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试题列表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试题100
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将使大气中增多的化学元素是()A.碳B.氧C.氮D.氢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是()A.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生物的生长、繁殖制约着地理环境下图体现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是相同的B.我国西北地区物理风化弱,化学风化强C.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影响陆地上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A.气候B.水文C.地貌D.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是A.岩石B.成土母质C.土壤D.矿物质读“某内流湖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20分)(1)该湖泊是世界有名的内陆湖____________(湖泊名称)。简要分析该湖泊所处区域的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5分)(2)该湖泊面积的变化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1:2008年9月21日,中国新闻网报道:由于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使具有沙尘暴“控制阀”之称的文化湖面积不及往年的一半,有关部门正在实施紧急这是一片备受世人瞩目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据此完成12~14题。小题1:据图可知A.该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B.该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C.该土壤保温性不好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B.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C.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热带雨林中保存生物化学物质的最重要载体是()A.土壤B.风化物C.水体D.植物我国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不法分子大量盗猎藏羚羊,可能导致()A.土地荒漠化B.水土严重流失C.生态平衡的破坏D.当地局部气候变暖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相应的成因连线正确的是()A.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流水侵蚀作用B.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华北平原——风力沉积作用C.干旱地区的蘑菇石——褶皱隆起D.我国西北有关气候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水分和热量的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及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B.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有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下列气候类型区中,最适合水稻种植的是()A.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区B.温带海洋性气候区C.亚热带季风气候区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我国西部的“楼兰国”在西汉时期曾经森林茂密,草原广袤,生态优越,人丁兴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等)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现今,该地区已成为一片读“陆地环境各要素关联图”,完成下列问题。(1)陆地环境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2)我国西北地区陆地环境的形成主要是由要素决定的。(3)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变化对地貌读下图,回下列问题。(1)选择下列适当项目的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内_______________(每项限用一次)A.土地肥力下降B.洪水灾害增多C.河道淤塞加快D.水土流失加剧(2)一个地域的自然读地理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补画箭头,以完整表示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联系。(2)此图说明陆地环境具有特征。(3)在陆地环境构成要素中,是影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四个空格中填出适当的分子式或化学元素符号。(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在地理环境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概括地说,生物出现后,自然界中的原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东北地区的黑土原本非常肥沃,但由于长期以来重利用、少养护,肥力下降。材料二:华北地区春旱严重,蒸发旺盛,使地下水中的盐分大量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岩石风化的结果产生了母质,母质与岩石相比产生了一些新的特性:a.物理风化:使岩石由大块→小块→碎屑,由致密坚硬态→疏松态,这种物理状态的改变白居易诗《观刈麦》(节选):“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白居易此诗为其任周至县尉(今西安市西)时所下图是106.5ºE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判断问题。小题1: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处位于A.山顶2900米处B.南坡海拔2200米处C.南坡海拔2500米处D.北坡海拔2100米读下面“四地气温与土壤水分收支状况”图(P为降水量,E为蒸发量),回答下列问题:(1)从四地气温与土壤收支来看,各地的气候类型是:B,C。(2)从四地土壤水分收支来看,土壤有盐碱下图是日本东北地区东西横切的地形剖面图关于日本海沟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海流侵蚀B.海底滑坡C.板块碰撞D.板块背离读下面的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问题:(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2)自然景观③→⑤→⑥的变化是以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下列陆地自然带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带雨林带分布在回归线附近B.热带草原带分布在赤道两侧C.亚寒带针叶林带只分布在北半球D.热带荒漠带分布在热带雨林带两侧双峰驼是下列哪个陆地自然带的代表动物()A.热带草原带B.温带草原带C.热带沙漠带D.温带沙漠带.珠穆朗玛峰高程由原来的8848.13到现在的8844.43米,比原来“变低”了3.7米,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能与气候变暖有关,从而导致“岩升雪降”B.1979年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小题1:在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中,具有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的土壤层是________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A.成土母质B.气候C.植物D.地形不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草原土壤出现的地区是:A.内蒙古地区B.江南地区C.东北地区D.华北地区哪些自然灾害能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壤产生不利影响?读图20-6,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一幅作用示意图。(2)每合成1千克C6H12O6要消耗2821焦耳能量,所消耗的能量来源是。(3)该作用造成了以下哪些结果A.将分散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由于地理分布不同,形成了对环境条件不同的物质品种。下列资料记载的是南京、佳木斯和北京当地品种的大豆在原产地和北京栽培时的播种和开花时间。品种名称金大532本地大豆满读图20-8,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直线上画箭头完成居民区与绿地间的空气对流运动。(2)由于对流运动,使清洁的空气由流向,居民区的空气湿度变,气温日较差变,从而改善了局读生物与地理环境关系图示20—4,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的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化学元素符号或分子式。(2)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从空气中吸收,从土壤中吸收,合成有机物,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A.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B.太古代末期和元古代末期C.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读图20-9回答:(1)图中绿地A的作用是__________。(2)图中绿地B的作用是__________。(3)图中绿地C的作用是__________。(4)分析绿地D对改善居住区小气候产生的作用__________。读图3-6-1,回答:1.若此图表示生物循环,则A、B、C、D、E代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是______2.若图中字母C、D、E表示水循环的有关环节,则A.C表示蒸腾B.E表示落叶C.D表示地读图回答:小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规律小题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A.独立性和整体性B.差异性和相同性C.差异性和整体性D.个体性和整体性关于地理要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B.地理要素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C.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下列因素可能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A.人类滥杀藏羚羊B.人类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C.人类修建水库D.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自然地理要素的平衡功能是指A.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大气、水、岩石、土壤等都要参与。B.平衡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在下列岩石中可能找到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石燃料A.沉积岩B.花岗岩C.岩浆岩D.变质岩下列关于水土流失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土流失只是土壤的侵蚀过程B.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C.水土流失都会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象D.东北平原不可能形成关于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要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B.在地理环境中,土壤只在植物的影响和作用下形成C.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生态系统遭到破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B.陆地环境的差异下列关于藏羚羊叙述正确的是()A.藏羚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B.藏羚羊的繁殖率各年变化明显,但存活率却变化不明显C.由于藏羚羊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在受到偷猎能平衡大气成分,一旦遭到破坏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森林类型是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热带季雨林D.亚寒带针叶林下列说法,符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当草原植被为森林植被所取代时,可能使温室效应增强B.当森林减少或人为清除大量森林植被时,可能使温室效应减弱C.植被类型的改变,可能东北森林大量砍伐会造成的后果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森林面积锐减,天然次生林变成天然原始林和人工林B.土壤肥力下降C.水土流失面积增加D.森林滞留降水的能力下降,降水时会形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导致尼罗河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使农业生产受到影响;渔业生产受到影响;河口地下水出现异常现象。这些现象体现了()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什么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表现?埃及阿斯旺大坝的利与弊(1)请将下列内容填入图5-2中A.水库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水质恶化B.结束了依赖尼罗河自然泛滥进行耕种的历史C.新增农田灌溉面积近200万公顷D.尼罗河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地球上可以找到两个自然状况相同的区域B.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和温度带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C.在春节的时候黑龙江的居民从寒冷的北方可以到温暖的南方海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密切,表现在A.沼泽地叶片大,叶面覆盖着蜡质B.猴面包树的生长反映了干湿分明的热带环境C.碱蓬的生长反映了酸性土壤的环境D.热带雨林的植物根系发达利于从地形成黄土高原及其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组合正确的是A.流水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侵蚀,植被破坏C.风力堆积,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流水堆积“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下列土壤类型中,发育程度较好的是A.江南丘陵红壤B.青藏高原寒漠土C.西北地区的风沙土D.东北平原黑壤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对土壤、生物量、枯下图为某地降水量与河流径流量日变化示意图,其中最能反映集水区内植被覆盖良好的流量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下潜水位年内变化柱状图,据此回答(1)~(2)题。(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A.云贵高原B.松嫩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黄土高原(2)当该地区地下潜水位达到一年中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及中纬度耕作区的北移,这一现象体现了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B.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C.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孤立性D.人类与环境不相统一图中M表示绿色植物。图示内容显示自然环境具有A.生产功能B.消费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2008年11月9日14时,三峡工程坝前水位达到海拔高程172.58米。175米是三峡最高设计水位。这意味着175米试验性蓄水全部结束,三峡库区出现前所未有的水位高度。但库区水流明显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绿草遍地、无人居住的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因无天敌,环境又好,10年后繁衍到1000只,20年后到了6000只,然后又过了3年调查时发现只剩下42只。据此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试题200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与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据此回答:小题1:关于生物循环的图示,正确的是小题2:生物的光合作用体现了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绝灭。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据此回答:小题1: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氧气。由此导致静风林区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下图为60N、80E附近某静风林去二氧土壤空气和土壤水分贮存于土壤孔隙中,两者体积组成比例常因外界因素而此消彼长,图中虚线表示土壤中空气和水分所占比例约为4%和46%。读图回答下面试题1.适宜多数作物生长的材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后来,罗布泊北移,胡杨树枯死;同时人们为增加田地烧荒,砍(16分)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小题1:在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中,具有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的土壤层是__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为加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近年来,许多大城市纷纷将乡村、山区的大树至百年以上的古树移栽进城。大树移植成了不少城市绿化美化的时髦作法。武汉实施“大读下图,回答:1.此图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是A.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O2④CO2B.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CO2④O2C.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CO2图中M是绿色植物。据此条件回答1—2题。1.图中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2下图是世界某静风林区空气中CO2浓度(单位:ppm)时空分布及太阳高度日变化图,据图判断:1.该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A.30°N122°WB.60°N122°WC.30°N32°WD.60°N28°W2.据上题判断读图回答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2③所在地区的地带性土壤是A.黄壤B.紫色土C.棕壤D.水稻土(10分)读下图“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和“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比较表”,回答下列各题。(一般,广义的生物量是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回答1~2题。1.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此图可以说明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B.地理环1.下列生物发展经历的演化过程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两栖自然界中某种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要素的变化,并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人类活动也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据此回答19—20题。19.青藏右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完成16一17题。16.下列关于各代号所表示植被类型的判断,16.下面四幅垂直地带谱图(图10),反映北半球暖温带的是读图4,回答5~6题。5.图中①地的自然带为A.热带草原带B.热带荒漠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6.图4①~④地中,从自然因素考虑,最适合修建太阳能电站的是A.①地B.②土壤颗粒在风或水外力作用下从地面被移除的现象称为“土壤侵蚀”。据此回答6-8题。6.下列因素中与土壤侵蚀的程度最不确定的是A.土壤本身的特征B.外力作用的方式和大小C.人8.图中123所代表的环节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目前,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据此完成17~18题。17.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现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我国有很多以别离和思乡为主题的古诗。读图4回答1-2题。1.“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图中所描绘景色季节大致在A.都灵冬运会期间B.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图4是东欧与北亚的植物和农业带分布示意图。读图4和图5,回答1~2题。1.图4景观在图5中甲~丁所经地区呈现明显的是A.甲B.乙C.丙D.丁2.形成图4植物和农业带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冻土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季节性冻土指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土层;多年冻土指冻结持续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冻土埃及阿斯旺大坝的建设,导致尼罗河中下游的渔业、土壤、入海口、地下水等自然要素出现异常,这充分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数量有限性B.地域差异C.利用潜力无限D.整体性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反映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是()A.黄土高原由于植被多遭破坏,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B.从沿海到内陆植被的变化C.秦岭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南坡多于北坡D.火山喷图3为某地“近地表大气和土壤在垂直方向不同高度上的四种物质组成示意图”,四种物质为空气、水、有机质和矿物质。读图回答6—7题。小题1:地表面应为图中的A.a面B.b面C.c面D.d面图1是四个地区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读图1,完成第1~3题。小题1:图中所示地理景观所在地的气候特征是A.甲——全年高温,降水多B.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少C.丙——全年酷寒生物海岸具有的生态功能是()A.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产品B.防御海浪和风暴侵袭C.防治水土流失D.防风因沙、保护农田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图,回答下题。小题1:下列叙述中,属于M环节的是A.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24分)读下列三幅图(图12、图13、图14),回答下列问题。图12图13图14(1)(12分)根据上述三幅图分析地形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并解释其原因。(2)(6分)上述三幅图的变化反映了自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特殊性C.整体性D.地域性下表为中圆径流带主要特征值,据此回答16~18题。径流量降水量(毫米)径流深度(毫米)蒸发量(毫米)径流系数(%)A<200<10<200<10B200-40010-50200-30010-20过渡带400-80050-30030下图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完成5-6题。小题1:图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读图13,完成下列问题。(13分)(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5—18题。小题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推断青藏高原隆起后对土壤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的是A.人类活动B.生物C.气候D.河流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图6是洋面封冻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1.洋面封冻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体现了A.气候会影“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到来时,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据此完成19-20题。小题1:“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两种现象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发生于赤道附近的太“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塔里木河正值枯水期B.长江入海口附近盐度较高C.黄河下游地下水补给河水D.我国近海实施“伏季休渔”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A.各自孤立存在和发展B.互相联系、制约和渗透C.有一定的联系但无制约作用D.某一要素变化不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下列植物中,适宜在干旱沙漠地区生长的是A.芦苇B.矮牵牛C.莲(荷花)D.骆驼刺下列四省中,广泛分布着以毛竹、杉木为主的速生用材林的是A.山东B.江西C.湖南D.海南(10分)根据图28,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图中信息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分析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2)若在丙处修建一座大坝,分析水库建成后对该地区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13—14题。材料一:上升流是近海水域中,离岸风吹动表层海水,使海水离岸而去,下层海水上升被充而产生的。材料二:近年来,每隔几年的圣诞前后,常有太平洋赤道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为低纬环流,则H为副极地低气压带B.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能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下图是热带雨林水循环图,读图完成: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当地50%的大气水来自于雨林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图20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小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图中起关键作用的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小题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⑤B.⑥图22为近地表空间垂直方向不同高程四种物质组成示意,四种物质为空气、水、有机质和矿物质。读图回答:小题1:图中序号与所代表空间组成物质相符的是A.①—空气B.②—矿物质C.③—有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生产量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读南美洲局部区域地图(左)及南美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右上),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说明基多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成因。(2)指出南美洲西海岸下图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三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1:引起上图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C.地壳运动D.人类活动小题2:图上陆地环境的演化过程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示意图,分析回答下题.小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整体性特征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垂直分异规律小题2:下列有关叙述,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区域性D.单一性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秦岭南坡的太阳辐射比北坡太阳读南北朝时期瘐信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夏随风里热,梅逐雨中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五月炎蒸气”所描述的地理现象是A.夏季潮湿炎热的天气B.春季增温快的现象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丘陵上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D.自然景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启示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应多方分析、综合利用。在多年持续不断的施工后,目前,三峡工程建设已经进入到最后阶段,在2008年年底基本建成,比原计划工期提前一年竣工。三峡水库自2003年6月蓄水至135米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生物在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动物的消费作用D.植物的呼吸作用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的是A.土壤矿物质B.土壤有机质C.土壤水分D.土壤空气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因素的是A.岩石类型B.气候C.地形D.生物适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的组成物质的体积比例是A.矿物质35%,有机质15%,空气25%,水分25%B.矿物质45%,有机质5%,空气20%~30%,水分20%~30%C.矿物质85%,有机质5%,空气5%,有关研究报告称,来自撒哈拉沙漠的灰尘落在落基山脉高峰上,可导致峰顶被积雪覆盖的时间减少一个月或更久,由此可能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普遍认为,自19世纪中叶以来,很这是一片备受世人瞩目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1)图示是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A.植物的呼吸作用B.动物的呼吸作用C.植物的光合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根据表所给的气候资料,判断该地植物的个体形态特征A.根系发达,叶小多刺B.草高树稀,雨季叶茂,旱季草枯C.叶片常绿较硬,常被蜡质D.独木可成林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居,可以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某方面特点。据此回答各题。小题1:我国南、北方传统建筑屋顶具有“南尖北平”的特点,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地形B.太阳辐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著名绿色工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该绿化工程最为广泛的树种是A.常绿硬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小题2:能够监测图中绿色工程植被生冻土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冬天含冰冻结、夏天全部融化的岩土被称为季节冻土,包括季节冻结层和季节融化层。读图(北半球)回答各题。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所示,季节冻土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回答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小题1: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地壳上升B.砍伐植被C.气候变化D.农业开发小题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地下列各地理现象中,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有①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使植物四季常青、高大茂密②澳大利亚从东部向西部的景观变化是:森林—草原—荒漠③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植被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土壤中空气的含量B.土壤中矿物质的含量C.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D.土壤中水分的含量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差异性特征C.水平分异规律D.垂直分异规律小题2:下列叙述中,属于N环节的是看“全球洋流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下列洋流的形成都与盛行风有关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⑥⑧C.②③④⑤D.③⑤⑦⑨小题2:假设该图表示太平洋,则图中对我国的气候有重要影响的是A.②B.③C.④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小题2: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A.石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类可利用的陆地资源是无限的B.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C.陆地自然资源的分布没有任何规律D.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相图为“沿某纬度所作的海陆剖面示意图”,甲点典型植被类型为()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常绿硬叶林D.落叶阔叶林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19时58分在中国广州开幕,这是中国第二次举办亚运会,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届时,身在纽约(西五区)的华人想看到开幕式的全程直播,将于当地本世纪50年代,我国地矿工程技术人员在黑龙江省某区发现了大型油气田。本区位于松嫩平原内,外力侵蚀严重,地势低平。经多年地质勘探,判定本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储油的可能下列地质现象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读下列四图中,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上图中夜晚气温最高和昼夜温差最大的是:A.D和BB.D和AA.B和CA.C和A小题2: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与下列各项要素成正比的是:①太阳高度②下图表示造成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曲线的是:下列四幅图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下图中表示南半球的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读下面的“锋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关于甲、乙两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冷锋B.乙图为暖锋C.甲图中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D.乙图中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小题2: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侵蚀、搬运、堆积B.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小题2: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图为某地理事物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若该图为大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则A.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读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1)图中各字母所在的气压带名称是:(6分)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其中盛行上升气流的是___自然林无人施肥,仍能生长茂盛,其重要的原因是()A.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充分B.位于沿海地带,降水丰富C.大多位于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大城市周围,二氧化碳含量高,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最不合理的是()A.利用耕地大力发展种植业B.利用丘陵山地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C.排干湖泊、沼泽,拓展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D.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生物大灭绝的两大时期是()①古生代初期②中生代中期③古生代末期④中生代末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环境好,10年后达到1000只,20年后达到6000只,又过了3年只剩下42只,这一变化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下图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4时期到图7时期的变化过程。(图4时期到图7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分段中的中游。)回答读近百年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水平变迁图,完成下题。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重迭范围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是A.海拨髙度的变化B.距海远近的变化C.气温的变化D.决定甲、乙、丙三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气候土壤B.地貌植被C.气候地貌D.土壤植被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下列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叙述,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A.恐龙之间互相撕咬、残杀,而自取灭亡B.地球上出现了比恐龙更庞大,更凶猛的动物,它们将恐龙统统消灭C.由于全球性的地壳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试题300
通常作为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矿物质颗粒的大小B.透水能力的大小C.透水程度的高低D.有机质含量的多少读图,下列属于图中乙所示的是()A.铜矿、焦炭B.雷电、沙漠C.化肥、大米D.森林、海盐岩土给水度是指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的水的体积占岩土总体积(包括所含水)的百分比,岩土持水度是指岩土中经重力排水后所含水的体积占岩土总体积(包括所含水)的百分比,“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回答下两极地区共有的自然地理特征是A.以陆地为主B.冰雪覆盖C.纬度较低D.气候类型多样我国草地的类型和产草量主要取决于A.气温高低B.降水量C.地表形态D.人类活动下列人文现象对自然环境具有明显指示性的是①梯田②寺庙③吊脚楼④城市雕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诗句反映了()A生物循环B.岩石圈物质循环C.能量交换D.大气循环形成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是因为环境中缺乏()A.锌B.碘C.硒D.钙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平均径流深度图(将计算时段的径流总量平铺在水文测站以上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称为径流深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多年平均径流深度在该地区的图是某地理要素随纬度分布曲线图,读后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该地理要素是()A.太阳辐射B.气温年较差C.年均降水量D.年平均气温小题2:甲、乙两处的数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主要区域积雪面积距平指数是指某一时间积雪面积与同时期多年平均积雪面积的差值。下图为西北地区区域积雪面积距平指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在1996年-2006年期间出现最大雪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读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若地下水矿化度为5克/升,则乙图中土壤含盐量大于等于0.8%的点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小题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地下水埋深相同,则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人类活动D.下垫面状况小题2:图示各要素及地理环境的演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复读“某山地南北坡降水量”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该地最可能属于()A.燕山山脉B.秦岭山脉C.南岭山脉D.天山山脉小题2:降水垂直变化最小处位于山地()A.南坡海拔400米以下处B.南坡魔芋又名麻芋、鬼芋,是一种芋头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魔芋具有预防动脉硬化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防治癌瘤的功效。魔芋的药用价值使其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各类循环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若该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埃塞俄比亚为咖啡原产地,18世纪20年代由荷兰人传到了拉美地区。如今,咖啡已在拉美种植广泛,其中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据此完成下面2题。小题1:阿瓦萨的自拯救死海(6分)材料一:约旦河是死海的主要水源,以色列占据约旦河上游建坝拦水造成上游来水减少,且以色列与约旦河沿岸国家矛盾重重,不易缓解。材料二:红海和死海均位于东非滥伐森林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地下水位持续上升③土壤肥力下降④河流水位下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欠发育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D.植被茂盛,土壤有下列关于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有风化裂隙B.岩石中含有化石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岩石具有可溶性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一个整体“厄尔尼诺”现象表明,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制约,彼此孤立的。桂林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有利于“桂林山水”形成。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8回答21~23题。小题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A.入口数量增多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为:A:B。(2分)(2)图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2分)(3)导致植被图8中的河流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A、B、C为该河流不同河段上的三个点,其横剖面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2~13题。小题1:该河流的流向是A.自西北流向东南B.自东南流向西北C.植物有机物的积累与光照时间长短相关。夏至日,在气温和天气状况相同的情况下,下列各地同种农作物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A.哈尔滨B.北京C.中山D.南京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共同影响。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表1所示。完成第20题。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渗透②地理环境各要素都是单独地存在和发展的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④各要素对“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综合性D.区域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化学元素且含量多少排序正确的是A.氧硅铝B.硅铝铁C.铝硅氧D.氧铝硅下列通过人类活动改变的优良土壤有没有土壤就没有()A.工业B.农业C.旅游业D.水产业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最基本特征是()A.整体性和差异性B.整体性和可塑性C.整体性和不可逆性D.差异性和可逆性在土壤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地形B.人类活动C.气候D.生物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当这个大坝建成20多年后,人们发现: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质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C光热条件太差D水分条件太差“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用来说明地理环境的什么特征A.物质性B.运动性C.差异性D.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独特的功能,各要素相互作用不会产生新功能B.地理环境各要素虽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C.某一要素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综合性D.区域性生物的光合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功能B.平衡功能C.调节功能D.生产功能水土流失能使土壤肥力降低,但枯枝落叶却能提高土壤肥力。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A.平衡功能B.生产功能C.统一的演化进程D.不稳定性自然地理环境中,把无机界和有机界结合起来的物质循环是()A.水循环B.大气循环C.生物循环D.地壳的物质循环在无人干扰的自然状态下,可可西里藏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这一现象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C.合成有机物的功能D.“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近年来,被称为生态杀手的“北美一枝黄花”先后在沪、苏、浙、赣等地迅速蔓延,严重影响原有植被。其根本原因是()A.这些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其生存B.该地区土壤呈酸性,适宜它生读某山地垂直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回答30-31题。小题1:形成该自然景观分布状况的主导因素为()A.纬度位置、海拔高度B.经度位置、海拔高度C.海拔高度、山坡朝向D.山坡朝向、纬华北某地区从2010年10月底至2011年1月底持续无有效降水,创自1971年以来最长时间无有效降水的纪录。回答15~17题。小题1:此次该地区长时间无有效降水的主要原因是()A.受副热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就是指陆地表层部分B.有机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C.理想的土壤是指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的土壤D.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矿物质和有机下列人类活动,尊重和顺应了自然规律的是A.内蒙古草原退耕还林B.黄土高原上植树种草C.撒哈拉沙漠南部草原区开垦为耕地D.大量砍伐亚马孙平原的热带森林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B.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C.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6分)读图12,回答问题。(1)根据图示因果关系,选择适当的选项,将其代号填在图中的相应空格中,使之完成一个循环过程。]A.土壤肥力下降B.洪水灾害增多C.河道淤塞加快D.水土性和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读图,回答25~26题。小题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大气环境B.地壳运动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小题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致使动植物具有耐寒的特征,这体现的区域特征是A.开放性B.差异性C.整体性D.联系性图中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山地的是(注:左为南坡,右为北坡)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海陆分布C.南极冰川D.洋流读下面的“某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图中阴影代表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__,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图8),回答22~23题。小题1: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气候B.地形C.生物D.成土母质小题2: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A.有机质读“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图14)。回答33~34题。小题1:图示自然带分布主要体现了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小题2:自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线。图8为全球部分山脉、山地高山林线海拔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6-18题。小题1:全球山地林线的分布()A.从30°N的副热带向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据此回答26--27题。小题1:影响陆地上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A.水文B.气候C.地形D.土壤小题2: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是A.岩石生物对环境产生作用,归根到底是由于A生物有循环作用B微生物有分解作用C绿色植物有光合作用D生物有呼吸作用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加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如图所示是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图中小圆圈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种群的个体数)由图可知()A.绵羊的数量呈持续增长态势B.绵羊的数量不可能与该岛屿的环境形成一种平衡读图“我国某地区自然要素关系图”回答19~21题。小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小题2:图中P环节代表的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A.物理变化B.有机进化C.不变化D.化学演化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4~5题。小题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A.人口数量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就是土壤B.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分C.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则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D.成土母质需进一步发土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与工业生产关系很密切B.土壤退化与人类不合理的耕作经营活动无关C.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有关D.土壤是一种永续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该时期指A.中生代末期B.太古代末期C.元古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河流不发育,多外流河C.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D.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28~29题。小题1: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地壳抬升B.植被破坏C.气候变化D.农业开发小题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我国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不法分子大量盗猎藏羚羊,可能导致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加剧C.生态平衡的破坏D.当地局部气候变暖能够把自然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的是A.岩石圈物质循环B.生物循环C.水循环D.大气环流读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层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回答问题8~9题。小题1:如果水分条件相同,下列植被分布区中土层最易被溶蚀的是A.无植被耕地B.柏树林C.人工草坡D.天然该图为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某农场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52~53题。小题1:从图中土地利用方式判断,该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下列各组自然带中,河流径流量无明显季节变化的一组是()A.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热带雨林带、大陆西岸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热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A.陆地环境各要素无关联性B.地质作用对气候可以产生影响C.生物越少,土壤发育越好D.气候对地质作用没有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俗语反映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明显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环境各要素按其自身的规律而发展D.地理环境中各个要素都十分重要该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一功能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C.消费功能D.选择功能该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2~3题。小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①B.②C.③D.④小题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下列土壤中,哪种是经人类长期耕作改造形成的土壤()A.红壤B.棕壤C.水稻土D.灰化土从地理环境整体性方面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湖南的地理景观相符合的是A.地表河流多,且为外流河B.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强烈C.风力侵蚀作用显著D.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多澳大利亚东侧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据此回答5~6题。小题1:这类岩石按成因来分,属于()A.石灰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岩浆岩小题2: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水B.空气C.风力D.生物下列有关改良红壤措施不正确的是()A.种绿肥、施矿质肥料B.施石灰中和C.土壤中掺砂子D.建立农田排灌工程图9为某种土壤水分收支情况图。完成18~19题。小题1:该土壤对应的气候类型为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小题2:在该土壤上进行耕作最需解决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图”,完成15~16题。小题1:下列叙述中,属于M环节的是()A.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植被茂密,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单一性C.整体性D.均衡性“一山不容二虎”反映了地理环境所具备的A.平衡功能B.消费功能C.分解功能D.生产功能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小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大小,汛期及水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流速,结冰期)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表现在()A.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分解有机物的能力C.各地理要素本身具备的平衡功能D.无人类干扰时,一定范围内各物读图,回答19-20小题1: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a.土壤水增多b.蒸腾加强c.库区蒸发量增大d.植被覆盖率增大A.acbdB.bdacC.adbcD.adcb小题2:图中各要素在陆地森林生态系统中,如果滥伐森林,或把森林落叶取走,就造成森林退化等破坏生态平衡的一系列问题,其主要原因是A.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B.森林资源的分布其有明显的地带性如图地理事物主要体现人类对如下哪个要素的改变A.气候B.土壤C.水源D.地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试题400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图回答问题。小题1:判断方框l、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A.病虫害防治不力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C.生存环境改变D.人为破坏严重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人们经常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区域性C.整体性D.单一性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C.流水侵蚀显著,物理风化剧烈D.植物稀少,土壤瘠薄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和当地居民搭配不相符的是A.西双版纳------竹楼B.云贵高原-------蒙古包C.陕北延安------窑洞D.江南地区-------尖顶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看,塔里木河断流不会导致A.塔里木盆地内的绿洲面积缩小B.威胁胡杨林的生存C.风蚀、风积范围扩大D.西北地区气候年温差减小我国西南地区植被类型多样,原因是A.位于中高纬度,光照充足B.位于中低纬度,水热充足C.山地面积广,地形起伏大D.人工栽种的外来树种多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问题。小题1: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该事例体现A.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B.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制约C.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就是指陆地的表层部分B.有机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C.土壤的形成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气候D.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B.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房屋建筑功能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北京民居──四合院──挡风保暖B.江南水乡──屋脊高──容易排水C.南方民居──墙体严实厚重──避风防潮D.西北民居──屋下列选项不属于自然环境的是()A.大漠盐湖B.极地苔原C.畜群牧场D.高山草甸降雨损失率是指降水后可以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读下图,回答2题。小题1:在相同的降雨量条件下A.草地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呈直线上升B.1小时后,草地下渗水量是土地的2倍多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下列植物对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具有指示作用的是()A.骆驼刺B.矮牵牛C.莲D.油桐树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土壤矿物质的含量B.植被的多少C.土壤水热的比例D.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在()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项一功能()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C.消费功能D.选择功能在沙漠生长的植物,有些会生长出针状叶,它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水分的蒸腾作用B.吸取地下水C.储存水分D.加速水分的蒸腾作用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A.气候、水文B.气候、地貌C.土壤、植被D.植被、自然带下列地区中,植被最稀疏的地区是()A.东南亚地区B.刚果河流域C.埃塞俄比亚高原D.德干高原我国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中的一片草地构成()A.一个种群B.一个生物群落C.一个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不停地进行能量循环和物质交换,构成生态系统B.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脱离了环境将难以生存C.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能把有机物变为无机物,重新归还到环境中去,具备该功能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环境干旱是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总特征,其他地理要素总是与其力求保持协调一致”,这句话反映的区域特征是A.整体性B.开放性C.差异性D.逻辑性从北到南,我国居民的墙壁由厚到薄,屋顶坡度由小到大,这种文化反映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哪些变化A.降水量由北到南逐渐减少B.热量由北到南逐渐减少C.热量和降水量由北到贺兰山在海拔2400~3100米的阴坡分布有云杉天然林带,其原因是A.海拔高,日照较强,辐射量大B.气温低,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C.气温较高,且年温差、日温差大D.位于湿润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含能量。图5示意我国某区域地上生物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随经纬度的线性变化。读图回答3题。小题1:该区域地上生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A.风力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强烈B.多外流河和咸水湖C.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多“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A.整体性B.地域差异C.地带性D.非地带性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下列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功能的是①生产功能②分解功能③平衡功能④吸收功能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问题。小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①B.②C.③D.④小题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新华社西宁2011年8月7日电黄河源头再现“千湖之县”的美景——青海省玛多县生态变化见闻。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以及过度放牧和滥采滥挖,玛多图17表示的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的特点。(2)在陆地环境构成要素中,____是影响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3)图中A、我国北部由东向西的自然带分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这种现象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问题。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读我国个人组织的某次自驾游线图,回答问题。小题1:自驾游程中看不到下列哪种自然景观A.温带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C.亚寒带针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小题2:下列体现自然环境整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出现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据资料回答问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18回答读“某地自然环境剖面图”,回答问题。小题1:由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该地区A.一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B.全年各月降水均匀C.全年盛行西南风D.降水集中在夏半年小题2:在该地区缓坡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回答说题。小题1:引起该地区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气候B.植被C.水分D.地壳运动小题2:该变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一般来说,愈向食物链后端A.生物体的总数量愈多B.生物体的总质量愈大C.生物体的总能量愈少D.生物体的个体愈小南京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水网密布,四季分明,地形上属于南方低山丘陵,地表发育了红壤,生长着常绿阔叶林。据此完成问题。小题1:这种自然景观之间的联系体现了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问题。小题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少、降水增加C.图中自然要素的联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区域性D.单一性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为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入渗率指水分自地表渗入土壤中的强度,以每小时若干毫米表示。在某种情况下,降雨渗入土壤时的最大入渗率,叫“入渗容量”。读图2回答问题。小题1:若图中曲线表示干湿状况不同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生物进化B.环境污染C.环境变迁D.全球变暖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大气环境B.地壳运动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小题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对比下面左、右两图,右图中的数字序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A.②真核细胞生物出现B.③恐龙灭绝C.④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D.⑤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该图中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a为甲、乙间相互作用,b为甲、丙间相互作用。右图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据此回答问题。小题1:若a形成化石,b形成右上图阅读下列材料及图表,完成有关问题。(15分)材料一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A)、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B)材料二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C)和图C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问题。小题1: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与土壤肥力的关联最密切B.绿色植物促进了土壤的形成C.植物是土壤肥土壤有机碳浓度反映的是进入土壤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输入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损失之间的平衡指标。读土壤有机碳浓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图,回答问题关于土壤有这是巴黎凡尔赛宫典型的法国式花园的照片。照片近景部分地面是由细砂石铺就的,你认为细砂石铺地具有A.排水作用:方便雨水下渗,不必铺下水道B.防火作用:万一发生火灾,可以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生动写照了A.生物循环B.地质循环C.大气循环D.水循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这种自然景观特征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地球上的江河总是蜿蜒曲折,造成河流弯曲的根本原因是()A.土壤条件B.植被条件C.气候条件D.地形条件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该图,完成问题。小题1:判断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在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B.某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读图回答问题。读图判断方框内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土地理环境包括:A.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B.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C.大气环境和水文环境D.海洋环境和大气环境该图为“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小题1: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A.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B.岩石的风化深读图5,回答问题。小题1:以下最适合图5的图名是A.区域差异性示意图B.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示意图C.区域整体性示意图D.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示意图小题2: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中的最末一个梯级电站,装机规模仅次于三峡、溪洛渡水电站,目前为中国第三大水电站。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水库建设会导致水这个自然环境要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题。小题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依次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自然环境各要素虽然构成一个整体,但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③各要素对环境影响作用是相同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哪种规律()A.地带性B.地域差异C.整体性D.非地带性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题。小题1: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环境要素的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图,回答题小题1: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区域性D.单一性小题2: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推断下列景观特征与其相符的【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致使水土流失严重,体现了()A.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B.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C.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D.一个区域要素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题。小题1: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图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读图回答题。小题1:图中关于字母代表的岩石,表述正确的是A.A表示岩浆岩B.B表示石灰岩C.A表示图中,A是绿色植物,据此回答题。小题1:图示内容造成的结果有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④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图是“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5分)(1)此图反映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_特征。(2)图中各字母,表示形成长江三峡的地质作用是_____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着如图是我国某地区典型植物示意图,这种植物高度不足50cm,但根系在20m以上。据此回答题:小题1: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下景观最有可能位于该地区的是()小题2:制约该地区可持续读图“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题。小题1: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小题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是()①气候②岩石③三峡工程④森林公园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右图,回答题。小题1:该图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规律是()A.气候因素使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不断得到改造和发展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垂直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第二大水土流失区。下图方框中Ⅰ、Ⅱ、Ⅲ、Ⅳ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①耕地紧张②乱砍滥伐③植被破坏④地形起伏大A.④①③②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①③②④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绝灭。恐龙绝灭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C.读图,回答题。小题1: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关系的是()A.abcB.defC.aceD.bdf小题2:下列各有关相互联系的实例,不确切的是()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完成下列各题。(10分)(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_________特点。各要素间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循环名称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图完成题。小题1: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土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题。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土壤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图为“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分)(1)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填字母)(4分)A.沉积作用B.全球生态系统破坏C.光合作用D.影响人类健康①__________,②_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绝灭。恐龙绝灭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A.光合作用B.平衡功能C.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题。小题1: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题。小题1: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B.地理环境各要素不能单独存在和发展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成土母质B.地形C.气候D.生物下图表示我国江南某林场,其树木砍伐后在地面留下的一截树桩,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向左作长途飞行。据此回答题。据图分析此时的季节是A.夏季B.秋季C.春季D.冬季关于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B.陆地环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不同部分是没有显著差异的C.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D.某个陆读下图,完成题。小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规律小题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A.降水多