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辽,门户开放政策)的试题列表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辽,门户开放政策)的试题100
“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主要是因为A.与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国家多达11个B.列强在北京的侵略势力扩大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A.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B.清政府出兵援助朝鲜镇压起义C.丰岛海战D.黄海海战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是在()A.大连B.旅顺C.花园口D.威海卫19世纪末,中国义和团运动曾使用过三个口号:“反清复明”、“扫清灭洋”、“扶清灭洋”。对这三个口号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口号说明义和团认识不断进步B.从“反清复明胡绳先生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辛丑条约》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A.列强获取了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特权B.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C.列强获取了更多的在华投资特权D.列强向中国勒索赔某次战争后,英国外交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发表演说:“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制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该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该战争应是()A.鸦片战争B.第二谭嗣同在1896年《有感》中写到:“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诗句有感于A.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B.《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岛割让给日本C.清政府完全堕落为“洋人的1898年一外地人到江苏苏州游玩,发现当地一家新开设的英国轮船制造局,感到很惊奇,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南京条约》签订B.《北京条约》签订C.《马关条约》签订D.《辛丑条约》签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这首民谣应出自()A.鸦片战争时期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清政府1895年5月20日电令“著即开缺来京陛见,……大小文武各员,并著饬令陆续内渡。”此电文对应了我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哪一具体内容()A.割让香港岛B.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C.“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其中最能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97~1920年)。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此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五四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下列照片,回答相关问题(13分)请回答:(1)图①与列强哪次侵华战争有关,《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北洋军阀将领吴佩孚(1874—1939)曾经填词《满江红·登蓬莱阁》:“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想当年,吉黑辽沈,人民安乐。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到如今,倭寇任纵横蒋梦麟在《西潮》中说:“中国一度非常讨厌西方文化,她惧怕它,诅咒它,甚至踢翻饭桌,懊丧万分地离席而去。结果发现饭桌仍从四面八方向她塞过来。”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这种态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①到上海租界居住②在广州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A.建立民主共和国B.建1918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文,痛骂义和团:“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1924年,陈独秀却在《向导》中高度赞扬义和团:“还幸亏有‘野蛮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2011年9月,日本野田新内阁大臣公开称钓鱼岛为日本固有领土,而中国政府则将钓鱼岛主权定义为中国核心利益。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源于哪一条约内容:()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义和团成员曾愤怒地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具有明显的爱国性质B.有利于取得清政府的支持C.反映了义和团科学一位外国观察家评述近代中国某一时期时说:“已经达到一个国家地位低落的阶段,低落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属性的地步。”近代中国低落到此种“地步”应该是在A.《南京条约自古以来,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吃面不搁酱,炮打东郊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20世纪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及下列图式,回答相关问题。(1)有人说,20世纪的中国历史虽从屈辱中开始,但在2001年7月2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可是一百年前(1901年)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是A.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洗劫圆明园C.签订《辛丑《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台湾岛被割占给日本的条约是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下图漫画是德国当时的讽刺画,德文标题意思为《在中国作战》。该漫画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是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②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③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④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形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下列对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B.清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C.中国对交战方输华货物的税率给于优惠D.中国答应在中国近代史上,为抵抗列强侵略,捍卫民族尊严,中国军民谱写了一首首悲壮诗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该檄文与列强发动的哪次侵华战争有关?()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指()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内政外交C.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下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后果()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了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B.中国内地全部开放C.同意拆毁大沽炮台D.惩办反帝爱国官吏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而在11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却以战败而告终。这—胜一败的结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谭嗣同在1896年春写下《有感》诗:“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洲?”其悲愁之绪直接缘于()A.甲午中日战争失败B.东北、西北广大领土丧失C.八国联军攻陷北京D.义和团运动进入高潮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疾愚暴之无知”是指A.定海人民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明确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其影响是A.严重侵犯规定列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保护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于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据文献可考: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隶属于台湾。近代日本割占这一岛屿是通过哪一条约?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15分)材料一《辛丑条约》规定:“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这一条实际上是剥夺了清政府在天津的驻兵权。因此,清朝官员都不敢带兵去接收天津。袁世凯则提出“迨至交津义和团称“神仙附体,刀枪不入。”义和团的一份揭帖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下图选自资中筠《开放中的变迁》,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A.1898年是清代民间社团创立最多的年份B.甲午战败后几年内民间社团数量增长较快C.晚晴的民间社团以推翻君主专制为主要目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但有些电视剧中常常出现违背历史事实的镜头。下列剧情有违背历史史实的是①《宰相刘罗锅》中乾隆帝与宰相刘罗锅在讨论大事②《康熙大帝》中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说,某次侵华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次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光绪二十年,英商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各投入生产,淸廷不准.第二年……英商据之以争,淸廷只好允准。省略处内容最有可能是A.光绪帝恩准英国人寄居人淸沿海之广州等港口,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震荡最剧烈、最不稳定的时期,发生了社会和政治的“大裂变”。阅读下表回答问题。中国近代现代史大事年表(节选)1894年日本挑起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中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中国近代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C《清史编年》载:甲午年10月,英使欧格讷来津与李鸿章谈调停中日战争事。欧问:当如何和法?李答,惟先劝两国停战,再议朝鲜善后事宜。欧云:今要议和,非允赔兵费不可。李曰:与其在1949-1979年反西方“冷战”语境中,义和团运动被描绘成一场英雄主义的爱国运动;1979年后,在和平与发展的新语境中,义和团运动成为一场反现代化运动,落后的象征。这表明A.《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恩格斯在论及清朝同外国列强之间的一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前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之后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被镇压以后,余部又提出“扫清灭洋”,这实质表明A.义和团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B.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认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他得出这一结“战斗开始不久,旗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投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1900年6月中旬,慈禧太后看到一份伪造的外国照会(该照会要求慈禧把政权交还给光绪)后愤怒地说“彼族竞敢干预我家私事,此能忍,孰不能忍!外人无理至此,予誓必报之!”这表明慈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对此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言论符合史实的有()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的权利了1901年,美国公使承认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恶棍、流氓”。他们用来庇护的依据是A.开放通商口岸B.海关管理权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中曾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李大钊《从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李鸿章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环境所迫,无可奈何”。这一说法①有自我辩解的成分②隐含了一些苦衷③一味强调客观因素对签约的影响④认为自己签约有功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下列史实中,表明帝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宰割中国同盟的有①三国干涉还辽②“门户开放”政策推行③第二次鸦片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④1895年《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这一规定折射出日本的实际目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使这位诗人感到愤闷的历史事件是A.火烧圆明园B.清政府割让台(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黄祸(YellowPeril)是殖民主义时期美国和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煽动对亚洲民族,尤其是对中国的偏见的一个用语。从威廉二世正式提出“黄祸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台湾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23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与“这一集体亮相”无关的是()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台湾割让给日本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披萨马上诺”是一家高档连锁餐厅。2012年2月25日,袁先生和家人去上海市徐汇区永嘉路店用餐,看到店里的宣传广告册上,竟公开印着“法租界披萨马上诺盛大开业”的字样,店里服曾担任清朝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1835年2月20日——1911年9月20日)曾说:“简单说来,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运动,其目标是使中国强盛起来,这个运动已经掌握了群众的想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必须否定B.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自2012年9月份以来,日本政府出资20.5亿日元购买中国钓鱼岛的闹剧让海内外华人愤慨,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的历史渊源最早与下列哪一条约有关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1908年11月17日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刻皇帝崩,翌日电传遗诏……”光绪在瀛台含元殿病逝,终年38岁,后追封为“德宗“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开始发炮还击,定远主桅中弹,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投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下图是清末上海《神州画报》上的漫画《此之谓中国之独立》,其中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A.《南京条约》之后B.《北京条约》之后C.《马关条约》之后D.《辛丑条约》之后戊戌变法期间,香港总督卜力爵士上任后到中国内地视察,香港报纸给予大量报导,下列报导不符合史实的是()A.在北京接见中国外务部官员B.到上海视察英国人开设的工厂C.乘军舰在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以近代化的视角认识该事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外交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提升B.体现了外交体制的近代化C.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D.表明清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读下图,中日甲午战争的战端起于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材料结论A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B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中世纪原指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时期,这里的“中世纪”指的是封建专制国家)。”此评价最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辽,门户开放政策)的试题200
爱国诗人黄遵宪用诗歌记录了近代中国的许多重大事件,揭示了民族矛盾,表达了爱国的激情。其中“城头彭彭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当初版图入天府。”与哪一不在清政府决定利用义和团反帝之后,清廷主管外交的大臣许景澄、袁昶联名上书道:“今朝廷方与各国讲信修睦,忽创灭洋之说,是为横挑边衅,以天下为戏。……团民非义民,不可恃以御日本右翼教科书篡改甲午战争起因:“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这段历史的真实情况是①朝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④还我山东,还我青(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有学者这样评述一场侵华战争时期的中国政局:“上端成了一种专制魔王,既愚昧无知,又缺乏自信,下端成了无法管制的暴民。很显然,如此组织结构不能仅凭纸面上的改革即度过新世(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过去很多年,我们在解读铁路为什么在《马关条约》前不能在中国获得发展时,总是以为铁路理念与中国人传统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相背离,总是说铁材料一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近代列强在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归根结底是为了获取权益。在这一过程中,《马关条约》的特殊性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A.割地方面B.赔款方面C.通商方面D.投资方面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抵抗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C.清政府反对《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D.八一张义和团的告示说:“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现在又想来瓜分中宋恕说:“盖欲化文武满汉之域,必自更官制始。欲通君臣官民之气,必自设议院始。欲兴兵农礼乐之学,必自改试令始。……夫易服更制,一切从西,策之上也;参用西法,徐俟默移,策“壮飞(谭嗣同号)不复飞矣,(康)有为安有为哉?”“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上述说法反映出的历史事实表明A.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B.改良和革命都能推动社会进步C.革命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A.利用义和团B.颁布明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D.南北和谈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20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是对外来挑战的一种被迫应战,近代化的过程不是按照社会发展内在规律循序完成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必然有诸多不完善的方面。阅读材料,20世纪是中华民族从贫弱、屈辱中奋起,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纪。下列关于20世纪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A.《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辛亥革命标志着中下列条款中体现出19世纪末列强对华经济扩张新特征的是A.……将进口商货运往内地之时欲暂行存栈,除勿庸输纳税钞……B.……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C.大合下列条约中规定开设的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最远的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时间事件或条约影响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小明在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庚子西狩丛谈》,该书的序言上写道:“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读到这,小明对该书的内容做出了判断。你认为下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维新运动的反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和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不同B.义和团运动不符合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主题C.义和团运动与维新变法背英国人费利斯。比托在19世纪中期随列强侵略中国时曾拍摄了一组照片。下图是侵略者占领大沽炮台后的情景,此外还有一张北京雍和富正门的照片,这组照片反映的战争是()A.鸦片战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l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八,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1894年11月《纽约世界报》谴责日本时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作者列举佐证其观念的有力史实是A.日本两次挑起世界大战野蛮侵略亚洲邻国B.日本发动全面侵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澳大利亚人)说过:“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以夷制华’。”近代中国由“以夷制夷”向“以夷制华”的转变,反映了A.民族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纲领:秦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南宋——“均贫富,等贵贱”;明末——“均田免粮”;清代——《天朝田亩制度》。这些材料反映出农民斗争的愿望是A.打击地主经下列关于列强在中国获取下列特权的先后顺序是()①领事裁判权②公使驻京权③协定关税权④开矿设厂权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资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并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日本面临的国际条件看,这三次战争的相似之处是A.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B.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事件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B.左宗棠收复历史上的中日、中美、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史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中占有可能影响世界局势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材料一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下图是1909年春刊发在上海《时务报》上讽刺清政府的漫画。某学习小组对此进行解读,最恰当的是A.灵活的策略B.洋人的朝廷C.无奈的选择D.末日的徘徊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比较正确的是A.是台湾士绅脱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今日地方一有事故,内外衮衮诸公莫不函电交驰,曰:‘伤洋乎?’不问民。”文中的“今日”最有可能是A.《南京条约》签订之际B.《马关条约》签订之后C.八国联军侵华之时D.《辛丑条约》签《马关条约》规定:“所有添设口岸,均照向开通海口或向开内地镇市章程程一体办理,应得优例及利益,亦当一律享受。”下列哪一城市属于“添设口岸”之一A.重庆B.广州C.上海D.天津“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这一条款应出自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有学者研究发现,左右中国近代前期的几个重要人物都属羊(1811年曾国藩诞生,1823年李鸿章诞生,1835年慈禧太后诞生,1859年袁世凯诞生,1871年光绪皇帝诞生,这五个年份都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A.总理衙门的设立B.《辛丑条约》的签订C.《南京条约》的签订D.《马关条约》的签订阅读下图,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B.中国内地全部开放C.同意拆毁大沽炮台D.惩办反帝爱国官吏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其中力图在新疆扩张势力的国家是()A.日本、英国B.俄国、日本C.俄国、英国D.美国、日本下列人物,为收回伊犁作出贡献的是()①左宗棠②李鸿章③崇厚④曾纪泽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D.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被看作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政策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B.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C.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于列强之首D.有利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编》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记载了下面一段文字,他记载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19世纪40~60年代B.19世纪六七十年代C.19世纪90年代中期D.20世纪初期至1919年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材料二:1962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C.民众对政“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警告外国侵略者告示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B.台湾“黄海波涛怒,举国动地哀。倭寇充强盗,百姓泪满怀。将士皆战死,清风未醒来。纵观风云录,莫叫甲午还。”下列与此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1895年4月的一篇抗敌檄文中说:“痛哉!……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发表此檄文最有可能是A.台湾人民B.三元里民众C.香港人民D.义和团民众(16分)中华民族是有着顽强斗争精神的伟大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请回答:(1)以上三幅图片中,有清政府的官吏,有爱国诗人,有国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场景,我们选择的素材应该是()A.黄海海战B.台湾保卫战C.辽东半岛战役D.威海卫战役与“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中日甲午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日俄战争D.抗日战争图中的史实发生于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鸦片战争时期C.义和团运动时期D.洋务运动时期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B.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C.导致对清廷放松警惕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关税的机会了③法国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20世纪的。“首都被攻占”是在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甲午中日战争中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16分)有学者认为,近代兴起的留学热潮终于使步履维艰的中国找到了走向世界的拐杖;也有学者认为,留学教育的兴起,反映了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巨大差距的逐步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进一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英国人赫德在《双周评论》撰文说:“中国如被瓜分,全国将协同一致来反对参与瓜分的那几个外国统治者”,“表现出民族感情的存在和力量”。该材料用于帮助我们理解A.三元里人民抗英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场战争是中日甲午甲午中日战争中,农村教师阎世开拒绝为日本侵略者带路,表示“宁做中华断头尸,不做倭奴屈膝人”,这一现象:①表明抗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②体现了阎世开的民族气节③表明清政府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议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与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陈先生讲到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A.太平天国运动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B.英国强马克思说:西方殖民者在亚洲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以下选项中最能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是光绪皇帝写给右图人物的挽联。在黄海海战中弹药用尽,他指挥战舰开足马力撞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壮烈殉国。这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文中所要保全的国土是A.香港B.台湾C.东北D.南京日本发动侵华和《马关条约》,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下图漫画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中日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下列各条约内容中,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A.“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有留学生劝说义和团改“扶清灭洋”为“革命排满”,结果被义和团斥责为“二毛子”(假洋鬼子)而加以拒绝。这说明()①义和团纪律严明、组织严密②义和团对清朝统某历史课外学习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使用了以下历史术语: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导致“中外办罪…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1)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运动期下表反映了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战争名称时间战争影响A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1年圆明园遭到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宣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1923年,某英文报纸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评选“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调查结果如下:从评选结果来看,“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中国民党有4人当选,其中孙中山雄居第一;军阀出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使中国自强求在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侵略方式的侧重点不断发生变化。导致侵略方式的侧重点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环境的状况B.中国政府的态度C.列强发展的水平D.国际格局的调整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对该信“那一次的海军战争是我民族在这次全面抗战以前最要紧的一个战争。如胜了,高丽可保,东北不致发生问题,而在远东中国要居上日本居下了。所以(这次)┅┅海军之战是个划时代的战“左图右史”、“图文互证”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的史实中,右图最能佐证的应是A.列强对华侵略的不断深化过程B.阻止列强瓜分中国阴谋实现的爱国运动C.推翻君主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在外国人“遇害被虐”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这一规定出自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2分)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诗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中法战争义和团与太平天国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典型的两大农民运动,那么,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义和团运动的时代特点最突出地表现在A.群众基础B.救国主张C.革命矛头D.革命方式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如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其影响是A.严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材料二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使馆大街”,兵部街改名为“马可·波罗路”……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A.鸦片战争B.第下图为拿起原始武器准备保卫家园的台湾高山族战士,这一情景与下列发生的哪一事件有关A.《南京条约》的签订B.抗日战争的爆发C.甲午战争的战败D.八国联军的侵华关于左宗棠能够收复新疆的原因,以下认识正确的有()①清政府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②左宗棠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③左宗棠的反侵略斗争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大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辽,门户开放政策)的试题300
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A.三元里抗英中B.黄海战役中C.威海卫战役中D.淮海战役中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你看过木偶戏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进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100个。后来他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A.割地的面积B.赔款的数额C.开放的口岸D.列强办厂的特权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思想家章炳麟在1905年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下联为:五旬割云南,六旬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上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①五四运动最早在上海兴起②上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③中共“一大”“二大”均在上海召开④国民党“一大“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些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士大夫普遍认为:“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长期闭关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A.晚清朝贡外交的影响B.中国近代化的历程C.两化思想与洋务运动D.甲午战争及其影响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大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A.1840年B.1860年C.1895年D.1901年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一内容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A.《南京条约》B.下图反映了19世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这一侵略特征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B.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D.八国侵略军联合侵略中国(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在下面哪一条约签订之后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近代化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对决,战局的胜负对两国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主要体现在()①中国的洋务运动受到沉重打击②资金、市场的得失对双方都产生重要影响(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当适用。”其真实含义是A.维护中国的关税主权B.反对划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文字分别是“民”、“官”、“政府”、“外国’)。其政治寓意是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近代建立抗俄军事基地,支持曾纪泽与俄国签订《改订条约》收回伊犁的清军将领是A.李鸿章B.曾国藩C.左宗棠D.林则徐(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某博物馆馆藏梁廷相《夷氛闻记》,书中记载“方议款时,夷兵以船泊泥城,登岸肆扰,沿西及北。……大肆淫掠,奸及老妇,村民大哗。……举人何玉成,即柬传东北南海、番禺、增城连路“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诗中反映的战役是指甲午中日战争中的A.平壤战役B.辽东战役C.黄海战役D.威海卫战役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与“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中法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日俄战争D.抗日战争在某个条约的签约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份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一位中方随员义正严辞地对了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据此判断,(15)分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图11895年4月日本马关图21945年9月中国南京(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2)图2场景(28分)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古今中外,政治危机、民族危机等伴随着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C“士绅和近代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群体中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群体。他们的向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统治秩序的安危。可以说,辛亥革命就是知识分子包括士绅叛离和反对清王朝“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反抗外来侵略B.寻求救国之路C.掀起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人曾经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的最初形式是A.占为殖民地B.设立租界C.建立伪政府D.划分势力范围“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这是革命家章炳麟先生讽刺慈禧太后的脍炙人口的名联,上阕三个“幸”字,下阕三个“割”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D.南京保卫战2011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而在116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却以战败而告终。这一胜一败的结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明治维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生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如下图,山海关城南有作为兵营的日本营盘、法国营盘、比利时营盘、意大利营盘、德国营盘和英国营盘的遗址。这六国营盘应该出现于英国营盘德国营盘意大利营盘A.《南京条约》签历史课上,老师组织学生探讨《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可以支持其观点的有:列强的侵略()①由沿海开始深入内地②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③由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其直接目的是()A.打入他国在华势力范围,进行自由竞争B.阻挠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C.保持中国领土完列宁说:“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25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厚的史学遗产孕育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朝代都很重视本朝和前朝历史的编纂,丰富的史学遗产不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D.天京保卫战观察下图,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火烧圆明园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林旭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B历史学家雷海宗对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时说:“这是历来既傲慢又幼稚的民族特征所演出的滑稽惨剧,最后为自己制造了政治上与经济上无穷的负担,满清的命运也随着到了末路。”下图展示了近代甲午中日战争中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关于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为满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而发动B.都曾侵犯过我国环渤海地区C.都要求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D.都破坏了我国领土主权的完“虽然他们的行为极端幼稚可笑,愚昧堪怜,但他们的用心是爱国的、自救的,也可说是一种民族自觉运动,不过不是革命的正轨……”文中“他们”指的是()A.湘军B.太平天国C.义和团D.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与前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相比,主要不同在于()A.打开中国商品市场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获取在华特权D.扩大对华资本输出在《马关条约》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特征的条款是A.割占台湾岛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给予日本巨额赔款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当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时,这场排外救国的努力即被证明是失败了,结果各国公使馆被救,朝廷出逃。”上述“排外救国的努力”A.以改良中国政治为核心目标B.以提升近代化水平《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著作,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20世纪初的《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中国A.民主革命的进程B.政体频繁的更替C.社会下列各项历史叙述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历史叙述结论A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一人”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B“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下列对这段史料最恰当的认识是A.是台湾士绅模仿甲午战后,“忧时之士感栗危惧,深怵亡国灭种之痛,于是________运动一时大起,继之以________运动,皆风靡一时,二者虽背道而驰,而其意在救亡则同也。”文中横线处的文字分别1885年的上海外滩公园明示游览规则,部分条款规定:“一、脚踏车及犬不准入内;……三、禁止采花捉鸟巢以及损害花草树木,……四,不准入奏乐之处;五,除西人之佣仆外,华人一概不2013年12月1日是《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纪念日,《宣言》肯定了台湾、澎湖是“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必须归还中国。海峡两岸高调纪念,日本各界选择性“遗忘”。这种现象不能反下图是发生在我国近代渤海湾地区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下列说明正确的是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后,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C.洛川会议后,八路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时间1840~18951895~19111911~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国(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政府总理衙门正门旧照(摄于1878年)材料二:1901年,清政府为了使部分行政职能与西方接轨,同时也是迫于列强的压力,首先将总理衙门改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A.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B.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清政府已经堕落“在甲午战争时期,中国缺少战胜日本的实力。有某西人偶登其船,见海军提督正与巡兵团同坐斗竹牌也。”1888年原本预订购入300箱炮,后因为军费被挪用去修建颐和园,所以北洋海最近,一些学者针对史学界长期存在的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观点提出质疑。指出义和团运动针对铁路和电线杆的破坏,并不是单纯的发泄,或者对西方文明的“敌视”,而有现实的原因“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秀容易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有人将右面漫画中跑路者的现实活动归纳为: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漫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列强获得的侵华权益是A.西方列强拉开了瓜分中国的序幕B.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那一次的海军战争是中华民族在这次全面抗战以前最要紧的一次战争,如胜了,高丽(朝鲜半岛)可保,东北不致发生问题。”这场“战争”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北京在20世纪初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就流行着一些谣言,认为“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有人对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评述道:“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B.组织华工出国垦殖筑路C.在通有学者对某次战争曾有这样的评价:此战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此战”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抗日战争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对时事进行论说。下列陆续在报上发表的评论是针对序号题目所刊载的期数1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第49期2论义民与乱民之异第52期1861年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的确立,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使近代中国的海关半殖民地化。但据统计,海关税收在1861年为500余万两,到1910年达到3450余万两,50年增加6倍多。究其主当初次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人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失败国运沧桑,甲子轮回,2014年,又是中国农历的“甲午年”。“甲午”二字,早已如烙印刻在国人的骨子里。120年前“甲午之役“后部分先进国人的最初选择是A.师夷长技,自强求福B.实业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12分)历史图片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19世纪末西方人眼中的“木偶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图片中信下图是张滨的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该漫画反映了()A.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B.甲午战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C.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材料一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材料二1912年12月,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意识到变革制度的迫切性B.传统20世纪初,列强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次“亮相”是指:()A.八国联军侵华B.英法联军侵华C.日本发动甲午战争D.巴黎和会(14分)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日本首相安培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著名维新人士容闳认为:“(美国)十三州独立,杀英税吏,焚英货船,其举动何殊义和团?”这表明其()A.肯定了义和团反帝斗争的正义性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对美国的指导C.批判义和团反金冲及教授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中写道:“我们在洋务运动时候讲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宣告洋务运材料县设六十议员,是谓县议员;府设六十议员,是谓府议员;省设六十议员,是谓省议员。县议员于秀才中选择其人,公举者平民主之……府议员于举人中选择其人,公举者秀才主之…材料一中国民众在义和团运动中所显示的巨大反抗力量与生命力,使西方列强深为震慑,从此不敢轻言瓜分中国……以慈禧为首的清王朝最高执政集团,在追究并清算“原教旨”式的保守派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辽,门户开放政策)的试题400
19世纪末,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①割占土地②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③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④侵入到中国内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孙中山在赞赏中国近代史上某次社会运动具有“民族主义”精神的同时,又批评其“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记录片《复兴之路》说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这“国耻”指的是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所索之款虽极奢巨,然与普法之役已迥不相侔(同)。查法国所让两省之地,较之奉天南边并台湾全岛为尤要;所赔兵费用金申算,则六倍日本之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C.清政府反“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孙中山认为它是“对于欧美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应该是孙某同学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摘录了下面一段笔记。他摘录的历史事件发生在()这场战争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中国为此付出的成本却十分昂贵,其不仅阻碍了中国向近代化国家的缓慢转有人看到一首《定征清战略》诗:“作战先开第一期,直前扫荡北洋师。幄中夙有筹边策,渤海湾头树旭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法联军要进攻北京B.日本侵华战争蓄谋已久C.革命党甲午战争后,恭亲王奕诉认为:“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李鸿章之过!”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以奕诉为代表的维新派觉醒B.奕诉找到了中国战败的根源C.奕诉在为李鸿章推脱责任D.奕“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从光绪皇帝到清政府的多数官员都是积极主战的,有些官员甚至主动请缨赴敌。在海军和陆军中,还涌现出众多的誓死抗敌的爱国将士。”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城门刚打开,联军就出现在城中的每个角落,于是中国人的多少值钱、便于携带的财物,马上换了主人。美、俄、英、日和法国兵到处奔跑,闯进每一户人家,门要不是开着,马上被沙俄外交大臣拉姆斯托夫曾说,1900年的对华战争是俄国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这是因为沙俄()A.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B.获得了大量战争赔款C.开始在中国开办工厂D.开始在中国近代史上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设或人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法国一位资深议员发表演说:“中国地方广阔,民气坚劲,殊非印度、南洋各处可比。……谁敢谓亚洲堂堂之大国,无华盛顿其人者起。吾故谓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该议员演说的背景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攫取上述特权时还要求清政府A.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B.赔偿日本白银4.俄国记者扬契维茨基在《八国联军目击记》中写道: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是民团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向车站前进……一排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下图是“台湾民主国”的国玺,该政权在台湾仅存在了150天。其时,台湾军民公推台湾巡抚唐景崧任总统、刘永福任大将军,另设议会,年号“永清”,永戴圣清之意。导致这一事件出现下表反映译书结构的变化与下列哪一事件关系不密切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类别1860年—1889年1902年—1904年数量比重数量比重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自然科学162种29“罪己诏”曰:“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体谅下图为一张西方漫画明信片——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下列诗句与此事件相关的是A.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B.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C.三元里前声若雷,……乡民下图为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估计表,据此可知国别铁路建筑年代里程(公里)投资估计(百万美元)俄中东铁路1898-19031721189.3德胶济铁路1899-190444615法滇越铁路1903-19094643有些义和团在打击不法教会势力时,宣传要杀“大毛子”“二毛子”“三毛子”,即所有的在华洋人、中国教民以及同外国事物有联系的人。在有些地方,义和团错误地杀害了一些无辜的传教清朝官员袁昶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春秋之时已有明约,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如今攻使馆,要开杀戒,一背礼义之道,二背国际公法。拳术不可恃,外衅不可开,杀公使,悖公法,事将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A.北洋海军的参战B.战争由朝鲜引发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D.《马天津的解放桥最初建于1902年,原名“万国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万国桥”改为“中正桥”。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并沿用至今。透过解放桥名称的变更今天下非不稍变旧法也,洋差商局学堂之设,开矿公司之事,电线机器轮船铁舰之用,不睹其变,反以蔽奸。夫泰西行之而富强、中国行之而奸蠹,何哉?上体太尊而下情不达故也。”激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提出放弃占领辽东半岛的警告。与此同时,三国军舰在日本海面游弋,对日本进行武力威胁。这说明A.列强争夺中国矛盾激烈B.列强武力调停中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后制作的时间轴,所标注的7处事件中,标注正确的有A.4处B.3处C.2处D.1处史学界认为: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对中国而言,是部分领土和主权的丧失;对列强而言,则是在中国国土上取得了超国民待遇。这是一种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上的严重不对等。据此解对近代某位历史人物,著名作家高阳有诗评曰:“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爱国的方式需要选择,热情却常常用错了方向,并因此产生巨大的破坏力。人类的悲剧也因而一次又一次上演。历史总是可笑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局外人的眼中看来,所下的定义应该下列是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形势图的局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据此判断该条A.客观上引发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叙述道:“1861年以后,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A.《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论说时事。下表评论是针对题目所刊载的期数论非皇上复政则同乱不能平定第49期论义民与乱民之异第52期论中国民气之可用第57期排外平《马关条约》第六款约定:“清、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清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对该条款理解恰当的是日本A.主宰中国的局面基本形小明同学在发现一张晚清时期呈文的“原呈照片",照片中有“……纵使倭人胁以兵力,而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生……”、“夫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等字句。用这1889年,湖南官员周汉刊刻了一本反洋教的通俗图册,题名《天猪教》。从此开始了他历时10年之久的反洋教斗争。他认为世界上只有儒、佛、道三教为正教,此外再没有第四教了,一切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他指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2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一个拥有非武装与武装的舰船的国家,让其船只离开本土,远航于他乡,不久就会感觉到船只依赖于和平贸易、避难场所和供给的观点是“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在朝鲜战胜中国、确立了自己的优势,接着又完全吞并了这个国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材料中所说的“觉醒开始”的具体表现是A.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B.维新派政治(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2014年是甲午年,在最近的两个甲午年(1894、1954年)中所发生的一些大事及其影响,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下列对这两个甲午时期的概括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中国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的不同之处是A.赔款B.割地C.开通商口岸D.开设工厂“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五四运动C丘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相关联的事件是A.美国对我台湾的侵略B.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右图漫画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国内时局图,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A.具有科学理论的指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时,某国提出“对于(他国)在中国的所谓利益范围或租借地内的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一概不加干涉”,“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任何口岸,对他国入港船舶右图阴影部分是某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发生区域,若给它加一个简要说明,合适的是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后,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C.洛川会议后19世纪末一份传单写道:“海禁大开以来,泰西传教通商,凡我二十一省,…不应侮弄祠堂,不应袒护教民,不应动摇边疆。…予实义愤所迫,委身以报君王。”传单反映了A.反对帝国主义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辛丑条约》规定:“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这一条实际上是剥夺了清政府在天津的驻兵权。因此,清朝官员都不敢带兵去接收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右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有人曾赞扬照片中的人物:“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据此判断该人是()A.左宝贵B.邓世昌C.聂士成D.丁汝昌(14分)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右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理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根据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推测,痛打的结果是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C.“弱者”迅速恢复,右图漫画名为《射猪斩羊图》,上有对联:“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颈问畜牲还想来么?”下列与漫画主旨最为接近的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体西用”C.“扶清灭洋”D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H-G,韦尔斯《世界史纲》)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12分)中国农历以天干地支纪年,每六十年一轮回。2014年是农历的甲午年,历史上的甲午年先后多次发生了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道光十近代一首《竹枝词》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该诗涉及的一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B.洋务运动甲午战争C.义和团运动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蒋梦麟在《西潮》中说:“中国一度非常讨厌西方文化,她惧怕它,诅咒它,甚至踢翻饭桌,懊丧万分地离席而去。结果发现饭桌仍从四面八方向她塞过来。”材料所反映的这种对待西方文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B.主要由民族矛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到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这一义和团揭帖主张的是A.反清灭洋B.扶清灭洋C.以清灭洋D.反清扶洋清末某农民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占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1895年7月19日,清廷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其结果是A.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C.抵制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11分)近代以来日本政府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日本政府与大清帝国。(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么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翻阅《中国近代史》时,看到有关某不平等条约的一段文字:“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你推断这段文字出自()A.《南京条约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C.进行惨无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为挽救民族危机,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努力和探索。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A.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B.对宰相擅权割地的谴责C(12分)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22分)中日两国政府为了克服不时干扰双边关系的历史问题,2006年起开展共同研究计划,各自派出10名历史学家,一起研究两千年来的中日关系。2010年1月30日,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理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近代中国某地的一份布告称:“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其中“割台湾”的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春帆楼位于日本下关市一座小山丘上,当年谈判的会场依然保存完好;楼前的那块石碑上,还醒目地镌刻着“今之国威之隆,实滥觞于甲午之役”字样。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A.甲午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主要体现在()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C.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德国与沙俄、法国一起干涉还辽,充分证明了()A.三国是同盟国B.列强维护中国的主权C.列强之间的关系是既争夺又勾结D.日本已经独霸中国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深刻地表明了()A.洋务派卖国B.中国经济落后C.西方制度先进D.封建统治的腐朽(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①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计雷颐,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者。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