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标人教版高二生物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综合达标训练卷(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在对某种野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野兔,第二次捕获34只野兔,其中有标志的野兔为15只,则该种群的数量为_______只
    [     ]
    A.54
    B.73
    C.88
    D.103
  •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 甲、乙两图为某种生物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 下面为某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将是
     
    [     ]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保持稳定
    D.无法确定
  •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正确说法是

    [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 下列各组生物中,种间关系属于竞争的是
    [     ]
    A.玉米和杂草
    B.狼和羊
    C.青蛙和昆虫
    D.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 国标人教版高二生物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综合达标训练卷(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进行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
    [     ]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
    C.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
    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
  • 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

    [     ]

    A.初生演替
    B.生物入侵
    C.生物进化
    D.种间竞争
  • 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进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曲线所示,则在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
    A.
    B.
    C.
    D.
  • 我国海关对入境的货物都要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害生物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天敌数量较多 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④很快被淘汰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下列关于群落丰富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的多少
    B.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C.群落中动物的数目越多,丰富度就越大
    D.草原生物种类较多,丰富度大
  • 下列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
    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发生的群落演替
    B.过量砍伐后的森林上发生的群落演替
    C.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
    D.冰川泥上进行的群落演替
  • 在下列图中,能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 国标人教版高二生物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综合达标训练卷(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害虫的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A.食物减少
    B.出生率下降
    C.死亡率增大
    D.天敌增加
  • 在一个原本是池塘的地方出现了森林,这种演替属于
    [     ]
    A.森林演替
    B.初生演替
    C.次生演替
    D.水生演替
  • 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促进了种间互助
    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生物群落的演替
    B.条件适宜时弃耕农田会演替成树林
    C.丘陵地带地震后会发生初(原)生演替
    D.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如图所示的三种类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类型是_____型种群的年龄组成,因为_______________。
    (2)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图______所示的类型。
    (3)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的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被捕捞鱼的年龄组成为图_____所示的类型。
    (4)随着我国人口政策深入人心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我国人均寿命大大延长,这些给我国的人口组成带来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
    (5)农业生产上常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性个体交配,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______。
    A.明显下降  B.明显上升  C.保持稳定  D.越来越大
  • 下图为发生在某地的群落演替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所示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图示表明这是一个________的演替过程。在不同阶段的群落生物种类中都有着不同的_______。
    (2)图示表明原本茂密的森林在人类的大量砍伐下,形成“光秃秃”的景观。这一事实说明:人类的活动可能使群落_________。
    (3)从图示可见,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中的生物种群数量_______,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_______。
  •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hm2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只。(计算公式:N:a=b:c)
    A.30        B.32        C.64        D.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内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______。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型;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很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某种群有成鼠a只(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只雌鼠一生产仔16只,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_____。
    A.a×8n-1     B.a×8n+1     C.a×8    D.a×8n-2
    (5)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只,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下图中的曲线_____。
  • 如下图为一定时间内森林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请回答:
    (1)请分析图中甲、乙、丙的关系,在图中合适的位置画出植物的数量变化曲线。
    (2)根据曲线写出各种群构成的食物链:__________。
    (3)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有两种昆虫,则植食性昆虫可能是_________,肉食性昆虫可能是_________,食虫鸟类可能是_________。
    (4)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在图中的哪一点?_______。繁殖速度在AB段受限的原因是__________。
    (5)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期。
    (6)在时间T点时,人为地将甲全部迁出该生态系统,并对该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结果乙种群数量增多,丙种群数量减少。乙种群密度增加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丙种群密度减小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