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标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生物期末专题复习(三)(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加酶洗衣粉能很好地除去衣物上的奶渍和血渍,这种洗衣粉中的酶应为
    [     ]
    A.麦芽糖酶
    B.蛋白酶
    C.蔗糖酶
    D.脂肪酶
  • 人体和动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是由
    [     ]
    A.太阳能供给的
    B.脂肪分解释放的
    C.ATP水解释放的
    D.维生素供给的
  • 一分子ATP中含有腺苷、磷酸基和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依次是
    [     ]
    A.1、3、3
    B.1、3、2
    C.2、3、2
    D.1、2、3
  • 高等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它们分别形成于
    ①细胞质基质 ②叶绿体 ③核糖体 ④线粒体

    [     ]

    A.②④
    B.①④
    C.③②
    D.④①
  • 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最主要的特点是
    [     ]
    A.分解有机物
    B.释放能量
    C.需要酶催化
    D.有机物分解不彻底
  • 由葡萄糖生成CO2,可能的生理过程是
    [     ]
    A.光合作用、有氧呼吸
    B.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生成乳酸)
    C.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生成酒精)
    D.光合作用、无氧呼吸(生成酒精)
  •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列有关叶绿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B.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
    C.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D.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
  • 光合作用中,ATP转变成ADP的地方,是在叶绿体的
    [     ]
    A.外膜上
    B.基质中
    C.色素中
    D.类囊体的薄膜上
◎ 国标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生物期末专题复习(三)(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CO2的固定发生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
    [     ]
    A.有光或无光条件下
    B.无光条件下
    C.有光条件下
    D.红光和蓝紫光条件下
  • 某科学家用含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证明其转移的途径是
    [     ]
    A.CO2→叶绿素→ATP
    B.CO2→三碳化合物→ATP
    C.CO2→三碳化合物→(CH2O)
    D.CO2→五碳糖→(CH2O)
  • 自养型和异养型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     ]
    A.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B.能否利用光能
    C.能否利用化学能
    D.能否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 贮藏水果和粮食时,充加CO2或抽取空气,能延长贮藏时间,主要作用是

    [     ]

    A.促进有氧呼吸
    B.抑制有氧呼吸
    C.促进光合作用
    D.抑制无氧呼吸
  • 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的实验中,要选用新鲜的肝脏作实验材料的原因是
    [     ]
    A.易操作
    B.酶的活性高
    C.酶的分子多
    D.较纯净
  •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暗反应是一种酶促反应
    B.暗反应是使CO2变成葡萄糖等有机物的反应
    C.暗反应是一种循环进行的反应
    D.暗反应只能在暗处进行
  • 晚上在密闭的居室内放置大型绿色植物,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主要原因是
    [     ]
    A.光合作用吸收O2,放出CO2
    B.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
    C.呼吸作用吸收O2,放出CO2
    D.呼吸作用吸收CO2,放出O2
  • 在叶肉细胞中,利用氧和释放氧的细胞器依次为
    [     ]
    A.线粒体和核糖体
    B.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高尔基体和叶绿体
    D.线粒体和叶绿体
◎ 国标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生物期末专题复习(三)(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在生产实践中,贮藏蔬菜和水果的最佳贮藏条件组合是
    [     ]
    A.低温、高氧、高CO2
    B.低温、低氧、高CO2
    C.高温、高氧、高CO2
    D.高温、低氧、低CO2
  • 阳光通过三棱镜能显示出七种颜色的连续光谱,如果将一瓶叶绿素提取液放在光源和三棱镜之间,连续光谱中就会出现一些黑色条带,这些条带应位于

    [     ]

    A.绿光区
    B.红光区和绿光区
    C.蓝紫光区和绿光区
    D.红光区和蓝紫光区
  • 下列有关“ATP→ADP+Pi+能量”的反应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这一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B.生物体内ADP转变成ATP所需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
    C.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中,伴随有能量的贮存和释放
    D.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     ]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 探究pH对绿豆幼苗株高影响的实验如下: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绿豆种子1000粒,随机均分10组,置于10种不同的pH环境中,在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周后测定绿豆幼苗的株高,结果如下表:
    据表完成下列填空:
    (1)该探究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因素是___________,属于因变量的因素是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除pH之外,其他各种因素要保持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说明绿豆幼苗生长的最适pH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3)酸雨是指pH≤5.6的降雨。根据本探究实验的结果可以推测,酸雨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具有________(填“抑制”或“促进”)作用。
    (4)pH对绿豆幼苗株高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_________的活性而实现的,这类物质的化学本质大多数是___________。
  • 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1)操作步骤:
    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溶液2mL。
    ②.加完淀粉溶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
    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唾液溶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2)结果见下表:(“+”表示蓝色程度)
    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为什么要选择都在37℃恒温水浴?____________________。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应当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图为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
    (2)粮食在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的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3)在微生物体内的丙酮酸可以转为α酮戊二酸时,该酸在酶的催化下可以转化为谷氨酸,当谷氨酸增多并与酶结合时,可导致谷氨酸的合成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稻长期被水淹后,根会变黑腐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酵母菌细胞产生CO2的影响。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的CO2较多,这些CO2是________的产物;则A到B,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由B到C,CO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和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_______________。
  • 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该细胞器的______上,这些色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B表示________阶段。
    (3)写出图中所示物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4)C和D的化学过程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其果皮中存在多酚氧化酶,多酚氧化酶能够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形成褐色物质,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常作为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褐变的前提下,利用上述现象,以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为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指标,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
    ①.设计温度梯度:5℃、10℃、15℃、20℃、25℃、30℃。
    ②.确定测量指标: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
    ③.选择同一品种、___________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将其分成_________组,每组数量_____________,装入保鲜袋并做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经过5d后,取出荔枝果实,测定并记录褐变面积。
    (2)请据下图分析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指出对荔枝具有较好保鲜效果所需的温度范围:_________________。
    (4)削皮后的苹果和马铃薯容易发生褐变,请据此分析要选择无机械损伤的荔枝果实为实验材料的原因:______________。
    (5)在完全无氧的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将无法催化上述的褐变反应过程。在无氧的条件下,荔枝果皮不会发生褐变,可否在此条件下贮藏荔枝?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
    (6)除上述温度、氧和机械损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果蔬的保鲜效果?请提出两种相应的保鲜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