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模拟信息优化卷(7)的第一部分试题
  • 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A是葡萄糖,物质E是淀粉
    B.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F
    C.物质C的种类约20种,基本化学元素是C、H、O、N
    D.SARS病毒的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物是CO2和H2O
  • 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5%、0、30%、20%、15%,则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
    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
    D.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
  • 下列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缓慢,则表明此时细胞是死细胞
    B.将植物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是活细胞
    C.洋葱根尖经解离后若发现细胞被龙胆紫溶液染上了色,则表明此时根尖细胞仍为活细胞
    D.将某细菌与水绵一起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若发现细菌没有趋向水绵照光部位,则说明细菌细胞为死细胞
  • 下列是四幅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O2浓度为a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同
    B.乙图中如果再提高CO2浓度,则b点一定上移
    C.丙图中,温度为t4℃时,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大
    D.丁图代表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则e代表类胡萝卜素
  • 下图表示20℃玉米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的曲线,对于曲线的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     ]
    A.b点的位置不会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移动
    B.在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当植物缺镁时b点的位置将右移
    D.当环境温度升高时c点的位置将向左上方移动
  • 下列各曲线生物学含义的描述合理的是
    [     ]
    A.甲图表示人肌肉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B.乙图表示小鼠离体细胞内酶活性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C.丙图表示物质运输速率不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
    D.丁图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t1时种群数量最多
  • 下图表示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谷氨酸分解的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mol谷氨酸分解为1mol氨基丁酸和1molCO2)。下列有关描述不合理的是
    [     ]
    A.曲线1表示的是一定条件下的谷氨酸的浓度变化
    B.曲线2表明,在该条件下谷氨酸在大约20min时完全分解
    C.如果曲线2、3、4表示不同温度下的酶促反应曲线,则曲线2对应的温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对应的温度
    D.如果曲线2、3、4代表不同酶浓度下的酶促反应,则曲线2对应的酶浓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对应的酶浓度
  • 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14N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下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子一代DNA应为②
    B.子二代DNA应为①
    C.子三代DNA应为④
    D.亲代的DNA应为⑤
  • 结合以下图表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可分别抑制细菌的①和③
    B.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的复制
    C.结核杆菌的④和⑤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①~⑤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
◎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模拟信息优化卷(7)的第二部分试题
  • 某雌(XX)雄(XY)异株植物,其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对表中有关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根据第1组实验,可以判断阔叶为显性,窄叶为隐性
    B.根据第1组或第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用第3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2:1
    D.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4
  • 有两种罕见的家族遗传病,它们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一种先天代谢病称为黑尿病(A,a),病人的尿在空气中放一段时间后,就会变黑。另一种因牙齿缺少珐琅质而呈棕色(B,b)。如下图为一家族遗传图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棕色牙齿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B.3号个体可能的基因型为AaXBY和AAXBY
    C.7号个体基因型可能有两种
    D.若10号个体和14号个体结婚,生育一个棕色牙齿的女儿概率是1/4
  • 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
    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状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
  • 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
    A.低血糖状态时,通过1-2-3使血糖恢复正常,其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B.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A细胞受损
    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两者起协同作用
    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 为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的影响,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
    A.将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A溶液浓度为1mg·L-1时,对切段伸长的促进效果最明显
    C.A溶液浓度为0.001mg·L-1时,对切段伸长无促进作用
    D.若两次实验所得数据偏差较大,也应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 对下图细胞I、Ⅱ和物质E、F的关系分析合理的是

    [     ]

    A.细胞Ⅰ:下丘脑细胞  细胞Ⅱ:垂体细胞  物质E:促甲状腺激素  物质F:受体
    B.细胞Ⅰ:记忆细胞   细胞Ⅱ:效应T细胞  物质E:抗体  物质F:抗原
    C.细胞Ⅰ:甲状腺细胞   细胞Ⅱ:垂体细胞  物质E:甲状腺激素  物质F:受体
    D.细胞Ⅰ:传出神经元   细胞Ⅱ:传入神经元  物质E:神经递质  物质F:受体
  •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崭新技术,涉及生命科学、信息学、微电子学、材料学等众多的学科,固定在芯片上的各个探针是已知的单链DNA分子,而待测DNA分子被用同位素或能发光的物质标记。如果这些待测的DNA分子中正好有能与芯片上的DNA配对的,它们就会结合起来,并在结合的位置发出荧光或者射线,出现“反应信号”,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基因芯片的工作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
    B.待测的DNA分子首先要解旋变为单链,才可用基因芯片测序
    C.待测的DNA分子可以直接用基因芯片测序
    D.由于基因芯片技术可以检测未知DNA碱基序列,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好比能识别的“基因身份”
  • 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所有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鲜重变化如曲线b
    B.大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胚的干重变化如曲线a
    C.水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胚的干重变化如曲线b
    D.所有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干重变化如曲线a
  •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所用的骨髓瘤细胞是一种基因缺陷型细胞,其合成核酸的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现将从预先注射了某种抗原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B淋巴细胞与上述骨髓瘤细胞混合,加入PEC促融后,再加入含氨基嘌呤的培养液。若将这些混合物分装于细胞培养板的小孔中培养(如下图所示),则小孔中的培养物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
    A.没有活细胞,产生抗体
    B.没有活细胞,不产生抗体
    C.细胞分裂繁殖,产生抗体,专一性抗体检验呈阴性
    D.细胞分裂繁殖,产生抗体,专一性抗体检验呈阳性
◎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模拟信息优化卷(7)的第三部分试题
  • 某高等植物种群以严格的自花传粉方式繁殖。基因型aa的频率在逐年降低,原因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生活能力比较弱,平均每代约有3%的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能生活到生育期。下列与该种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该种群以异花传粉的方式繁殖,基因a将不会有被淘汰的过程
    B.人为救助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可促进该种群的进化
    C.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使该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对稳定
    D.基因a被淘汰的过程可理解为该种群进化的过程
  • 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③表示
    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
  • 回答下列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验证还原性糖的实验中,选择甘蔗为生物材料,实验过程和方法规范,但没有观察到相应的颜色变化,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图像后换上高倍物镜,经调节形成清晰图像,但没有观察到中期图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使用过氧化氢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其原因是_____。
    (4)某同学欲探究当地印染厂排出的废水对生物染色体变异有无影响,请你利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帮助该同学提出一个研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然后把胚具有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各15粒放在棉花上。实验结果如下表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与_______无关,与_______有关。
  •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________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的变化。
    (4)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进行人类遗传病方面的调查研究。图甲是该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显、隐性基因用A、a表示)。请分析回答:
    (1)通过个体可以排除这种病是显性遗传病。若Ⅱ4号个体不带有此致病基因,Ⅲ7和Ⅲ10婚配,后代男孩患此病的概率是_________。
    (2)Ⅲ7号个体婚前应进行__________,以防止生出有遗传病的后代。若要调查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需要保证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3)若Ⅱ4号个体带有此致病基因,Ⅲ7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
    ①.Ⅲ7和Ⅲ10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
    ②.假设控制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分别用B和b表示,图乙表示Ⅱ3产生的卵细胞中相关染色体模式图,请绘制出该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并在图中标注相关的基因。
  • 下图表示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有关的部分结构及关系(“+”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细胞为_______,①处的激素名称为_______,作用为_____(用“+”或“-”表示)。
    (2)当人体进入寒冷环境中,激素C的分泌量将______,导致产热量增加,同时,人体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和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白化病患者皮肤缺乏黑色素;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的苯丙酮酸大量从尿液中排出。下图表示苯丙氨酸在人体内的代谢,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分析上图可知,在基因水平上,白化病患者是由于基因_______(填序号)发生突变所致,苯丙酮尿症是由于基因_______(填序号)发生突变所致。
    (2)通过A过程产生的苯丙氨酸进入内环境至少要穿过_______层生物膜,与催化A过程的酶的合成及分泌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4个)。
    (3)分析上图可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图是在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定光照强度对甲植物和乙植物的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
    (1)在光强为______千勒克司时,甲植物与乙植物光合作用产生O2的速率相等。当光强小于4千勒克司时,甲植物主要是因为______反应不足,从而限制了光合速率。
    (2)与乙植物相比,甲植物应种植在_______条件下,其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为______千勒克司,该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在温室栽培过程中,采取__________措施可使光饱和点右移。
    (3)若甲、乙代表某C3植物和C4植物,最可能代表C4植物的是________。C4植物叶片具有_______结构,有利于光合产物就近运入维管束,从而避免因光合产物的__________对光合作用产生抑制。
  • 研究发现,酸雨除了破坏叶绿体的结构外,还能破坏叶绿体中的色素。为了比较不同色素对酸雨的敏感程度,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和器材:长势相似的2年生龙眼植株、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蒸馏水、722分光光度计、研钵、试管、滴管等
    实验步骤:
    (1)模拟酸雨处理叶片
    ①.利用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和蒸馏水配制pH分别为4.5、4.0、3.5、3.0、2.5的模拟酸雨。
    ②.取6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______和10mL模拟酸雨。
    ③.用打孔器取龙眼叶圆片若干,然后向每支试管中加入圆片50片。
    ④.在适宜光照和温度下处理适宜时间后,取出叶圆片,用蒸馏水冲洗3次后待用。
    (2)色素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①.将每支试管中的50片圆片分别放入研钵中,向研钵中加入_________,再各加入10mL,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
    ②.将研磨液迅速倒入基部放有单层尼龙布的漏斗中过滤,将滤液分别收集到另6支试管中,试管口用棉塞塞严,以防止__________。
    ③.利用722分光光度计分别间接测定6支试管滤液中相关色素的含量,并记录在表中。
    实验结果: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
    ①.若用纸层析法分离滤液中的色素,则Rf值(色素在滤纸条上的上升距离/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距离)最大和最小的色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生物圈稳态的角度分析,酸雨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