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届湖北省黄冈市重点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调研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酵母菌、大肠杆菌和噬菌体都含有核糖体
    B.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可改变其组成,不改变其通透性
    C.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数目都可以发生变化
    D.蛙受精卵和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 有关真核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无丝分裂过程核膜和核仁周期性消失和重建
    B.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
    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合成纤维素
    D.有丝分裂仅出现于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
  • 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裂,则该细胞
    [     ]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B.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处于减数分裂中期
  • 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B.细胞癌变可以由病毒感染引起
    C.原癌基因只存在于癌细胞中
    D.癌细胞的转移与细胞间黏着性下降有关
  •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
    B.来自同一胚层的红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差异是不可逆转的
    C.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D.衰老细胞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减小
  •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B.分泌激素的细胞不能合成酶
    C.细胞质基质中含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D.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
  • 下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t2时,酶活性上升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正常人体细胞内酶活性随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 很多实验都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     ]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细胞质流动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 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并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装有清水的富含二氧化碳的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照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
    B.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
    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
    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 下列对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种子的形成过程中,有机物有合成有分解
    B.种子成熟过程中,自由水所占比例逐渐下降
    C.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先下降后上升
    D.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是从种子萌发开始的
◎ 2011届湖北省黄冈市重点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调研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科学家用不透水的蜡纸将柳树的韧皮部和木质部隔开,并在土壤中施用含42K的肥料,5小时后,测得42K大量集中在木质部,此实验证明了
    [     ]
    A.柳树根吸收土壤中矿质元素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矿质元素在植物体运输的动力是蒸腾作用
    C.植物体内运输矿质元素的通道存在于木质部
    D.K在植物体内是可重复利用的元素
  • 下图是大肠杆菌在含有乳糖和少量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培养时的生长曲线,下列据此做出的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b、d均为对数期,此时大肠杆菌的增殖方式为出芽生殖
    B.c时期,菌体内正在合成利用乳糖的酶,该调节方式为酶活性的调节
    C.培养基中的乳糖既是大肠杆菌生长的碳源又是氮源
    D.若要在只含乳糖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则用d时期的大肠杆菌为菌种可以缩短调整期
  • 微生物通过对代谢的调节能够最经济地利用营养物质,做到“既不缺乏也不剩余”。以下关于微生物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所谓“既不缺乏也不剩余”是通过酶合成的调节,不包括酶活性的调节
    B.连续培养的最大优点是有利于微生物尽快将代谢产物释放到培养基中
    C.改变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调节物质出入细胞从而影响代谢是酶活性调节的应用
    D.酶合成的调节是调节诱导酶的合成,酶活性的调节是调节组成酶的活性
  • 1957年,日本人率先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氨酸获得成功,人类从此开始了发酵工程的产业化。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发酵工程中常用的谷氨酸产生菌有谷氨酸棒状杆菌和黄色短杆菌,当培养液中的碳源和氮源的比例由3:1调整为4:1的时候,谷氨酸的合成量会下降
    B.谷氨酸在微生物细胞内大量积累的时期是稳定期,谷氨酸应属于它的次级代谢产物
    C.谷氨酸在人体细胞内的最终代谢产物要通过外排的方式进入血液,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人体内可由谷氨酸生成赖氨酸,但该过程只能改变氨基酸的种类,不能增加氨基酸的数量
  •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
    A.不同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基本相同
    B.在微生物的生活过程中,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都是自始至终产生的
    C.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都是微生物自身生长繁殖所必需的
    D.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都既受酶合成的调节又受酶活性的调节
  • 中学生物学知识中有不少“S”形曲线,以下基于下图所示曲线的分析中与事实不符的是
    [     ]
    A.x轴为氧分压,y轴为水稻根细胞对Zn2+的吸收速率。若在c点时中耕松土,k值并不改变
    B.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若在b点时提高CO2的浓度,k值可以改变
    C.x轴为时间,y轴为培养液中某菌体数目的对数。若在b点时改变环境条件或菌种的遗传因素,k值并不改变
    D.x轴为时间,y轴为某酶促反应生成物的量。若在c点时增加酶的量,k值并不改变
  • 中学生物学知识中有许多包含“一定”的结论,下列6项包含“一定”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完成 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完成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真核细胞一定有一个成形的细胞核 ⑤能进行生物固氮作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⑥人和动物的细胞一定没有细胞壁,但一定含有线粒体
    [     ]
    A.仅有一项正确
    B.有两项正确
    C.至少有三项正确
    D.全部不正确
  • 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
  • 人类在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后,随着药物使用次数的增加,原有剂量所产生的药物效用会有减少的现象,此即为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现象。这种对药物发生耐受性的现象,可表示为下图中的(甲线为刚开始使用某种药物时的作用情形;乙线为长期使用同种药物后的作用情形)

    [     ]

    A.
    B.
    C.
    D.
  •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M为空气中的SO2,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②和③过程加剧
    B.若M为空气中的CO2,则C元素在图中①②③④过程中循环形式是CO2
    C.若M为空气中的N2,则①过程可表示固氮蓝藻的固氮作用;②过程一般不存在
    D.若M为环境中的NH3,则①过程可表示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②过程表示另一些厌氧型细菌作用
◎ 2011届湖北省黄冈市重点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调研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图为某同学画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三处明显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该根尖,能测得放射性的结构有____(写出结构名称)。
    (3)正常情况下,与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    ]_____和[    ]________,因为进行此生理活动需要前者提供_______,后者提供_____________。
    (4)在细胞分裂末期,与图中1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
  •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正常生长的大豆幼苗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请分析回答:
    (1)实验室中用种过大豆的大田土壤培养大豆时,发现培养在经过高温灭菌土壤中的植株,比培养在没有经过高温灭菌的土壤中的植株长势要差,可能的原因是经过高温灭菌的土壤____________。
    (2)将植物培养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放在温暖而充足的阳光下,培养液中条件适宜。
    ①.在植物体内,由NADP+形成NADPH的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换是____________。
    ②.若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的C5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光条件下,14C标记的CO2通过绿叶的气孔进入细胞内,首先在____中发生反应,并合成14C的产物。
    ④.若用红外线测量仪对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进行24小时测定,并绘制了温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则d点时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比a点_______。
    (3)种植大豆时,间种适量玉米,可以减少N元素化肥的施用量,提高光能利用率。
    ①.对人体而言,大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于玉米蛋白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对大豆和玉米制作叶片过叶脉横切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结构上的区别是玉米_________。
  • 把果蝇干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液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 果蝇对CO2的耐受性有两个品系:敏感型(甲)和耐受型(乙),有人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让甲品系雌蝇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全为敏感型。
    实验二:将甲品系的卵细胞去核后,移入来自乙品系雌蝇的体细胞核,由此培育成的雌蝇再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仍全为敏感型。
    此设计实验二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红眼和白眼也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R表示,隐性基因用r表示),现有两只灰身红眼雌、雄果蝇杂交得到以下类型和数量的子代:
    (1)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2)让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 蝇的展翅(D)对正常翅(d)为显性,果蝇中的展翅个体相互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展翅:正常翅=2:1。
    (1)请解释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展翅:正常翅=2:1最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蝇在进化的过程中,D基因的频率将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无法判断”)。
  • 图1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2对应其所在的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1,为提高经济效益,在生物捕捞中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___________点。种群净补充量最大的是________点。
    (2)图2可表示生态系统碳元素的循环;其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3)若该经济鱼类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一条长到4kg的鱼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___kg。
    (4)近年来,由于生活污水不断排入,太湖不同程度地发生水华(蓝藻暴发)的现象。
    ①.蓝藻暴发会使____从而直接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
    ②.水华现象发生后一般不会导致太湖生态系统的崩溃,这是因为___________。
    ③.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部分鱼类死亡,会使水体污染加重,这一调节机制可称为__________。
  • 盐害是导致全球水稻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通过农杆菌法将CMO基因、BADH基因、mtld基因、gutD基因和SAMDC基因五个耐盐基因导入水稻,获得了一批耐盐转基因植株。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耐盐性状由_____个基因控制。
    (2)获得耐盐基因后,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图中的____(填“a”或“b”)处。耐盐基因的载体是____。
    (3)由导入耐盐基因的水稻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________技术。
    (4)从个体水平上检测耐盐转基因水稻是否成功可采用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
  • 赤霉素最突出的生理效应是促进茎的伸长,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1)图示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____作用。
    (2)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霉素与生长素之间表现为____关系。
    (3)遗传学研究表明,赤霉素对矮生玉米的作用效果明显,而对正常株高玉米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可见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____有关。
  • 许多禾谷类植物种子发芽时,胚产生赤霉素扩散到种子糊粉层,诱导合成α-淀粉酶,α-粉酶再分泌到胚乳中,使储藏的淀粉分解,为胚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验证赤霉素诱导α-淀粉酶的形成,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材料用具:大麦种子、0.1%淀粉溶液、浓度分别为2×10-5mol/L、2×10-6mol/L、2×10-7mol/L、2×l0-8mol/L的赤霉素溶液、醋酸缓冲液(用以稳定酶的活性)、I2-KI溶液、刀片、青霉素小瓶、分光光度计。
    (2)实验步骤
    ①.选取大小及发育状况一致、健康的大麦种子50粒,用刀片将每粒种子横切成两半,使其切成无胚的半粒和有胚的半粒(如下图),分别置于新配制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5min,取出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备用。
    ②.取小瓶6只分组编号,按下表加入各种溶液和材料,于25℃下培养24h。
    ③.淀粉酶活性分析:从每个小瓶中吸取培养液0.1mL,分别置于事先盛有1.9mL淀粉溶液的青霉素小瓶中,摇匀,在30℃温箱保温10min,然后加I2-KI溶液2mL,蒸馏水5mL,充分摇匀,在分光光度计下测定吸光度。
    (3)上述试验中,将材料置于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5min,然后取出用无菌水冲洗数次的目的是________。如果1号小瓶为空白对照组,则实验材料加_______,3~6号小瓶实验材料加__________。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溶液的吸光度,比较吸光度的差异,实际上是测_______来衡量α-淀粉酶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