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标人教版高二生物期末综合达标训练卷(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的抗体,组成这种抗体的基本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依次是

    [     ]

    A.葡萄糖、效应T细胞
    B.氨基酸、效应T细胞
    C.核苷酸、浆细胞
    D.氨基酸、浆细胞
  •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体温调节过程中,温觉感受器既能感受温觉又能感受冷觉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速度与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相同
    C.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只能由轴突传到细胞体或树突
    D.感受器不仅分布在体表部位,在体内各器官中也分布着大量的感受器
  • 下列关于免疫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
    D.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合成单克隆抗体
  • 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①中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 下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代表腺体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所代表的腺体名称是下丘脑
    B.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
    C.人体通过分级与反馈调节来维持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含量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在寒冷环境中分泌量将减少
  • 下图表示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I和细胞Ⅱ均能识别抗原
    B.在①和⑨所示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图中免疫活性物质代表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
    D.对切除胸腺的小鼠进行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导致小鼠丧失全部特异性免疫功能,通过输入细胞Ⅰ可完全恢复
  • 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增减情况如下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属于草履虫,二者为种内斗争关系
    B.大草履虫与枯草杆菌构成捕食关系,在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之前,枯草杆菌的大部分能量流向大草履虫
    C.在两种草履虫的竞争中,双小核草履虫获胜,但9天后,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不一定继续增加
    D.将该烧杯置于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烧杯内的生物数量可长期保持稳定
  • 下列有关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可使其电位发生改变
    B.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不需要消耗能量
    C.递质能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D.递质只能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 人在正常吃饭时间之前(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①葡萄糖大幅度下降 ②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 ③胰岛素含量减少 ④胰岛素含量增加 ⑤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⑥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 神经元之间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
    [     ]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
    D.细胞内液
  • 下列直接影响动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
    [     ]
    A.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
    B.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
    C.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
    D.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 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是

    [     ]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 国标人教版高二生物期末综合达标训练卷(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能表示蛇和鼠相互关系的曲线是
    [     ]
    A.
    B.
    C.
    D.
  • 在同一纬度地区,引起植被呈“森林→草原→荒漠”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温度
    B.阳光
    C.水分
    D.矿物质
  • 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是制定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下列措施不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是
    [     ]
    A.严格控制人口的出生率
    B.尽可能保证人口年龄组成的合理性
    C.适当提高育龄妇女生第一胎的平均年龄
    D.提高女性在人口中的比例
  • 把小白鼠和青蛙从约25℃的温室中移至5℃的环境中饲养,小白鼠和青蛙的耗氧量的变化将是

    [     ]

    A.小白鼠减少,青蛙增加
    B.小白鼠和青蛙都增加
    C.小白鼠和青蛙都减少
    D.小白鼠增加,青蛙减少
  • 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入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     ]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 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 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促进了种间互助
    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
    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
    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
  • 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分析的是
    [     ]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 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单位:102kJ/(m2·a)],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下列对该生态系统营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丁为肉食性动物
    B.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
    C.乙是能量流动的起点
    D.戊是丁的前一营养级
  • 生态系统中有多种多样的信息在传递着,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     ]
    A.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
    B.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
    C.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D.春季鸟类的求偶鸣叫声
  • 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与生活在平原上的人相比,血液中红细胞的数目明显要高。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生态因素是
    [     ]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湿度
◎ 国标人教版高二生物期末综合达标训练卷(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
    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 下列会使尿液相对增加的是
    [     ]
    A.摄取过多过咸的食物
    B.天气转冷
    C.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
    D.患糖尿病
  • 下图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末梢。下列有关图中兴奋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刺激②点,能发生兴奋的有①②③④⑤⑥
    B.刺激④点,能发生兴奋的只有③④⑤⑥
    C.刺激③点,细胞内将出现电信号(电位变化),但突触间不出现化学信号(递质释放)
    D.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导是双向的
  • 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大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50cm×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大米草群落
    B.大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该图可以说明
    [     ]
    A.这是碳元素的循环
    B.A与B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C.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
    D.该物质的循环带有全球性
  • 对“警惕地球变暖”的正确理解是
    [     ]
    A.地球变暖将是一场灾难,将导致海平面上升
    B.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应尽量减少CO2的排放量
    C.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应尽可能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D.热带雨林极大扩张,有利于海水的升温
  • 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请根据图分析并回答:
    (1)若⑦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⑦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⑤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则⑤是_______________。
    (3)寒冷环境中的即时反应之一是起“鸡皮疙瘩”.请根据反射弧的知识写出此过程的简图:________。
    (4)图示表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5)初生牛犊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牛犊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所谓初乳,即母牛分娩后5~7d内产生的乳,与常乳比较,其特点主要是:①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20~25倍;②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消化而直接被吸收。试回答如下问题:
    ①.免疫球蛋白在机体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②.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发生在____(填“初次”或“再次”)服用初乳时。过敏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 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神经纤维被切断、损伤、麻醉或低温处理而破坏,就会发生传导阻滞或丧失传导功能,由此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图中的A和B相当于其中的______。A和B之间接触的部位叫______。
    (3)A和B的遗传物质相同,释放的物质不同,这体现了_______。效应器细胞识别乙酰胆碱后细胞收缩,乙酰胆碱被胆碱酯酶分解,细胞恢复舒张。去甲肾上腺素________(填“能”或“不能”)被胆碱酯酶分解,这体现了________。
    (4)已知某些神经元含有NO合成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NO可弥散到另一神经元发挥其生理作用,并起到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作用。那么NO相当于一种________。如果破伤风杆菌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因而引起肌肉痉挛和惊厥,由此可见,甘氨酸能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
  • 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调节物质)。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_______,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物质_______(填字母)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
    (2)图中物质B和C依次是_______。如果图中_______部位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
    (3)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而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的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
    (4)下丘脑除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________,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 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请回答:
    (1)假如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只存在一条食物链:草→兔→鹰。
    ①.若把该食物链中的兔全部杀死,则该生态系统中最先受到伤害的是________。
    ②.若通过能量流动流到鹰中的能量为AkJ,把兔全杀死后,草中能量的增值范围为_________。
    (2)假如另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下图所示的食物网:

    ①.若要在短期内让鹰的数量明显增加,则应把能量集中引向的食物链是_________。
    ②.若把该食物网中的兔全部杀死,则该食物网中数量首先发生改变的生物是____,改变情况是_____。
  • 褐色雏蝗是每年只有一个世代的一年生昆虫,它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下图表示褐色雏蝗在1947~1951年的种群密度变化动态,其中“●”示卵,“+”示若虫,“○”表示成虫,lgn表示种群个体数量的对数。
    (1)褐色雏蝗的卵、若虫和成虫中_________最多。
    (2)1948~1950年,卵、若虫和成虫的数量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
    (3)从该图可看出,自然种群的个体数量具有的重要特征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能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是一种球形的RNA病毒。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的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接着少数HIV在体内潜伏下来,经过2~10年的潜伏期,发展为艾滋病(如图所示)。请回答:

    (1)表示HIV浓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2)在曲线Ⅱ中ED段呈上升状态的原因是_______,曲线I中的BC段中,效应T细胞作用于_______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该细胞裂解死亡,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免疫。
    (3)HIV识别并侵染宿主细胞,与细胞膜的组成物质_______有关。
    (4)如果HIV中决定某一性状的一段RNA中含碱基A:19%,C:26%,G: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含碱基A的比例为___________。
  • 下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
    (2)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的探究实验,按照下表设计浓度梯度(单位:mol/L):
    为了进一步准确地测定最适浓度,应当采取什么改进措施?_______在农业生产上用萘乙酸溶液浸泡植物插条生根时,除了考虑最适浓度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至少回答两点)。
    (3)有人发现在植物根的向地性弯曲部位除了生长素的分布不同外,在近地侧同时也集中了大部分的乙烯,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_______的结果。
    (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尔文在研究生长素时,将带有尖端的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A)和除去尖端的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B)置于单侧光下,结果A弯向光源生长,B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的推论是_______。植物的向光性对植物叶片生长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