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标人教版高二生物期末专题整合复习训练卷(三)种群和生态系统(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一块棉山中,棉蚜虫种群是指该棉田中的全部
    [     ]
    A.幼蚜虫
    B.有翅成熟蚜虫
    C.无翅成熟蚜虫
    D.幼蚜虫和有翅、无翅成熟蚜虫
  • 下列关于种群或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B.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C.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群落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发生在裸露岩石上的群落演替顺序正确的是
    [     ]
    A.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
    C.草本阶段→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D.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歇后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为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 某小组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的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 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都能以细菌和酵母菌为食物,但主要食物不同。将两种草履虫共同培养在含好氧性细菌、酵母菌培养液的试管中,两者共存。下列哪项叙述是违背事实的?
    [     ]

    A.两种草履虫存在竞争关系
    B.两种草履虫出现食性和栖息环境的分化
    C.两种草履虫均匀分布在培养液中
    D.共存中的两种草履虫的密度都低于单独培养时的密度

  •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B.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
    D.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 国标人教版高二生物期末专题整合复习训练卷(三)种群和生态系统(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关于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共生的两种生物是互利互惠的关系
    B.寄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宿主则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
    C.竞争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
    D.捕食可发生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
  • 下列几组图中,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

    [     ]

    A.
    B.
    C.
    D.

  • 下图表示一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上共有5个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H占有3个不同的营养级,D与F存在竞争关系
    C.种群B的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因此该种群密度会在一段时期内明显地增加
    D.种群C的数量如果明显减少10%,种群H的数量可能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 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强→弱
    B.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S”型增长,甲种群从t2开始出现环境阻力
    C.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D.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 下图表示蓝色太阳鱼捕食水蚤的模型及实验结果,据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水蚤种群密度低时,太阳鱼捕食小型水蚤为主
    B.水蚤种群密度中等时,太阳鱼捕食中等体型水蚤为主
    C.水蚤种群密度高时,太阳鱼对三种体型水蚤的捕食基本相同
    D.实验数据支持太阳鱼选择猎物使能量摄入最大化的假说
  • 国际水产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水产养殖》向世界披露:湖南师大生命科学院与湘东渔场协作,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例遗传性状稳定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种群,这在脊椎动物中是首例。虽然四倍体鱼生长快、肉质好、抗病能力强,但研究人员并不直接将它投入生产,而点将它与二倍体鱼杂交的后代投入生产。这样做的主要意义是
    [     ]
    A.防止基因污染,保护物种多样性
    B.保护自身知识产权
    C.避免出现新物种,维护生态平衡
    D.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     ]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 国标人教版高二生物期末专题整合复习训练卷(三)种群和生态系统(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关于维持生物圈稳态的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源源不断的太阳能为其提供正常运转的动力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C.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D.人类的各项活动都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稳态
  • 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
    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
    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
    D.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 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下图所示曲线。则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和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
    A.衰退型和①
    B.增长型和②
    C.衰退型和③
    D.增长型和④
  • 人类的下列活动中,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

    [     ]

    A.大量喷洒农药杀虫
    B.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C.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D.建造防护林防风阻沙
  • 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
    (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______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
    (2)假如鲫鱼的1/4食物来自绿藻,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行为20%。若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为______kJ和_______kJ。
    (3)为增加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此时该水池中食物链只剩下2条,请画出这2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
    (4)为促进生物量的增加,向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四种生物陆续死亡,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_______。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水体发臭。导致水体发臭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
  • 下图表示密封的玻璃容器内绿色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土壤和腐殖质中,在一定条件下,瓶内生物能存活较长时间。请回答:
    (1)为保证瓶中生物的生存,必需的两项外界环境条件是____和____。
    (2)在白天,瓶内空气成分的特点是___含量高;在夜间,瓶内空气成分的特点是___含量高。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___和___有密切关系。
    (4)瓶内加入腐殖质的重要意义是____(至少答出两点)。
  • 下图示河流及养猪场的位置,如果猪的粪便直接排入河中,则在沿河的A、B、C、D四个地点收集水样本,根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______点的细菌种群密度最大,_______点的细菌种群密度最小。
    (2)A点和B点溶解氧的浓度关系为A点_______B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B点和D点处,藻类的种群大小关系为B点_______D点,原因是____________。
    (4)D点处溶解氧含量逐渐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后来,有专家将高浓度的肥水引入水葫芦池中,净化后的肥水排入绿萍池中,绿萍池中的水及丰富的浮游生物排入池塘养鱼、蚌,净化后的肥水排入稻出,稻田中的水排出可用于冲刷猪舍,这样就解决了肥水污染河流的问题,而且用水葫芦养猪,节约了粮食,降低了成本。该养猪场取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又避免了环境污染,关键是运用了_______原理。
    (6)在“污水生物净化循环利用”中,共进行了_______级净化,起净化作用的生物有________。
  • 下图表示某物种迁移到一个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1)从曲线的走势来看,该种群刚迁入时,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增长时期,曲线呈现出近似______增长;当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由于_______有限,曲线呈现出_______增长;最后曲线呈现出有规律的_______。
    (2)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大约对应于图中的哪个点?____________。
    (3)该物种的进入可能会对当地其他生物的K值产生影响,说出一种影响并加以解释。
    (4)在生物圈中,人口的K值是有限的。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沉重的压力,为此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