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标人教版高二生物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综合提优测评卷(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m种植
  • 下列实例中属于竞争的是
    [     ]
    A.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里,蝌蚪肠道内分泌出毒素,使幼小蝌蚪的死亡率增加
    B.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分娩后的母猪吞食刚出生的仔猪
    C.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进行繁殖
    D.培养在一起的大、小两种草履虫经过一段时间后,一种死亡而另一种正常生长
  • 下列有关水稻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
    C.除草等人为活动能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
    D.水稻田内不规则分布的杂草,属于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
  • 某片竹林中的竹子长势整齐,没有明显的高株和矮株,但与其他植物的高矮明显不同,因此说明这个群落在垂直结构上
    [     ]
    A.没有分层现象
    B.有分层现象
    C.只有竹子一个层次
    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无分层现象
  •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这种现象属于
    [     ]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 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
    A.
    B.
    C.
    D.
◎ 国标人教版高二生物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综合提优测评卷(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数就越多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群落的丰富度越大
    D.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呈垂直分布或水平分布
  • 在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小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的出生率
  • 下列四项中,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     ]
    A.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B.稻田里的水稻和稗草
    C.生活在人小肠里的猪肉绦虫与人
    D.噬菌体与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 下列简图表示共生、寄生、竞争、捕食四种关系及生物之间对应的曲线图例(图注: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活条件,箭头代表营养流动方向),以下配对正确的是
    [     ]
    A.①-b ②-c ③-a ④-d
    B.①-a ②-b ③-c ④-d
    C.①-c ②-a ③-d ④-b
    D.①-b ②-a ③-c ④-d
  •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决定种群增减动态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年龄结构
    B.哺乳动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可以采用样方法
    C.火灾过后草原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D.为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水平
  • 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 在大田作物的栽培中,适当密植可以提高产量,但种植过密反而减产,其原因是
    [     ]
    A.导致害虫大量繁殖
    B.造成杂草生长旺盛
    C.导致种内斗争激烈
    D.使成熟期延迟
◎ 国标人教版高二生物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综合提优测评卷(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图代表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两个种群在夏季和秋季的食区范围。两种群均以橡树为食,图中X所指部分最可能表明
    [     ]
    A.该两种群在秋季竞争食物,但在夏季不发生竞争
    B.两种群在秋季产生地理隔离
    C.夏季氧气供应充分,但在秋季供应不充分
    D.两种群在夏季发生随机交配
  • 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园艺家利用的原理是
    [     ]
    A.寄生
    B.竞争
    C.捕食
    D.共生
  •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 下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
    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我们的捕捞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
    C.如果此种群是老鼠,我们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其K值
    D.该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点在b点,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6年后开始的
  • 请完善下列探究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酵母菌、洁净的试管、滴管、高压灭菌过的5%葡萄糖溶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等必需材料和仪器。(实验时间为7天)
    (1)提出问题:酵母菌种群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
    ①.在试管中加入5%葡萄糖溶液10mL,接种少量的酵母菌,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7天。
    ②.每天取样,用血球计数板测定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数据。
    (4)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如下曲线。
    (5)结果分析:该酵母种群的K值约是___,第6天后种群的数量开始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
    (6)问题探讨:
    ①.每天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的数目,每天取样的时间应该___。
    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汁数的方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____。
    ③.在计数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____(填字母),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最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A.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B.盖玻片盖放在计数室上   C.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 下图为一资源动物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
    (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_____________。
    (3)该种群的增长速度由缓慢逐渐加快是在迁入第_______年后开始的,环境阻力增大是迁入第_______年后开始的。
    (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_____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 下图分别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和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曲线。请回答: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二。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
    ②.图二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__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m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_株/m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_____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