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标人教版高二生物第二次月考卷(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
    A.某地区每年新增人口的个体数
    B.某地区每平方米草地中某种杂草的数量
    C.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D.某河流中每平方米鱼类的数量
  •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 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
    [     ]
    A.1925年~1930年
    B.1930年~1935年
    C.1940年~1945年
    D.1945年~1950年
  • 假设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把狼杀绝,则鹿的个体数将会
    [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
  • 森林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与之相适应生活的动物也有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
    [     ]
    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
    C.温度
    D.湿度
  • 人们常用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     ]
    A.能量和营养级
    B.个体大小与营养级
    C.个体大小与个体数量
    D.个体数量与生物类型
  •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Ⅳ为大气,①~④代表发生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Ⅰ→Ⅲ→Ⅱ是因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
    B.①③④的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并将CO2释放在大气中
    C.碳元素沿图示箭头循环时,能量也随着循环流动
    D.在这个生态系统中Ⅱ所含有的能量最多

  • 下图为物质循环简图,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①过程是光合作用
    B.⑤过程可以有分解者参与
    C.⑥过程代表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D.本图涉及碳和水的循环
  • 首先在裸岩上定居的是
    [     ]
    A.地衣
    B.苔藓
    C.草本植物
    D.灌木
  • 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主要因为其具有
    [     ]
    A.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自我调节能力
    C.稳定的能源和生产者
    D.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 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下图为有关种群增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
    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
  • 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的各个营养级时是
    [     ]
    A.循环的,逐级递减的
    B.循环的,逐级递增的
    C.不循环的,逐级递减的
    D.不循环的,逐级递增的
  • 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

    [     ]

    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
    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物种多样性上升
◎ 国标人教版高二生物第二次月考卷(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食物链中能成立的是
    [     ]
    A.阳光→草→兔→狐
    B.田鼠→蛇→山鹰
    C.植物→鹿→羚羊
    D.植物→鼠→蛇→山鹰
  • 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中
  • 森林生态系统全年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其主要原因是前者

    [     ]

    A.以木本植物为主
    B.土壤肥沃
    C.不施农药
    D.植物群体有分层结构
  • 下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的分解情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     ]
    A.a>b>c
    B.c>b>a
    C.c=b>a
    D.a>c=b
  • 一个生态系统如果要长期存在,除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还必须有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A、B、C三者
  • 某海滩黄泥螺种群现存量约3000t,正常情况下,每年该种群最多可增加300t,为充分利用黄泥螺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每年最多捕捞黄泥螺的量为
    [     ]
    A.3000t
    B.1650t
    C.1500t
    D.不超过300t
  •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将某地分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将某地分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再计算平均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相加获得总数值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在一个封闭的池塘中,水体受大量生活污水的污染出现富营养化。池塘水中含氧量的变化曲线最可能是下图中的
    [     ]
    A.
    B.
    C.
    D.
  •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见下图。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B.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
    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
  •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J/(m2·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②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的所有能量 ③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④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某同学做了一个生态系统功能的实验:在一只透明的金鱼缸内放入适量的河水,水里养2~3条小鱼,放一些水藻,然后把缸口密封起来与外界隔绝,并放在光亮处。这样,缸内的鱼和水藻就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着成活的状态。下列对这个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成分较齐全
    B.营养结构较合理
    C.有充足的能量来源
    D.有充足的物质来源
  • 下图中c、b、a不能依次表示下列哪项中三者之间的关系?
    [     ]
    A.乳酸菌、细菌、原核生物
    B.基因、DNA、染色体
    C.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主要元素、微量元素
    D.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亿元。为治理国土荒漠化而采取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措施的生态学原理是
    [     ]
    A.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B.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
    C.增加食物链中的营养级
    D.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B.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是不同的
    C.恢复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往往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 国标人教版高二生物第二次月考卷(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B.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常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C.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D.整个地球上的海洋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 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量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 某生态净化技术处理污水的流程表明,工业、生活污水流入有大量微生物的全封闭预处理系统后,再经由水草、蚯蚓、草履虫、绿藻、微生物等构成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变成了清清的流水。则关于预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及主要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需氧型;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B.厌氧型;除去污水中的颗粒
    C.兼氧型;使污水沉淀
    D.厌氧型;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 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 下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除阳光、CO2、H2O、N2以外,其余部分总称为________。
    (2)在生物因素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
    (3)若黄雀重量增加2g,则需至少消耗生产者的有机物是_______g。
  • 如果调查的是一块蒲公英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10个小组各统计一个样方的结果如下表:
    经实际询问有两个组所报数值是不真实的,这两个组最可能是第_________组。如果这两个组的实际数据之和为5株,则该地块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
  • 下图是两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图a中农作物为人类提供的食物量、为家禽和家畜提供的饲料都与图b相同。
    (1)请根据图a、图b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在下图中用箭头完成这两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利用的图解。(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耗能和图中未标出的分解者耗能可不标出)
    (2)图_______所示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郊游的机会,对当地某一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水稻田中有稗草等杂草和蝗虫等动物。蝗虫、田鼠以水稻、稗草为食,蛙以蝗虫为食,蛇既吃田鼠也吃蛙。请回答:
    (1)请将该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补充完整。
    (2)蛇在此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_______。
    (3)如果想对田鼠这种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_______法。
    (4)如果你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为了使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水稻,同时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你会向农民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至少提出两条)
  • 下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图一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_。
    (2)E→D和B→A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3)F→E需经________作用。
    (4)若消耗生产者1000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_______kg。
    (5)如果图二中甲、乙、丙代表图一中A、B、C,则甲、乙、丙分别依次代表的是________。这种反馈作用对生态平衡起_______作用。
    (6)在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结果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哪个箭头是不应存在的?________。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初级消费者自身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
    (3)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的过程应属于哪个箭头?_____。
    (4)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有_______个营养级,属于第三营养级的是_______。
    (5)图中⑩所指的是_______,E代表的成分是_______。
  • 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幅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可见适度放牧可以使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净生产量有所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
    (3)据报道,青海某地为治理草场退化而采取的措施之一是“鸡上山,羊人圈”。在这里,鸡的作用主要是充当_________。
    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  C.三级消费者  D.分解者
  •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因素进行了认真考察。下面是他们有关的考察内容和相关建议:
    (1)夏季,农民经常在田地里除草、灭虫。请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
    (2)某同学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下图的食物关系:假如一条1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按能量流动最高效率计算。此时该蛇共需植物______kg。
    (3)收获季节,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农作物秸秆,其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这种膜在土壤中1~2个月就会被分解掉,分解该“地膜”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叫_________。
    (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说,对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该同学绘制的图中还缺少______和______。
  • 将一个水族箱用屏障在中间隔成A、B两部分,然后在A、B两侧分别放入数量相同的少量水蚤(小型甲壳动物)和草履虫,给予充足的食物,并满足其他生活条件,观察它们的生长。h小时后,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发展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即K值)时,继续供给草履虫食物,但不再给予水蚤食物,并把屏障撤掉。 请回答:
    (1)在O~h小时内,种群的增长均呈_____型曲线。
    (2)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h小时以后,草履虫数量逐渐减少,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生态因素是__________,水蚤数量变化的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_。
  •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____________,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____________。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_______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