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江苏省苏州新区第一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生物期中考试(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HCO3-、HPO42-
    B.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C.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D.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 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迷。科学家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
    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传递信息的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这类突触沉默的原因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同声翻译又称同步口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
    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在译员专心进行同声翻译时,参与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 ③大脑皮层S区 ④大脑皮层V区 ⑤大脑皮层W区
    [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 寒冷的冬天,人从温暖的室内来到室外时,生理活动出现的变化有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升高 ③皮肤血管舒张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     ]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 下图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
    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
    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 成年女性排卵的前一天,血浆中的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可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进腺激素分泌减少
    ②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进腺激素分泌增加
    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②→④或①→③→⑤
    D.②→①→④或②→①→③→⑤
  • 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 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 与神经调节相比,高等动物激素调节具有的特点是
    ①调节速度快 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范围广 ④作用时间短 ⑤作用部位准确 ⑥作用时间较长
    [     ]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 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a细胞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
    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
    C.c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d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江苏省苏州新区第一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生物期中考试(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为不透光的锡箔帽和套)
    [     ]
    A.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B.若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⑥进行对照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①③⑤
  • 下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图乙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后测得b处生长素浓度为m,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X,则
    [     ]
    A.n<X<i
    B.X>m
    C.m<X<n
    D.X>i
  • 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
    A.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B.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 在5个相同的琼脂块上分别放置1-5个水稻胚芽鞘尖端,几小时后将这些琼脂块分别紧贴于5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经暗培养后,测定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图所示)。正确的结果是
    [     ]
    A.
    B.
    C.
    D.
  • 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
    [     ]
    A.赤霉素、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乙烯
  • 在温室中混合播种不同比例的大麦和燕麦,结果如下表:
    如果在温室中,混合播种50%的大麦和50%燕麦,其他条件不变任其发展,若干年后温室中的植株数
    [     ]
    A.大麦和燕麦各占一半
    B.大麦远远多于燕麦
    C.燕麦远远多于大麦
    D.大麦和燕麦均减少
  • 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 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 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306只,必须积极防治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 下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需要做的是
    [     ]
    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
    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C.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
    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 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浸泡在下列5种溶液中24小时,然后种植。比较雄花与雌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如下表: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到的推论是
    [     ]
    A.甲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
    B.丙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
    C.丁液最有利于雄花的形成
    D.甲液、乙液等体积混合较利于雄花的形成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江苏省苏州新区第一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生物期中考试(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
    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
  • 下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大量形成浆细胞
    B.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的抗体效率低,保持时间较短
    C.图中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
    D.图中说明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
  •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相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 图1是分泌细胞(甲)分泌的某种物质(①)与靶细胞(乙)结合的示意图,图2是突触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__________。
    (2)在饭后,正常人胰静脉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由_______分泌的。若分泌细胞(甲)为下丘脑细胞,那么靶细胞则为____________细胞。
    (3)若分泌细胞(甲)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能否为垂体细胞?_________。简要说出理由:___________。
    (4)图2中A、B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当A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
    (5)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药物对神经传导的影响,某种药物能够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若将此药物放在图2的C处,在Y处刺激,预计突触后的神经元将发生________________。
  • 糖尿病是日常生活的常见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下图是人体内的血糖平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结构),A、B、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
    (2)图中具有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的激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人体内血糖浓度过高时,会出现尿糖,可用______________试剂进行检测。
    (4)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最可能受损的是______________。
  • 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__功能。物质甲和物质乙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_。
    (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___________。
    (4)若刺激图中A点,电表指针偏转的次数是______________。
  • 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试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溶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如图2。请分析并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_________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
    ______________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______________。
    (3)生长素类似物A 应溶解于______________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______________mm。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______________(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
    (5)图2中,浓度为0.1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______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舍弃  B.修改  C.如实填写
    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______________。
  • 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 ,结果如下表:
    (1)根据上表数据,在下面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模型。
    (2)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中可看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
    的____________因素起重要作用。
  • “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1hm=10000m2) ,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只/hm。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______。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______________。
  •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表一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表一: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1)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
    (2)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第_________天的增长率最大;A组与B组酵母菌中数量达到的最大值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A组中该数值比B组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图中缺少C组酵母菌的数目变化曲线,请你根据自己的推测在答题纸相应的图中补充画出该曲线。______________。
    (4)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______________。
  • (1)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按图示,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
    是______________(填①~⑦编号)。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填①~⑦编号)。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______________,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图中免疫细胞C2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3)某实验室通过手术获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了相关研究。
    按下表准备两组实验大鼠并作如下处理:向大鼠皮下注入等量的SRBC(山羊红细胞);7天后,取脾脏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将适量脾细胞悬液与SRBC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检测SRBC破裂情况(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培养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OD值越大)。
    ①.向大鼠皮下注入SRB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②.脾细胞悬液会引起SRBC破裂,说明悬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物质,产生该物质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
    ③.有人认为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做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你认为有必要吗?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④.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