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生物调研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继导致了全球性的恐慌,引起了人们对公共卫生安全的极大关注。下列关于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甲型H1N1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它们都只含有核糖体,没有其他结构复杂的细胞器
    B.它们的新陈代谢类型都是异养需氧型
    C.培养它们都要用含有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等营养全面的培养基
    D.这些病毒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糖核苷酸
  • 2010年10月1日晚发射升空的“嫦娥二号”上有许多关键性的技术突破,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判断,在“嫦娥二号”中进行下列空间实验,最难完成的是
    [     ]
    A.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
    B.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C.用溶液培养法验证Mg是植物的必需矿质元素
    D.抗生素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
  • 兔子吃的草中含有叶黄素,但在兔子体内叶黄素仅积累于脂肪而不积累在肌肉中。发生这种选择性积累的原因应该是这种色素的
    [     ]
    A.脂溶性
    B.水溶性
    C.特异性
    D.相对分子质量小
  • 食品保鲜不仅要保持食品的品质新鲜,还要保持食品原有的色泽和风味。当前人们常用食品保鲜膜来保存食品,原因是
    [     ]
    A.保鲜膜可以隔绝空气,阻止呼吸,抑制病原体的生活
    B.保鲜膜可以抑制蔬菜、水果的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C.保鲜膜的成分具有杀菌作用,蔬菜、水果避免了因微生物污染而变质
    D.上述全部理由
  • 健康、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前几年的苏丹红、三聚氰胺到今年曝出的“霸王”洗发水中含有的二恶烷、“金皓”茶油中含有的苯并芘,每一次都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下列关于苏丹红、三聚氰胺、二恶烷、苯并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苏丹红、二恶烷、苯并芘都能诱发人体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B.二恶烷、苯并芘是今年发现的化学致癌因子
    C.实际上用双缩脲试剂就可以检测出牛奶中是否添加了三聚氰胺
    D.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苏丹红、二恶烷、苯并芘后培养动物细胞,根据发生染色体结构或者数目变异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即可判别它们能否致癌
  • 在微生物培养中,下列措施不能缩短调整期的是
    [     ]
    A.增大接种量
    B.选用对数期菌种接种
    C.培育对环境适应性强的菌种
    D.配制营养成分全面的培养基
  • 下图为某绿色植物的逐渐变黄最后脱落的叶片中两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判断中与图解相符的是

    [     ]

    A.a为Mg元素,b为K元素
    B.a为Ca元素,b为Fe元素
    C.a为Fe元素,b为Mg元素
    D.a为N元素,b为Ca元素
  •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将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成电能的色素只能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B.实际上,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也可以做还原剂来参与暗反应还原C3
    C.NADPH的生成标志着光能转变成了电能
    D.光反应中电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都储存在ATP中
  • 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的过程中,都能出现的是
    ①在体内储存 ②在体内相互转化 ③分解后释放能量 ④生成水、CO2和尿素
    [     ]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下图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部分所对应的结构最接近的是
    [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 2011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生物调研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关于二倍体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自然界物种的形成一般需要经过漫长时间的隔离,而这种手段可直接获得新物种
    C.有可能把两种植物的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植株上
    D.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杂种植株一般要在幼苗期用秋水仙索处理,才能恢复可育性
  • 生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工程领域的新成就,正极大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筛选是生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在微生物选种时可利用无氮培养基从土壤溶液中筛选出根瘤菌
    B.在单克隆抗体制备中有两次重要的筛选过程,第一次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是筛选出能产生相应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C.利用组织培养获得人工种子的过程一定存在脱分化和再分化
    D.应用发酵工程不仅可以得到多种抗生素、维生素、色素、激素,还能得到单细胞蛋白
  • 某同学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发现视野中的微生物向如图1所示的方向游走,想要跟踪观察,他应把载玻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
    [     ]
    A.甲
    B.乙
    C.丙
    D.丁
  • 从线粒体中分离出的磷脂分子,在水面形成的磷脂单分子层的表面积(S1)大约是线粒体外表面积(S2)的

    [     ]

    A.1~2倍
    B.2~4倍
    C.4倍左右
    D.4倍以上
  • 将人的红细胞置于盛有下列液体的离心管中10分钟后离心,得到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中K+含量最高的离心管内盛有的是
    [     ]
    A.10%葡萄糖溶液
    B.0.9%氯化钠溶液
    C.30%蔗糖溶液
    D.蒸馏水
  •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根尖分生区细胞和叶肉细胞不是都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却在不断更新
    B.抑制细胞膜上载体活性或者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C.小麦的根细胞中无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同化作用
    D.乳酸菌、酵母菌的细胞内都含有核糖体和DNA
  • 根据每个细胞中DNA的相对含量,将某种连续增殖的动物细胞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如图1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成曲线,如图2所示。请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结论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
    A.图1中的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BC段
    B.图1中的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AB段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用秋水仙素处理,会使丙组的细胞数目增多
  • 下列关于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糖元只能在肝脏(肝糖元)和肌肉(肌糖元)处合成
    B.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因为单位质量的脂肪与糖元相比不仅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而且储存时所占的体积较大
    C.饥饿时血液流过肝脏后血浆中的尿素和葡萄糖均会增多
    D.淀粉化学性消化的起点是口腔,脂肪化学性消化的起点是肝脏
  •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般来说,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这一生理过程的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B.染色质凝缩,细胞核体积增大是所有衰老细胞都具有的特征之一
    C.动物肝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
    D.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细胞壁,这是酶的专一性原理的应用
  •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植物细胞融合一般先用15%盐酸和95%的酒精处理植物组织得到单个细胞,然后制备原生质体
    B.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只会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不会破坏动物细胞
    C.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出的新个体一般只具有一个亲本的遗传性状
    D.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需经高温灭菌处理后再置于无菌条件下培养
◎ 2011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生物调研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图表示的是冬小麦在不同生长时期对K、P和水的吸收量,分析此图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
    A.小麦对离子吸收具有选择性
    B.小麦吸收水和离子的方式分别是渗透作用与主动运输
    C.小麦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对离子和水的需要量不同
    D.小麦对离子和水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下图甲是某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图乙表示某植物光照强度、温度与光合作用速度的关系,图丙表示(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温度与光合作用速度的关系。请据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据图甲分析可知,Ⅰ表示光反应阶段,字母B代表的物质是[H],过程②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B.据图乙分析可知,在光线弱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度因素是光照强度,此时主要影响的光合作用过程相当于图甲的Ⅱ阶段
    C.从图乙可见,光照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的速度不再增加,且具有稳定发展的趋势,这种变化只取决于温度的高低
    D.图丙中C点对应的温度表示某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出现CD段的原因是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继续升高酶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度降低
  • 下图是关于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实验过程,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和图示实验过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上述实验排序②③⑤①④,就是科学家发现植物的生长紊的科研实验顺序
    B.序号⑤所表示的实验验证的结论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物质)可以透过琼脂块
    C.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序号④所表示的实验的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
    D.序号①、②、③所表示的实验都能验证单侧光照射能够引起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物质)发生横向移动
  •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蛋白胨可用于培养大肠杆菌,也可用于培养噬菌体
    B.圆褐固氮菌因为能够独立利用氮气合成氨,所以其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
    C.诱导酶是只有在诱导物存在时才可能合成的酶,它的合成不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D.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是基因突变
  • 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定”、“至少”、“最多”等词语,是同学们学习中要特别关注的。以下关于最多或最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显微镜下观察同等直径的单行排列细胞,如果放大50倍时最多可看到20个完整的细胞,放大100倍时,最多可看到10个完整细胞
    B.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为E→F→G→H,若F有20mol的葡萄糖,则流入H营养级并被储存在ATP中的能量最多为2238.5千焦
    C.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9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为27
    D.一颗饱满的花生中有两粒种子,则此花生的形成需要的子房、胚珠和至少的花粉粒数分别是1、2、4
  • 植物的根系只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同一个过程吗?请你利用培养在完全营养液中菜豆幼苗设计1个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你的实验应包括:被验证的假设;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的一个方面和必须保持相同的2个因素;实验的因变量;能支持你的假设的一个实验结果。
    (1)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
    (2)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时:不同的一个方面是,实验组_________、对照组_______;必须保持相同的2个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
    (4)写出能支持该实验假设的一个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下表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请分析回答:
    (1)假设被调查群体中患甲病的纯合子为200人,则被调查的人群中显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
    (2)下图是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甲病(基因为A、a)、乙病(基因为B、b)的家族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①.Ⅲ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②.如果Ⅳ6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Ⅳ6是女孩,且为乙病的患者,说明Ⅲ1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
    (3)若要快速检测正常人群中的个体是否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可利用特定的分子探针进行检测,这一方法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
  • 为了更好地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科学家经常用青蛙、大白鼠、猴等实验动物进行科学实验。请根据下列相关实验回答问题:
    (1)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A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B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C使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行为亢奋。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将正常大白鼠从室温移至低温环境中,其血糖浓度会升高,原因是在低温刺激下,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促进____的分泌,进而主要促进__________,使血糖升高。
    (2)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简称脊蛙)为材料,进行脊蛙反射实验。实验前将蛙头部剪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右后肢下端的皮肤上,可看到________现象,在此反射活动中,兴奋以__________形式从上一个神经元传到下一个神经元。若破坏蛙的脊髓,再重复上述实验操作,上述实验现象不出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下图为用猴进行的科学实验,实验中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在此反应过程中建立的突触结构类型有神经一神经突触和_____突触,兴奋在后一突触处传导的机理及效应是________。
  • 图1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
    (2)图1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
    (3)图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贝类后,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图2所示:
    则图2中的A、B、C、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
    (4)由图2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细胞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1)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____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____(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2)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____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3)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____。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___,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____(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4)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