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西安市高三生物分科质量检测的第一部分试题
  • 对于多细胞动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坏死时膜通透性逐渐降低
    B.肝脏干细胞分化成肝脏细胞的过程表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衰老的生物体内的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D.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通过基因突变产生原癌基因
  •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是
    [     ]
    A.DNA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B.染色体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细胞板出现和纺锤体出现
    D.着丝点分裂和同源染色体分离
  • 将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如果再将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清晰看到细胞结构后为了更准确判断A处的颜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楚为止
    B.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C.换上放大倍数为100×的物镜
    D.调节光圈和反光镜(电光源亮度)
  • 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Tc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a和Tb对酶活性的影响有区别
    C.图乙中温度超过T时,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D.图乙中A点对应图甲中的温度为Tc

  • 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浓度是否比安静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的浓度比安静时高
    实验过程:①在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测定其pH。②实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2min),中度运动(步行2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2min)后,立即分别向上述3个烧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气体,测定pH。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数据如下表:
    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叙述,表述不完整的是
    [     ]
    A.作出假设的依据是人体运动时耗能增加,呼吸作用加强,呼出的CO2浓度增加
    B.实验原理是:CO2在水中溶解后形成碳酸,使水的pH下降
    C.实验结果:运动强度越大,pH下降幅度越大
    D.实验结论是: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出的气体中CO2浓度增加,假设成立
  • 现有等量的A、B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将它们分别置于两个容积相同、密闭的棕色广口瓶内,各加入适量(等量)的水。在25℃条件下,瓶内O2含最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的细胞呼吸引起的
    B.A种子比B种子的呼吸速率低
    C.A、B种子释放CO2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少
    D.在0~t1期间,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 环孢素(cyclosporineA,CsA)是从土壤霉菌中分离出来的含有11个氨基酸的环形多肽,该物质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和其他淋巴因子,因而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下列有关CsA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的天然合成过程需要拟核DNA上基因控制
    B.如果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则它的分子量接近1228
    C.开发出来可以作为移植器官后抗排斥反应用药
    D.只有在受到抗原刺激后霉菌才合成该淋巴因子
  • 下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在膜上的化学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甲、乙中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
    B.图乙膜上的[H]主要来源于葡萄糖的分解,其反应速率可受温度的影响
    C.图甲上产生的O2若能被图乙所在的结构利用,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
    D.图甲和图乙所示的反应,除了产生图中所忝的物质外,都能产生ATP
  • 下列各图所示细胞都是来自于二倍体生物,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甲表示植物有丝分裂后期图,含有4个染色体组
    B.图乙可表示该植物单倍体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
    C.图丙中染色体1表示较大的X染色体,染色体2表示较小的Y染色体
    D.图丁所示过程是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基础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由裸露的DNA组成,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质的多级结构
    B.真核生物在转录时以基因中的任意一条链为模板链
    C.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
    D.起始密码决定转录的起点
◎ 2011西安市高三生物分科质量检测的第二部分试题
  •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造成“甲流”的罪魁祸首,H1N1是RNA病毒,当它进入人体后能大量增殖,关于它增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新RNA合成需要的4种核糖核苷酸来源于人体细胞
    B.翻译过程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完成
    C.翻泽过程需要的mRNA是以H1N1的RNA为模板合成的
    D.增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是
  •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最初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中可能蕴涵遗传信息
    B.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是DNA
    C.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能完全分开
  • 某生物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F1的基因型是AaBb,F1自交得F2的表现型之比是9:7,则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后表现型之比是
    [     ]
    A.1:3
    B.1:2:1
    C.1:1:1:1
    D.9:3:3:1
  • 某患者得了一种常染体显性遗传病,其父母均为患者。该病显性纯合致死,其父母再生一个患病孩子为杂合子的概率为多少
    [     ]
    A.1
    B.2/3
    C.1/3
    D.1/2
  • 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休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
    [     ]
    A.低温诱导出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将引起可遗传变异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用根尖分生区作材料,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全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日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 18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浅色树干上,大多数桦尺蠖体色是浅色(由s基因决定)的,少数深色(S基因决定);100年后,工业污染把树皮熏成黑褐色,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浅色却成了少数;2009年据科学家调查研究,英国的桦尺蠖浅色型正在增加。下列有关桦尺蠖体色由浅变深,又变浅现象的分析推理,不正确的是

    [     ]

    A.桦尺蠖体色的深或浅是可以遗传的性状
    B.树干颜色的变化是桦尺蠖种群体色变化的环境条件
    C.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基因s能突变成基因S,基因S也能突变成基因s
    D.这是环境治理成效的很好例证
  • 下列各项不能诱发人体组织水肿的一项是
    [     ]
    A.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B.营养不良造成的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C.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的蛋白质不能回流
    D.饮水过多,大最水分滞留在组织液所致
  • 当人吃了过成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②→①→④和②→①→③→⑤
    D.①→②→④和①→③→⑤
  • 下图表示连接有电流表的一段神经纤维,且bc与cd的距离相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刺激a点时,d点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B.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电位为内负外正
    C.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刺激c点时,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一次
  •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当病毒侵入人体后,只有通过细胞免疫发挥防御作用
    B.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体液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
    D.B淋巴细胞形成浆细胞的过程中,需要接受T细胞传递来的抗原刺激
◎ 2011西安市高三生物分科质量检测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面图甲表示胚芽鞘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乙表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的生长情况。图丙中能正确表示a、b两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应分别是
    [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②和④
  • 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
    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
    C.种群Ⅰ为0-1岁,种群II为6-7岁
    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
  • 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三大功能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丙处于两个营养级,是杂食性动物
    B.图中表示出了两个食物链
    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
    D.乙一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 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没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演替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完全取代的过程
    B.以牺牲这代人的需求而满足未来几代人的需要就是可持续发展
    C.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就越复杂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 下图中A~E是从几种生物细胞中分离出来的5种细胞器①~④是从这5种细胞器中分离出来的几种有机物(①④只表示某有机物的局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先将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再用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获得各种细胞器。
    (2)①~④中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____________。
    (3)5种细胞器都有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物质中混有一些葡萄糖,要想提纯该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具有①结构的物质存在于_______,提取它所用的溶剂是________,分离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5)能够合成③物质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农作物光合速率不同,而同一品种农作物的光合速率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请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同一品种农作物的光合速率主要受________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 甲图两曲线的差异是由植物本身的________因素决定的。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这种因素________。(请例举两种)
    (3)若甲图是在乙图的m点条件下测得的曲线,则限制甲图b点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限制c点后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温室栽培某阳生植物时,某时刻测得的有关情况与c、n点相同,此时采取________措施,可以提高产量。采取该措施后甲图曲线的a点将发生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
  • 已知具有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黑色;具有b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褐色。另有i基因与狗的毛色形成有关,基因突变时则可能出现白毛狗(白化)。以下是一个狗毛色的遗传实验: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的“基因突变”应为_________(填“显”或“隐”)性突变,最终结果是导致狗的皮毛细胞中不能合成_____________。
    (2)该遗传实验中,亲代褐毛狗和白毛狗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F2中白毛狗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4)如果让F2中褐毛狗与F1回交,理论上说,其后代的表现及其数量比应为_____________。
  • 为了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中应用了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
    (2)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___________,实验中的关键技术是____________。
    (3)从实验可以看出RNA的合成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部位。
    (4)细胞核交换后,B组变形虫的细胞质出现有标记的RNA分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实验说明RNA是遗传信息传递的________。
    (6)请你模仿艾弗里的实验用加减物质方法,利用变形虫(实验材料)酵母菌(提取出所需要的化合物)设计实验证明蛋白质合成直接受RNA的影响。(只写实验没计思路不要求实验操作过程,关于蛋白质的鉴定及数量测定的方法及步骤不写)
  • 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简称血糖浓度)过高,且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也偏高。有人发现使用阿司匹林(一种消炎止痛药)能够改善肥胖者体内血糖和胰岛素的境况。为了进一步探究阿司匹林对体内血液和胰岛素的改善效果,某研究室以过度肥胖的老鼠进行实验研究。将过度肥胖的老鼠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使其服用阿司匹林;另一组为对照组,使其不服用阿司匹林。实验3周后对肥胖老鼠做如下实验处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Ⅰ:实验3周后喂食葡萄糖,测定老鼠180min内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如上图所示。
    实验Ⅱ:实验3周后注射胰岛索,测定老鼠120min内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结合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实验Ⅱ中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
    (2)完成本实验至少需实验鼠只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重复实验)。
    (3)实验Ⅰ的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
    (4)实验Ⅱ的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
  • 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一些人工湖泊,以改藩居民的生活环境。下图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类与贝类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2)该湖泊被排人过量居民生活污水后,水体逐渐变绿,发生水华,发臭,鱼类、贝类死亡。据此现象分析,生活污水引起湖水中_________含量过高。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________,发臭的原因是_______。在水体由绿变臭的过程中微生物(只写类型,不写具体种类)演替的变化是_________,造成鱼类,贝类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水体富营养化加速湖泊的衰退使之向________________化(发展)演替。
    (4)有人利用贝类滤食藻类的习性进行控制藻类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挂养贝类水体中藻类密度呈上升趋势,但仍能推论贝类可以有效地控制藻类,理由是______________。
    (5)有的湖泊中藻类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湖水中水草却疯长,从而带来负面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的不合理措施是____________。
    ①打捞水草,开发利用  ②引水稀释  ③使用除草剂  ④控制污水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