的代谢类型属于自养需氧型
  • 下列关于固氮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一种根瘤菌侵入所有种类的豆科植物
    B.豆科植物与其根瘤内的根瘤菌互利共生
    C.土壤中的根瘤菌不能固氮
    D.具有根瘤的豆科植物能以N2为氮源
  •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的内环境就是体液
    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属于人体内环境
    C.抗体的合成在内环境中进行
    D.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PH会发生显著变化
  • 关于水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膝跳反射的兴奋传导离不开水
    B.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没有水生成
    C.用于留种的晒干种子中不含自由水
    D.结合水的比例越高,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越旺盛
  • 纤维素、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

    [     ]

    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
    C.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
    D.淀粉、蛋白质和DNA
  • 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0228,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总量为1548。那么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是
    [     ]
    A.4条
    B.6条
    C.8条
    D.16条
  • 美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三人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共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核细胞不存在核糖体
    B.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的,它的形成与细胞核内的核仁有关
    C.核糖体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场所,在其中形成了肽键
    D.核糖体与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 2009年9月,由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种RNA病毒)裂解疫苗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批准文号,疫苗投入使用。全球首支获得药品批准文号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由此诞生。下列有关甲流感病毒及疫苗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流病毒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所以甲流疫苗难以制备
    B.感染“甲流病毒”后,人体参与免疫的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
    C.少数人接种甲流疫苗后出现过敏症状的原因是自身免疫功能过强
    D.甲流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中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假定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     ]
    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甲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 2011级人教版重庆市第23中学高一生物第一次月考试题(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以制成原生质体来进行融合。如果将原生质体长时间置于蒸馏水中,它将会

    [     ]

    A.皱缩
    B.涨破
    C.呈球形
    D.保持原状
  •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有人不幸被长时间困在恶劣环境中,缺乏食物和水。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进行多项生理调节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B.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C.葡萄糖大量转化为肝糖原
    D.体温持续升高或降低
  • 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可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B.在细胞免疫中,B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及抗菌蛋白等构成
    D.HIV病毒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 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e代表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代表的蛋白质分子在物质运输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B.乙、丙代表的磷脂双分子层、多糖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图中a、b可分别表示钾离子、氧气进入细胞
    D.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
  • 下图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将该细胞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将会出现细胞壁与______________分离的现象。 (2)有光的条件下,14C标记的CO2进入细胞后,首先在______中发生光合作用,生成含14C的有机物。该有机物主要在__________中彻底氧化分解成_________和________,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若此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图中[5]的功能是__________,图中能够被醋酸洋红或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在分裂间期叫做____________,其主要成分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
    (4)若该细胞是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应该有的结构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若该图为大肠杆菌细胞,则一定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填标号),如果在该细胞器上合成某物质时产生了48个水分子,则由二条链构成的某物质是由___________个氨基酸分子生成。
  • 下图所示中的A、B、C三图依次表示酶的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___________。
    (3).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和75℃水浴锅中,20分钟后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反应分别为: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4).图C表示了______________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植物淀粉酶
  • 人体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由于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请回答:
    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由传入神经传至体温调节中枢________,可引起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分泌增多,这些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度,增加产热量;在39℃的高温环境中,人体则通过_________调节来散热。
  • 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抗体的化学成分为_____________。在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吞噬细胞在吞噬病菌后,还能对其进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决定簇,然后通过T细胞呈递给____________,使之分化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将抗原注射于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 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是曲线_________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__________。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____。

  • 回答下列(1)、(2)两小题: 
    (1)2005年7月,我市某县一棵千年黄桷树因主根被挖断而轰然倒地。倒地时树干破裂。为了抢救这棵古树,县林业专家将纵裂的古树一分为二栽于两处。经过三个月的“输液和护理”,栽于两处的古树完全成话。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移栽古树时,应去掉病腐枝,保留适当的根须。对于正常的枝叶,则应__________(填保留或去掉),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常植物营养液不需要加入有机物,因为绿色植物同化作用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不了确保受伤古树成活,专家向其输入了含有氨基酸的营养液,这有利于新组织的产生。因为古树细胞的主要有机成份是________________;营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古树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促进古树根、茎、叶活力恢复的措施中,首先应考虑根活力的恢复。为此,每天为古树输入的营养液中还应含有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古树完全成活的标志之一是长出了一米长的新枝。此时,古树体内至少含有______种化学元素。
    (2)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溶液培养法实验,购买了一批根系完好且附带着土壤的作物幼苗用于实验。请回答:
    ①.要把相同的幼苗分别放进瓶中培养(如下图所示),首先应该对幼苗进行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是“验证铁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他们在甲组瓶中加入的是含植物必需的全部矿物质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在乙组瓶中加入的培养液成份为_______;当他们观察发现培养的幼苗叶片________(填图中字母)出现缺铁症状后,立即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操作,然后继续观察。结果甲、乙两组幼苗生长情况基本一致,于是他们得出了肯定的实验结论。
    ③.上述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春末晴朗白天,重庆某蔬菜基地规定了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结果见下图(假设塑料大栅外环境条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
    (1)在曲线a中,与11时相比,13时植株叶绿体内C3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是__________(C3或C5);在11时和13时分别摘取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13时所取叶片显色较__________(深或浅) 。
    (2)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其两个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中CO2含量)曲线c高于曲线b,原因是补充光照能使叶绿体产生更多的_________用于CO2还原;若在栅内利用豆科植物做绿肥,可明显增加土壤中__________元素的含量,主要促进植株体内_________和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3)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________________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