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分子特点的实验的试题列表
验证分子特点的实验的试题100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如何?请利用品红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进行探究。(1)假设:。(2)用品:。(3)进行实验: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以下是小瑛和小方设计的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小方的实验如图(1)所示,图(2)是小瑛的实验,在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1)实验I: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I得出什么结论?(2)实验II(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出现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进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小红于是能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实验装置如图2。实验操作:①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1)下列说法错误或实验数据不合理的是(填序号);①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疏松的棉花;③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同学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学反应C.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D.两瓶无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1)图I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在实验时同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魔术表演的热潮。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一位九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表演了一组化学小魔术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重庆一中初三某班同学在国庆晚会上表演了一组化学小魔术,请你用化学知识揭开其中之谜。(1)魔术一“奇花变色”该魔下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B.C.D.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氨水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今年10月,我市化学教师在全省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竞赛上获大奖,如下实验是其获奖作品之一:实验装置:实验操作:(1)①用集气瓶集满一瓶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到结论.结合下列实验回答问题.(1)实验(1)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_________(填“相等”“变大”或“变小”).(2)实验(2)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某同学用酚酞试液和浓氨水做“氨分子扩散”实验,结果发现试管内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棉花却变成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某同学为探究分子的特性,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其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B.品红放入水中,整杯水逐渐变红C.在过氧化氢溶下列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1)D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F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2)B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实验成功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魔术表演的热潮。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一位九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表演了一组化学小魔术以下是小瑛和小方设计的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小方的实验如图(1)所示,图(2)是小瑛的实验,在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在一长条滤纸上均匀滴上几滴酚酞试剂,伸入一支干燥洁净的试管里,在试管口处塞一小团棉花,并用滴管滴十几滴浓氨水于棉花上。(1)描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易拉饮料罐是用很薄的铝片制成的,在空罐中注入少量水,用酒精灯加热到沸腾,待大量水蒸气逸出后,先移去酒精灯,再用厚胶纸把罐口密封住,待自然冷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A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某同学在家做如下图所示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通过这一现象某同学在家做如下图所示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通过这一现象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魔术表演的热潮。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一位九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表演了一组化学小魔术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根据下图回答问题。⑴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在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某同学将两支燃烧的蜡烛和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过氧化钠与棉花不反应)放在如图1在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时,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它能帮助我们主动学习。(1)探究1:如下图所示,在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在烧杯B中加入3-5ml浓下列课本中研究微粒特性的化学实验与其主要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证明物质是可分的且都由细小的微粒构成B.氨水挥发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实验---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来探究分子的性质。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1)取一个50mL的量筒,倒入蒸馏水,(如图甲)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__________,其读数为为了证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你认为可以证明微粒运动的是(1)一块糖放入水中,不久得到一杯糖水;(2)一瓶酒精打开,不一会闻到酒精的气味;(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查阅资料:浓氨水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的液体,它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图的实验:(1)当他向试管口的棉花滴加浓氨水,过一会儿后,观察到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2)本实验的现象证明了_______________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魔术表演的热潮。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一位九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表演了一组化学小魔术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空气是由不连续的空气分子构成的C.某同学在家做如下图所示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通过这一现象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小明通过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某些性质,实验装置如下:(1)对比描述A.B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2)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是____________。教材第三单元有一个“活动与探究”实验,其实验步骤是: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1)小明通过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某些性质,实验装置如下:(1)对比描述A.B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2)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是____________。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如下图,向用滤纸扎成的小白花上,喷洒酚酞溶液后,将其放入水槽内,再向水槽内放入一瓶盛有浓氨水的烧杯,迅速用玻璃片盖住水槽。过一会儿,可观察到:小白花变________,这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请你参与下列探究:【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如图所示,两个集气瓶各装一瓶空气和一瓶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为红棕色),把两瓶间的玻璃片抽掉,看到什么现象?用分子观点解释。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氨水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根据下图所示有关物质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A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由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易拉饮料罐是用很薄的铝片制成的,在空罐中注入少量水,用酒精灯加热到沸腾,待大量水蒸气逸出后,先移去酒精灯,再用厚胶纸把罐口密封住,待自然冷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A根据实验内容回答问题。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实验现象解释A.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分子图像分子是真实存在的B.酚酞溶液变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糖水的体积小于糖和水的体积之和分子如下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提示:酚酞遇氨水变红色)。(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________,其用途小维同学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绑在树形铁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放置盛有浓氨水的微型烧杯,罩上大烧杯。(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如下图所示,将两块冰糖放入玻璃杯中,再放一根木筷,接着向杯中倒入约20mL水后在水面划一条水平线,搅动一会,冰糖块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液面与所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根据下图所示有关物质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A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由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下列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1)上述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2)B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实验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____如下图所示,在小烧杯乙和丙中分别放入不同的物质后,立即用大烧杯甲罩住小烧杯乙和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乙和丙中分别放入浓盐酸和浓氨水后,大烧杯甲中会有白烟产生如下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将试管置于实验台上。(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棉花上(10-15滴),A的名称是____;该仪器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1)实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出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2)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注: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到碱性物质变红,遇中性物质或酸性物质不变色,氨水呈碱性,蒸馏水呈中性)(1如图所示,两个集气瓶中,上瓶装的是无色的空气,下瓶装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当抽出玻璃片后,短时间内无法看到明显现象,如果下面用酒精灯加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发现甲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对上述现象的下列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1)A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试管1和2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2)C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小然同学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下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1)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__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的对比实验。(1)实验1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为__________。(2)实验下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⑴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小黄用下图装置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必要的固定装置已略去):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加入药品和水;③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通过下列实验(如下图)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合理的是[]A.甲实验既可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又可说明氨气溶于水显碱性B.乙实验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下图现象。请填空:(1)能说明糖水是溶液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1)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小强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方法。实验一、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如下图)(1)实验现象下列A-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1)D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2)B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①装置气密性好;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③红磷过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A.甲实验既可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说明氨水显碱性B.乙实验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可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如下图所示,王琳同学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①请你帮她填写下表中的空白:②王琳同学认为(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说明;(2)继续向体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将下列四个化学实验的实验目的填写在横线上,并回答相关问题。(1)(2)在实验A中使用的计量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的名称,下同)。在上述四个实验中有三个实验都使用了的一种仪将下列四个化学实验的实验目的填写在横线上,并回答相关问题。(1)(2)在实验A中使用的计量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的名称,下同)。在上述四个实验中有三个实验都使用了的一种仪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2011年3月光明中学科技节活动中,初三(9)班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A所示实验可观察到▲,该实验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填字母)。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B.C.D.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不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下列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A.实验如图,观察到A烧杯(盛有酚酞溶液)中的溶液随着时间的变化由无色变成红色B.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C.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如图的装置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生变化前的浓氨水是无色液体B.发生变化前酚酞溶液是无色液体C.放置一段时间后,浓氨水先变红D.放置一段时间后,酚酞溶液先变红同学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学反应C.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D.两瓶无某同学为探究分子的特性,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其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B.品红放入水中,整杯水逐渐变红C.在过氧化氢溶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查阅资料:浓氨水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的液体,它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1)图I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在实验时同同学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学反应C.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D.两瓶无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肉眼可见的实验现象,再加上分析推理,来认识分子的性质和确认分子的真实存在.【实验理解】(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大烧杯罩住的两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_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这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绑在树形铁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滴几滴浓氨水,罩上大烧杯,过一会儿,使可发现棉花团由白色变成
验证分子特点的实验的试题200
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甲)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超市中的许多食物用保鲜膜包装后出售。保鲜膜为什么可以“保鲜”呢?【设计实验】在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林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示放置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下图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装置图。向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是____;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教材第三单元有一个“活动与探究”实验,其实验步骤是: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1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进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小红于是能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实验装置如图2。实验操作:①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下列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1)A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试管1和2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2)C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B.乙实验既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下列有关实验设计达不到实验目的是[]A.比较火焰各层温度B.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C.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探究微粒的运动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人们认识物质的性质,同时能感悟微观粒子的特征.请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Ⅰ.【实验1】某校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加热碱式碳酸铜.(1)实验观察到绿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A.AB.BC.CD.D教材第三单元有一个“活动与探究”实验,其实验步骤是: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请你参与下列探究: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微粒的性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如下图所示,王琳同学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①请你帮她填写下表中的空白:②王琳同学认为下列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1)医院可用A装置来观察给病人输氧情况,导管____(填“a”或“b”)应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2)B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如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都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小明于是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如下:实验操作a.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通过如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A.甲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以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也由此可推出灭火的方法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已知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气体物质分子的速度与分子的质量有关,分子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小,如图所示容器A(是一种瓷筒,器壁能让气体分子通过)中充满了空气,当烧杯中充满同学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学反应C.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D.两瓶无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1)图I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在实验时同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1)图I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在实验时同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有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2下列A-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1)D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2)B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①装置气密性好;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③红磷过通过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实验结论实验①实验②A人呼出的气体全部是CO2B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D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A.AB.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双氧水B.高锰酸钾C.二氧化锰D.液态空气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ABCD实验现象解释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分子间有间隙镁原子显电中性的原因是A.质子数=中子数=12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C.中子数=核外电子数=12D.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12(10分)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⑴达到稳定结构的粒子是(填序号,下同);⑵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和;⑶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⑷表示金属元素的是;⑸(6分)“比较出真知”,比较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刚同学利用比较的方法探究得出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论。下面是他设计的实验:在第一步中他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得出的(6分)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1)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_____(填“正确”或“错误”),卢瑟福进行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呈电中性B.原子是实心球体C.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在H2、OH-、H、H+四种微粒中,属于分子的是A.OH-B.H2C.HD.H+许多水果能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人们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的体积很小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是香的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目前,科学家打算合成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形分子,方法是把足球型的C60分子融进足球型的Si60分子中,使外面的Si原子与里面的C原子结合。下列与这种物质有关的一些说法中,错误下列有关“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认识、错误的是()A.物质是由微粒构成B.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C.微粒之间有间隔D.任何微粒都不可再分每年三月,我市仁和区务本乡桃花盛开,花香扑鼻,人们能闻到花香是因为A.分子间存在间隙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金属钛的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所以在航天、医疗和化学工业中用途广泛。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数为()A.48B.26C.22D.4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60个N原子可以结合成一个N60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一个N60分子中含有30个N2分子C.N60和N2的性质完全相同D.N60的相对分子质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点。(1)在水、铜、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2)萨罗(Salol)是一种消毒剂,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它们的原子含有不同的A.质子数B.最外层电子数C.电子层数D.中子数当液化汽泄漏时,我们常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可分成原子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物质由分子构成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水分子变大了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水分子间隔变大D.水分子数目增多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O2B.H2OC.CO2D.SO2下列现象或事实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冰能融化B.将稀盐酸倒在大理石上可以观察到气泡C.墙内开花墙外香D.各取10ml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溶液总体体积小于20mL2010年2月19日德国重粒子研究中心宣布原子序数为112号的元素符号为Cn,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7。下列有关112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77B.该元素原子的质医疗上,用C—14呼气试验取代胃镜,可以无痛、快速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已知C-14原子中核电荷数为6,中子数为8,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14B.6C.8D.12下列各粒子中,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电子⑤离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④⑤“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颜色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和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B.甲形象的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1)若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则表示,表示,表示。(填化学符号)(2)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下图所示的事实不能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着的是()A.炒菜闻到香味B.压缩空气C.酚酞溶液从无色变为红色D.湿衣服晾干下图A、B是钠元素和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C、D、E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仔细观察,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钠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___________;(2)硫元素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粒子,不可再分B.原子和离子都是带电的粒子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物质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你认为下列事实和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事实解释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B敞口放置的酒精溶下列关于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构成物质的离子之间没有间隙C.分子可以在化学变化中分解D.原子得到电子后变成阴离子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或结论错误的是A.水结成冰——分子大小改变B.氢气燃烧——分子本身改变C.湿衣服晾干——分子不断运动D.空气受压体积变小——分子间间隔变小请你用已经掌握的实验室有关气体制取和净化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⑴写出上图中a、b仪器名称:a,b。⑵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代号),若用C装置收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分子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体积很小下列有关原子或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D.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这说明A.分子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体积很小D.分子间有间隔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C.在任何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D.不同种类的原子,不能相互结合下列关于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B.该物质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3:4:3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l76D.其分子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构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燃烧,说明空气和氧气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C.变瘪的乒下图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表示()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B.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运动C.酒精挥发——分子间距增大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分子发生我们北方冬季气候干燥,易给人带来不适.医生建议在室内放盆热水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这种方法说明()A.分子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是可分的D.分子在不断运动化学无所不在,生活离不开化学.家用热水瓶通常使用饮木塞,当装入或取用开水,需将饮木塞放在桌面上时,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分析软木塞应怎样放置?简要说明理由.(2分)水被烧开时,壶盖被顶起,说明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的体积变大D.分子间空隙增大物质都是由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B.干冰C.汞D.氯化镁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D.液态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变大了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A.H2SO4B.H2O2C.H2SD.H2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关于分子和原子的正确认识是A.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B.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种类都发生变化C.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D.物理变化中(4分)加热试管内的固体时,试管口应该,原因是;加热时应该先,然后再(7分)现有下列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写空白[(2)—(4)小题用序号填空]:(1)有刻度的仪器是,瓶口做了磨砂处理的是。(2)加热少量液体时要用到。(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用到,在用(5分)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放在桌面上,然后拿起瓶子,瓶上的药品标签要,瓶口要紧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这样不会倒出,也不会腐蚀到标签。日常我(3分)小明同学在做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试帮她分析一下造成此后果的原因可能有(至少答三点)­­­­­(4分)某实验测出的人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1)请你填写表中的空格。(2)请你回答: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主要是。(3)请你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一滴水(约0.05mL)中大约有l.67x1021个水分子,由此最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着B.分子间有一定间隔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走进甘肃“玫瑰之乡”永登苦水玫瑰园,花香四溢,沁人心脾。人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2011?张掖)收获季节一进入四会、广宁、德庆的橘园,就可以闻到柑橘的香味.这是因为()A.分子在不停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还可再分用原子、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其中正确的是()A.NH4HCO3加热分解生成NH3、水和CO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原子不同图3是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标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①一原子序数B.②一元素名称C.⑧一元素符号D.④一原子质量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硫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4分)“比较”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科学方法。请按照下列要求,简要说明合理的实验方法:(1)比较常温常压下,水和空气的分子间隔大小。(2)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下列各微粒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BCD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B.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因此不显电性(5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A、B、C、D表示4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1)D物质是由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2)物质A和物“生态君山,荷香天下”。荷花盛开,芳香四溢,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总是在不停运动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打气筒给篮球充气,说明分子间有间隔B.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水结成冰,体积发生变化,说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B.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D.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佛山创文让生活便得更加美好,春夏之交的佛山满眼翠绿、花香四溢。下列能解释“花香四溢”的是()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C.分子间是有间隔的D.分子是由学习化学时可用右图描述某些相互关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验证分子特点的实验的试题300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B.茉莉花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二氧化碳分子B.碳原子和氧分子C.碳原子和氧原子D.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相同的Na、Mg、Al、K四种金属,含原子数最少的是A.NaB.MgC.AlD.K下列微粒能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是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g,则实际质量为2Ag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4gB.2C.2AD.2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A.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B.酒精燃烧——分子发生了变化C.干冰升华——分子间的间隔改变D.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已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对应的是: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的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C.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在一个二氧化硫分子和一个二氧化氮分子中,都有A.一个氧分子B.氧元素C.两个氧元素D.两个氧原子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密度越小。下列气体中密度最小的是A.N2B.COC.SO2D.CH4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①④③②B.④①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春天,我们站在菜地里就能闻到菜花的香味,这是因为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B.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有一定质量D.分子间有间隔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硫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能得到的结论是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能使酚酞溶液变(5分)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用序号填空:(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3)表示阳离子的是;(4)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是;(5)A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一下列操作或现象与解释不一致的选项是()洋葱(见右图)被誉为“蔬菜皇后”。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质量很小镧的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下列有关元素镧(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原子的中子数为57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7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8.9(2分)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现象。请填空:(1)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微观解释是:[来源:学#科#网](2)放在热水中,溶解速度加快的微观解释是:(5分)某兴趣小组做右图所示为了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用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C.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质子数和电子总数都与NH4+相同的微粒是A.OH–B.Na+C.K+D.H2O请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1)湿衣服即使放在室内,过一段时间后,也能够变干。(2)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在窗外就闻到了香味。(3)用水银温度计测温度。1991年,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量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则铟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值为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某粒子,核外有A个电子,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中子数为A.A+2B.M-A+2C.M+A-2D.M-A-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对事实或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事实或现象解释A香味扑鼻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气体能被压缩分子之间有间隔C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D电解水生苏州是一座美丽的宜居城市,到处鸟语花香。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当我们经过花园时常常会闻到花的香味,其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气体分子之间有较大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每年夏天我国南方的部分地区会发生洪涝、泥石流等灾害。全国人民共同抗洪救灾。(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在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为了搜索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人们用了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试用化学观点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A.分子很对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A.梅花扑鼻香自来——分子在运动B.给篮球打气——分子变小了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构成二者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钟后玻璃管内有一团白烟(如图所示),白烟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NH3+HCl=NH4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氨分子和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没有间隔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011年·衡阳)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使福岛第一核电站遭到破坏,引起核辐射污染,其主要污染物有铯—134、铯—137和碘—131.它们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娄底是一座美丽的宜居城市,到处鸟语花香。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ABCD今年3月,地震引发了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为中国核电站的快速扩张和核安全敲响了警钟,应该思考如何安全利用原子能。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这说明A.分子的间隔变大B.分子可再分C.分子质量变大D.分子体积变大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密度就越小。则下列气体中密度最小的是A.CH4B.COC.SO2D.N2(6分)试用“分子”、“原子”或“元素”回答:(1)酒精易挥发,这表明酒精在作扩散运动,由液态变成气态,表明酒精间的距离变大了。(2)氧保持着氧气的化学性质。铁保持铁单质的化学性I-131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放射性碘原子,常用于核反应堆的燃料棒。I-131的核外电子数为()A.53B.78C.127D.131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六月槐花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汽油挥发──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食物腐烂──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别的物质的分子D.变瘪的乒乓以下事实,不能用分子性质作出合理解释的是A.不锈钢比普通钢材耐腐蚀B.水在自然界天然循环C.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是()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释放出放射性碘131。碘131原子和碘127原子都属于碘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B.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C.它们的核电荷(2011年湖南衡阳,14题)关于甲、乙、丙、丁四个装置(如下图所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装置可用作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B.乙装置可用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C.可用丙装置收集(2011年山东德州,2题)下列实验仪器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是(2011年上海,32题)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是A.B.C.D.(2011年浙江杭州,10题)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2011年山东济宁,15题)以下事实,不能用分子性质作出合理解释的是A.不锈钢比普通钢材耐腐蚀B.水在自然界天然循环C.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2011年四川泸州,13题)在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为了搜索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人们用了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试用化学观点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能发现幸(2011年山东聊城,16题)今年我国要求“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别人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2011安徽芜湖,9题)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钟后,玻璃管内有一团白烟(如图所示),白烟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的氯化氨(NH3+HCl=NH4Cl)。下列说法(2011年湖南邵阳,4题)春暖花开,远远地就能闻到油菜花香味。这是因为()A.分子质量很小B.分子总在不断运动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10福建省福州3.)图l所示实验主要说明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10无锡6)搜寻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埋在地震废墟中的幸存者,这能说明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比原子大(10贵港4)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比原子大当同学们进入食堂时,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这说明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是原子构成的(10日照11)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100ml,对此现象的解释最科学的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0泰安)18.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都是带电荷的粒子B.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C.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10年云南玉溪8)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食盐是咸的,白糖是甜的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B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它们所含的阳离子(10日照3)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A.水B.双氧水C.二氧化碳D.液态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B.只有单质与化合物才能形成混合物C.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D.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下列水的变化中,能证明水分子可分的事实是A.水的沸腾B.冰雪融化C.海水蒸馏淡化D.水的电解随着“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我国还将发射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硒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具有抗癌作用,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则它的中子数为()A.45B.34C.79D.113是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B.该元素可能是金属元素C.该图没法表示出中子的数目D.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某种氯原子的质量为Mkg,一个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为Nkg,则这种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B.C.D.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所得总体积_______(填“大于”或“=”或“小于”)200ml,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还能说明这一结论的例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江西,19题)化学小实验是我们进一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方式。(1)图1中将10mL的红墨水与10mL酒精混合,所得体积小于20mL,其微观原因:;(2)图2生成炭黑的实验说明(10内江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水分子之间有间隙,所以水存在三态变化B.因为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C.因为双氧水中含有氧分子,所以可用它制取氧气D.因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B.在花园里能够闻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C.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水蒸发时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B.水蒸发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C.水分解时分子中原子种类发生改变D.水分解时水分子保1911年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时发现(示意图如下):(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B.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C.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家庭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就含有放射性元素氡。若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50B.86C.136D.222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选项现象解释A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分子是有质量的B酒精敞口放置浓度变稀分子是运动的C固体氧气和气态氧气化学性质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以下某同学归纳中,存在错误的一组是()A.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的体积比原子大。B.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下列物质①空气;②MnO2;③SO2;④液氧;⑤爆鸣气;⑥KClO3;⑦KMnO4其中存在氧分子的是A.全部B.①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④⑥⑦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重新鼓起来,是因为乒乓球内气体A.分子的体积增大B.分子间间隔增大C.分子的质量增大D.分子的个数增多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用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分子在不断运动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微粒间的间隔变大了C.将25m3的石油气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元素组成B.质子数不等的粒子一定属于不同种元素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本质上的不同点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构成物质,原子不能C.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D.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A.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B.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C.食盐和面包粉混合均匀D.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下列关于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含有氧分子B.都是氧化物C.都含有氧原子D.都含有氧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混合物中可能只含一种元素,纯净物中可能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B.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C.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氢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B.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再分C.分子的运动速率比原子快D.同种类、同数目的原.100mL酒精与100mL水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0mL,这一事实说明【】A.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B.分子是可以再分的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小明学习化学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之间有作用力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C.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说某同学观察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学反应C.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D.两瓶在化学变化中()A.分子、原子都不变B.分子变、原子不变C.分子不变、原子变D.分子、原子都改变将品红滴入热水和冷水中,其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不能用现象解释的是实验过程冷水热水开始红色扩散较慢红色扩散很快长久放置最终均成为红色均匀、透明的液体A.分子是由原子构有两种不同的铀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和146个中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A.原子的质量B.核电荷数C.核内质子数D.核外电子数下列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的是A.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B.蔗糖和水混合后得到糖水C.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D.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八月桂花香”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很小B.分子分裂成原子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小明学习化学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分子很小B.分之间有间隔C.分之间有作用力D.分子在不断运动人们以“茶,品味健康生活”,能够闻到各种茶的独特香味,原因之一是()A.分子的大小改变了B.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在不停运动D.分子变成了原子
验证分子特点的实验的试题400
下列符号中,能表示一个氧分子的是A.OB.2OC.2O2D.O212.下列观点解释正确的是()事实解释A液氧和氧气的颜色不同同种分子在不同温度时,颜色不同BKOH和Fe(OH)3与指示剂作用时颜色不同两物质中含有不同的阳离子C酸具有相似的化学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原子中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6.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事实解释A乙醇可以制造饮料,而甲醇有毒物质组成元素不同,分子结构也不同B0℃时水结成冰,而海水在一1.9℃才会结冰海水中溶解的盐电离出如下表:原子结构是通过科学家不断地建立与修正原子结构模型,不断地实验,不断地思考研究而得到的。下表是原子结构模型的几种学说时间模型类型科学家内容1803年道尔顿模型道菜花节期间,我们站在地里就能闻到菜花的香味,这是因为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B.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有一定质量D.分子间有间隔人间四月芬芳菲,春天校园百花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B.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事实解释A浓盐酸敞口放置浓度变稀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一氧化碳有毒性一氧化碳分子有毒C物质的热胀冷缩粒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D一氧化碳有可(2分)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7000多倍的高速运动的带正电荷α粒子作炮弹轰击金箔时的现象如右图,请回答下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事实解释A在阳光下,湿衣服容易晾干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B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氯化钠固体中没有阴阳离子C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大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B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不能分子构成不同C哈尔滨春天到处可闻到丁香花的花香分子是不断运动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B.化合物中,元素正化合价数值等于负化合价数值C.50g水和50g酒精混合,所得溶液的质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实现相互转化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可以分解成原子D.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针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事实解释A春天能闻到花香分子有气味B气体可以压缩成液体气体分子间间隔比液体大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原子结构不同D稀硫酸能导电硫酸由离子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发生9.0级地震,除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外,还造成福岛核电站的爆炸,产生核泄露。核电站的用料之一“铀”,其原子序数为下列相关说法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相关事实解释A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冰、水由同种分子构成B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C稀硫酸能使紫色日本继大地震及地震引发的海啸之后,仍处在福岛核电站核泄露引发的核辐射危机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某些放射性物质会以空气为媒介四处传播B.日本福岛县调查结果表明在牛下列相关说法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相关说法解释A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冰、水由同种分子构成BCO有毒而CO:无毒两种物质的分子中的原子结构不同C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分子是不科学家计划用质子数为20的钙离子(比钙原子少两个电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锎元素,使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的新元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元素的(3分)某同学在家做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通过这一现象请你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OB.H2O2C.O2D.O2-下列有关水的描述,错误的是A.构成水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关于右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烧杯与B烧杯的药品相同,作用相同B.A烧杯溶液变红,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C.C烧杯不变红,说明酚酞分子不运动D.没有B烧杯,可以得到相同下列实验或事实中,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A.工业上用液态空气制取氧气B.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C.实验室用浓硫酸干燥氧气D.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是由于受热后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B.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化学实验时,若容器内压强增大,则一定有气体放出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一定是走进新装修的房屋常有一股异味,利用有关分子的性质解释该现象,最合理的是()。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的体积很小2010年世界圆艺博览会将在上海隆重开幕,游人在圆区内到处都可以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请你再写一个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说明分子这一性质,如。氦—3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填序号)()下列物质中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A.2克H2B.6.02×1023个CO2分子C.1.5摩尔ZnD.0.5摩尔O2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已知Ti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钛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2B.Ti3+核外有19个电子C.TiO2中含有氧2011年世界各国频发地震。请回答下列两题:小题1:在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为了搜索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人们用了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试从微粒的角下图是镁和氟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1)据此推出的有关结论正确的是A.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B.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C.氟化镁的化学式是MgF(2)据此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__________“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交警用“酒精检测仪”很快可以检测出司机的饮酒程度,这是利用微粒具有的性质是A.微粒质量很小B.微粒体积很小C.微粒不断运动D.微粒间有间隙下列相关说法用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相关说法解释A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分子不断运动B氧气被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C盐酸、硫酸溶液显酸性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D石墨、(3分)下图是一氧化碳燃烧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此变化的实质从微观角度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B.不同元素的原子其核电荷数一定不同C.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D.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春暖花开,花香扑鼻B.沙尘暴起,飞沙满天C.微风拂过,青烟袅袅D.丰收季节,瓜果飘香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里装入半杯水,向其中加入一块冰糖,盖上盖子,立即在液面处画上记号,过一段时间,观察到冰糖消失、液面下降。这一实验不能说明()A.分子的体积很小B.分子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a、纯净水与蔗糖水有什么不同?b、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c、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的体积变大D.分子间空隙增大去年日本大地震引发了核泄漏事故。事故发生时,放射性原子氮—16可短时存在。氮—16的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9。下列有关氮—16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为9B.相对原子质量为14C据2010年12月14日《柳州日报》报道,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铯原子喷泉钟可达到1500万年不差一秒。已知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其质子数是55,则这种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生铁的含碳量比钢(填“高”或“低”);(2)“八月桂花香”说明分子;(3)我们穿的衣服通常由纤维织成。涤纶(的确良)、腈纶等属于合成纤维,而棉和羊毛属于下图是分子变化前后的示意图。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右图1表示“M与N为并列关系”,右图2表示“M与N为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右图3所示关系的是XYZA溶液溶剂溶质B分子原子离子C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D氧化物酸、碱、对比实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课本中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6分)2012年1月,广西河池宜州市境内龙江发生的镉浓度超标事件,处置人员向河中投放石灰和氯化铝,中和过滤河内超标的镉,降低镉浓度。(1)镉是人体的A.常量元素B.微量元素碘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碘可能诱发甲状腺疾病。已知碘的原子序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3。下列有关碘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为53B.核电荷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水是纯净物,所下列符号中,能表示一个氧分子的是A.2OB.O2C.H2OD.CO2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2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中,最合理的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由原子构成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碘﹣127是一种核内有53个质子和74个中子的原子,该种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1B.53C.74D.127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A.二氧化碳B.空气C.高锰酸钾D.氧化汞(4分)江苏省大丰市是一座风景优美的生态建设示范城市。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世界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大丰港、小海温泉等,是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地方下列关于氧气(O2)和过氧化氢(H2O2)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含有氧元素B.都含有氧分子C.都含有氧离子D.都是氧化物下列原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B.C.D.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C.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下列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A.HB.H+C.H2D.2H锶元素(元素符号为Sr)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锶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B.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C.锶原子核内有38个质子D.锶原子与氯原子形成的以下摘录的是某些同学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归纳,你认为正确的是A.合金属于金属单质B.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C.盐水的凝固点比水高,沸点低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最近,某炊具锰超标被曝光引起普遍关注。锰是种银白色的金属。工业上在高温条件下,用铝还原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制得锰,同时生成氧化铝。锰是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但摄入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2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是很小的C.分子大小是可以改变的D.分子间是有间(4分)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民间常有“以酒会客”的习俗,其国酒“茅台”更是中外闻名。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茅台”开瓶十里香,这表明分子具有的性质。(2)“茅台”的主要成分之一为什么湿衣服在当太阳和通风的位置容易干?(3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变大B.降温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C.液态水难被压缩,说明液态水中的水分子间没有间隔D.电小明参观刚装修完毕的新房,打开门便闻到一股气味,这是装饰材料中含有甲醛的缘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B.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C.分子的体类推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成立的是()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B.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C.酸溶液的pH小于7,所以柠檬酸通过化学反应不能生成的是()A.一种新分子B.一种新原子C.一种新物质D.一种新单质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l+l=2”的事实是()A.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B.常温下,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C.常温下,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变化中也不能再分B.CuO不能与水反应,则CaO也不能与水反应C.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H4与由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A.①、②分别与④、⑤反应均能形成与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粒子B.上述粒子间能形成AB型、AB2型、A2B型化合物C.上述粒子形成化合物前后,下列关于下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装置内为纯净物B.该变化是物理变化C.该变化是化合反应D.本实验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一壶水烧开后,水溢到壶外,这是因为A.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B.水分子变大引起水总体积增大C.水分子间间隔变大引起水的体积膨胀D.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B.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C.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粒子是阴离子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C.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D.该元素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A.2H+B.H2C.2HD.2H2科学家探索用CO除去SO2,该研究涉及的一个反应:SO2+2CO="===="2X+S,则X为A.CO2B.CC.CS2D.COS如图,加热时水变成水蒸气,对这一变化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这一变化是物质变化B.水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受热后,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D.受热后,水分子的化学性酒精温度计中的液柱随温度的变化而升降,这主要是因为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日本福岛核泄漏危机发生后,福岛土壤首现剧毒放射性钚元素。原子序数为94的钚元素的一种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45B.核根据如图信息所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A.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B.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C.一个氯原子的质量为35.45g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下列关系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物质变化中,分子一定发生改变B.原子失去电子后一定形成阴离子C.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10mL水当我们经过花园时,常常闻到花的香味,其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气体分子间有较大间隔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B.空气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电解水的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所用酚酞溶液已用适量蒸馏水稀释)。通过实验现象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氨分子是不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D.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动(2分)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用“>、=、<”填空:(1)沸点:水氯化钠溶液;(2)核外电子数:钠离子钠原子;洋葱被誉为“蔬菜皇后”。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质量很小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现象解释A.盛夏湖畔,荷香四溢分子在小断运动B.加压条件下石油气液化后体积变小加压条件下分子体积变小C.氧化汞受热分解为汞和氧气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用打气筒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在打气过程中车胎内发生的变化有A.气体分子数目变少B.气体分子变大C.气体分子间隙变大D.气体分子间隙变小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A.干冰B.空气C.金刚石D.氯化钾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事实是A.空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B.1L芝麻和1L绿豆混匀后体积小于2LC.走近花园,闻到花香D.2LH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后体积小于2L如图所示,若使A、B两装置中的气球均鼓起,请回答下列问题。(1)两装置中的甲、乙物质可能为:A中甲为;乙为溶液;B中甲为,乙为溶液;(2)请结合物理知识,简述A、B两装置中使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A.CO2B.O2C.CD.2O下列事实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A.蔗糖是白色固体,说明分子用肉眼可以看见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说明分子在受热的情况下运动速率加快C.碘升华说明分子可以再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的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现以2H2O2H2↑+O2↑为例,请用原子、分子观点解释上述规律。如图所示,在小烧杯乙和丙中分别放入不同的物质后,立即用大烧杯甲罩住小烧杯乙和丙,放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乙和丙中分别放入浓盐酸和石蕊溶液,丙中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