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人教版高二生物第五章检测卷(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

    [     ]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 狼依据兔子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子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个事实说明
    [     ]
    A.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 下列一组数据是几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植物地下部分重量(R)和地上部分重量(S)的比值:①R/S=1.0,②R/S=11,③R/S=3,④R/S=0.213。根据数据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对贫瘠、恶劣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的是①类型生态系统的植物
    B.若③为高产农作物,则③作物收获的可能是它的地上部分
    C.光能利用率最高的是④类型生态系统的植物
    D.若②为高产农作物,则②作物收获的可能是它的地上部分
  • 在珠江三角洲,某一桑基鱼塘使用蚕粪做饲料喂鱼。假设蚕同化的能量为105kJ,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鱼可以从蚕的同化量中获得的能量为
    [     ]
    A.0kJ
    B.104kJ
    C.2×104kJ
    D.介于104~2×104kJ之间
  •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目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为M1、M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N1·M1=N2·M2
    B.N1·M1>N2·M2
    C.N1·M1<N2·M2
    D.N1·M1≥N2·M2
  • 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C.都属于自养生物
    D.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损耗最小
◎ 新课标人教版高二生物第五章检测卷(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
    A.
    B.
    C.
    D.
  • 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B.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D.生态系统是由一个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 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kg的体重,约消费植物
    [     ]
    A.10kg
    B.28kg
    C.100kg
    D.280kg
  • 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     ]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 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
◎ 新课标人教版高二生物第五章检测卷(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______,猫头鹰属于______。
    (2)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______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_____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______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 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籽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_______。
    (2)牛与鸡之间_____(填“有”或“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_____。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____,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所固定的_______,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_____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的玉米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_____(填“增多”、“不变”或“减少”),理由是__________。
  • 江苏某县地处水乡,畜禽养殖和栽桑养蚕是当地农业的两大支柱产业。在生产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该县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请分析该县农业生态系统结构(部分)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该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___开始,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_。
    (2)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农业生态系统更能净化环境,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该农业生态系统为何能提高经济效益?_________________。
    (4)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看,该农业生态系统比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不易发生虫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请说出两种根据生物学原理防治害虫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该县地处水乡这一资源优势,请就该农业生态系统提出你的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到0.01mg,但雄蛾仍可对其做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蛾虽然看得见,却无动于衷。
    材料二:Karrison和Lischer于1959年倡议采用“性外激素”这一术语。它是昆虫分泌到体外的一种挥发性物质,是向同种昆虫中的其他个体发出的可影响它们行为的化学信号,故称为“信息素”。根据其化学结构,目前已人工合成了20多种性外激素,在防治害虫上效果显著。如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染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国外应用“迷向法”对森林大害虫舞毒蛾的防治是比较成功的。我国最近进行了“迷向法”防治棉红铃虫试验,处理区的监测诱捕器的诱蛾量上升99%以上,交配率和虫害均下降20%左右。
    (1)材料一说明使雄蛾做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_____________信息。
    (2)材料一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
    (3)微量的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蛾的反应,说明引诱剂具有_______性和_______性。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_______,从而使害虫种群的_______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
  • 下图虚框内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括号内前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的总能量,后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的总能量,单位为J/(cm2·a),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____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和___能够沿着这种渠道进行。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____。
    (3)由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包括从供选答案中选择,填序号)________。
    ①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②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部分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 ③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4)据资料显示,该生态系统每年夏季易发生鱼类浮头甚至死亡的
    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既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 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在稻萍鱼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种间关系。(各举一例)
    (2)在稻田三重营养关系中,水稻通过______________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
    (3)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虫害问题,因为_______________。
    (4)画出稻萍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